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三百九十一章 控制全人类的秘诀

独治大明 第三百九十一章 控制全人类的秘诀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7:41:21 来源:书海阁

抢购风潮在北京城持续酦酵,越来越多的百姓涌向各间米店,而今惠民米店前同样聚集一大帮百姓。

“怎么又涨价了?”

刚刚来到米店门口的顾客看到插在米堆上的新牌子,跟李和有着同样的心理活动,顿时傻眼地询问道。

小二一改往日八面玲珑的服务态度,显得十分傲慢地道:“咱店里的米已经所剩不多,要买就快点,不然以后想买都买不到了!”

这倒是一句实话,自家的米铺一直从城郊的舂米坊进米,而且仓库的存米极多,所以一直不愁没有米卖。

只是今年城郊的舂米坊被人承包,虽然从山东购来一批大米,但自家的存米陆续被大米商买走,加剧这些天的抢购风潮,所以剩下的余粮确实已经不多了。

按着现在这种速度继续出售的话,哪怕他们这间米店再如何惜售,顶多只能再坚持两日,今后恐怕是无米可售了。

“我知道你们开店是要赚钱,但亦不能这般过分!刚刚我路过这里还是六十文钱,现在就涨到七十文钱,这实在太离谱了吧?”李和指着上面的价格牌子,却是大声地指责道。

“不错,太离谱了!”

“我记得早上你们还是五十文钱!”

“哪有你们这么涨的,快改回来!”

……

门前的百姓在李和的带头下,亦是纷纷激动地道。

却是不等小二进行回应,一个胖子从西边跑过来竖着两根手指气喘吁吁地道:“快……快给我……给我……三百斤!”

啊?

三百斤?

正在要求改回价格的百姓听到这个胖子竟然如此大的采购量,特别刚刚这个胖子还特意瞥了一眼那个价格牌子,显得难以置信地望向来人。

咳!

在里面喝着茶的刘掌柜心里微微一动,当即重重地咳嗽一声。

要论商业嗅觉,他自认不比同行差多少。虽然他不明白这波米价为何涨得这般疯狂,但从种种的迹象来看,这个价格似乎还有上涨的空间。

结合今年开春以来的种种怪异现象,这一波行情幕后必定有大推手。

小二得到刘掌柜的指示后,显得正义凛然对着那个胖子拒绝道:“我们掌柜已经交代了,不能让街坊饿肚子,每个人一次最多只能买三十斤!”

“行,那快……快给我三十斤!”胖子并没有做过多的纠缠,显得十分痛快地催促道。

由于已经涨价到七十文钱,所以三十斤便是两千一百文钱。虽然现在的铜钱相当贬值,但看到胖子掏出来的那一大串铜钱,可以说是堪称离谱。

“这位兄弟,你怎么买这么多呢?”面对这个如此火急火燎买米的胖子,有人当即好奇地询问道。

“隔壁街的米店没有米卖了,而街东头那间已经涨到七十五文钱!”胖子在接到米袋后,显得心情大好地透露道。

“我要二十斤!”

“我要三十斤!”

“我们都要三十斤!”

……

话音刚落,一帮原本还在观望的顾客当即扑向杵着数钱的小二,却是纷纷挥舞着手中的钞票疯狂地道。

人性便是如此,刚刚还想着联合要求降回原来的价,而今却是挤破脑袋争着买米。

“我……我也要二十斤!”

李和看到前面疯狂购买的人群,亦是不得不接受米价突然从六十文钱涨到七十文钱的事实,只好加入了抢购潮。

跟其他人不同,而今他家的米缸已经见底,哪怕这个价格再翻上一倍,那他亦是只能被迫买入高价米。

至于因为换票而损失的每斤五文钱,却是只能接受这个悲催的事实了。谁让他刚刚贪婪,明明有着米票可以换米,结果选择了这种不靠谱的银钱。

此时此刻,这场抢购潮仿佛是一场瘟疫般,在京城各间米店门前上演。

“米价怎么涨这么高?”

“鬼知道呢,快去买米!”

“走,再不买就买不到了!”

……

虽然很多百姓不明白为何突然米价暴涨,但现在已经不是思索这些东西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囤积大量的粮食。

其实这一场恐慌很大程度并不是真的缺粮,而是由于京城出现恐慌情绪,这跟后世的很多抢购潮是同一情况。

当然,以襄阳侯李瑾为首的权贵阶层依仗自身资本优势进行囤粮,确实让京城米粮的供应量大幅下降,这种恐慌情绪很容易导致米价飞涨。

“咱们店里的米已经告罄,需要的明天早上再来!”

好不容易轮到李和准备购米,结果发现小二突然亮出来了一个新的牌子,竟然是要停止继续卖米。

“没有了?这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明天再来呗!”

“明天可不是这个价了,兴许还是买不到!”

……

百姓在看到米已经告罄,亦或者是刘掌柜不准备继续“低价”出售,却是只能默默地咽下这个苦果。

“怎么会这样?”

李和听到这话的时候,却是知道今天自己做错了选择。如果他还是那位阔少爷,亦或者是刚刚继承家业的新家主,自然不需要贪图小利出售手中的米票,但奈何现在已经是贫困潦倒了。

刚刚看似赚了一成,果然反而赔了一成。偏偏这个事情还没有完,而今刘掌柜以告罄为借口,谁都不知道刘掌柜明天又整出什么幺蛾子。

反观那一张米票,而今皇家米店的米粮充足,不仅不需要担心涨价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大大方方地换到足额的精米。

在想明白这个事情后,他第一时间跑回去找那个眉间长着一颗痣的青年,但那个青年已经将手中的米票高价转手。

时间来到七月底,京城的“米荒”变得更加严重了。

虽然北直隶组织百姓灭蝗,但顶多是减少和挽回一点损失,根本不可能避免今年秋粮歉收的结果。

至于运河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复杂,黄河原本就是一头不可驯服的水兽,在夏季反而更加的反复无常。

河道总督衙门想着让黄河按它改道的方向重新规划新河道,结果洪水暴涨之后,竟然又奔向了另一个方向。

河道总督衙门越是想要尽快疏通京杭大运河,越是想向黄河借来适量的黄河水,却是越容易忙中出错。

其实这个事情并不能全都责怪河道总督衙门,治理黄河和疏通京杭大运河原本都是两件极度困难的事情,而今偏偏要求河道总督衙门一并做好。

只是不管什么原因,由于南边的粮食和货物不能北上,而今年北方秋粮歉收已经成定局,令京城的米价轻松突破了百文大关。

至于可以轻松从皇家米行换到精米的米票,一些精明人发现有利可图后,却是纷纷做起二贩子,而米票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养心殿,檀香袅袅。

“臣愧对陛下隆恩,请陛下治罪!”身穿一品官服的户部尚书李嗣来到殿中,显得恭恭敬敬地跪下道。

他是广东广州府人士,由于年少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慧,刚刚二十出头便已经金榜题名,初授南京户部主事。

虽然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但凭借自己的算术天赋,加上做事勤勉且稳重,花费三十年的时间终于爬到户部尚书的位置。

现在遇到明君弘治,让他这位户部尚书如鱼得水,这些年将户部打理得井井有条,更是让帝国蒸蒸日上。

却是不承想,自己最终还是出事了,而今可能是身家性命都不保。

朱佑樘居高临下打理跪在地上的李嗣,却是将手中的奏疏放了下去:“你怎么能……能让朕如此失望!”

“臣罪该万死!”李嗣已经知晓奏疏的内容,又是自责地认罪道。

朱佑樘的眼睛闪过一抹失望,但最终还是念及君臣的情分:“既然事情已经传开,朕亦不能保你了!你将米票推广计划办妥后,上呈《弘治财政新例》,便上疏引咎请辞吧!”

米票推广计划,其实是很早以前就已经制定的方案。

粮食,这才是农耕社会的最大财富,而不是那些白银的死物,华夏的社会财富亦不该被白银卷走。

由于朝廷全国清丈田亩,导致大量原本被大地主所持有的粮食,正在慢慢地流入大明朝廷的手中。

加上在全国清丈田亩期间,很多大地主被迫进行追缴米粮,所以现在大量的粮食其实被大明朝廷所掌控。

现在朝廷掌握着大量的米粮,那么便拥有天然的重新议价权,对白银自然可以轻视,甚至直接无视。

就像后世的中东,他们便给世人上了很好的一课。由于他们拥有储量最多的石油,在美国的引导之下,最后连黄金都失效,世界各国只能拿着美元前来交易。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

现在粮食在大明朝廷这里,那么完全可以跟白银好好地打一仗,从而彻底动摇本不该属于白银的货币地位。

其实襄城侯那帮人并不知晓,京城此次之所以这么容易出现粮食抢购潮,主要还是北方大量的粮食已经被朝廷所掌握。

“臣领旨谢恩!”李嗣已经知道是这已经算是好结果,显得失意地表态道。

朱佑樘想到李嗣这些年的种种,亦是释放善意地道:“在你致仕后,你的大儿子会进入都察院出任搜查官。你的二儿子既然想要经商,如今便修书让他运米从海路北上,想必能够赚上不少,以后将来吕宋开放采矿权亦可给他一个!”

“臣叩谢陛下隆恩!”李嗣没有想到朱佑樘竟然还能如此重恩于他,此时亦是忍不住泪水在眼眶里面打转道。

朱佑樘看着这些年确实劳心劳力的李嗣,亦是感情流露地道:“李卿,咱们君臣四载,亦是多得你替朕操劳财事。今你虽犯错,但当顾及身体,朕望若干年还要君臣重聚!”

“臣领旨!”李嗣的眼泪已经忍不住落下,显得真情流露地道。

若是有得选择,他必定会好好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亦管好自己的家奴,更是要打造好的家风。只是现在一切都无法挽回,而他将要离开这个欣欣向荣的朝廷,亦是远离这位百年雄才大略的君主。

朱佑樘叹息一声,轻轻地抬手让李嗣退下。

刘瑾看到李嗣离开,最终忍不住道:“陛下,早前的最高会议结束后,您便说朝廷恐有争斗。而今李尚书在这个时候被实证弹劾,这事情亦是太巧了,奴婢认为有人是要扳倒李尚书好扶自己的人上去!”

广东商会会长黄裕本是京城的粤商之首,在遭到朝廷整顿金融后,最终还是选择返回广东从事金融业。

虽然初时还能合法经营,但品尝过高利贷的暴利后,最终还是选择重操旧业,通过高利贷来牟取暴利。

只是东窗事发,虽然找上何乔新帮助洗脱,但反倒成为何乔新倒台的因素之一。

原本黄裕是要被治罪,但李嗣最终还是被牵连其中,他的二儿子竟然借助李嗣的身份,最终帮着黄裕逃到了海上。

现在这件旧事被广东御史捅了上来,而且有证据和口供,加上李嗣偏偏还收了黄裕家人的礼,致使这个事情几乎是铁案。

“不管是不是朝廷争斗,现在只能这样处置!”朱佑樘看着已经证据确凿的奏疏,却是态度坚定地道。

其实他知道这便是朝廷争斗所致,定然是有人特意针对自己这位户部尚书。只是自己不能因为偏爱,便没有底线地包庇,不然只会出现严嵩这种臣子。

尽管自己从来不期待自己的臣子是既清廉又能干,但亦不会允许作奸犯科,李嗣当初选择包庇罪犯黄裕,自己亦是只能忍痛割爱了。

刘瑾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显得十分敬佩地道:“陛下贤明!”

八月一日,户部正式颁布《弘治财政新例》。

有鉴于京城米价的持续上涨,而今皇家米行的粮食充足,故而布票可到皇家钱庄兑换米票,一张布票可换八十斤精米。

“我没有看错吧,怎么可能?”

“若按这个折价,米价压根没涨啊!”

“我早说皇家心里装着百姓,又怎么可能看着咱们吃高价米,呜呜……”

……

京城的百姓在看到最新的告示,得知自己手里的布票能够换成米票,顿时是感动得无以复加,更是直接哭了出来。本章完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独治大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