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九十一章:新教路德教派干的好事

差不多又过了一周时间,徐有知终于折腾完她的汉字拼音。汇编成册的第一份就让小太监给杨金水带过去了。

这还多亏之前倒腾的鹅毛笔,否则纯毛笔手写,估计人得废掉也不可能这么快写完。最后一天汇编,杨金水的干儿子们基本集体出动过来帮忙了。

杨金水拿到汇编,加上每日都与干儿子交流,基本是摸清了汉字拼音的规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可是圣人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分润一杯羹,简直是得天之幸了。

于是乎,一手交拼音,一手给建德县运去了六十套织机,五十套是正分,另外十套是杨金水现在心情好打赏的。

当然,杨金水跟嘉靖一脉相承的,绝不可能当烂好人的。主要原因还是织机有了巨大的突破。有一名大匠根据圈出的重点与木匠经验,将横着的单个纱绽改为竖着的十个纱绽,从而大幅提高了织机的效率。根据书上记载,还能更高,但还需要调试。

话说科研靠考古,怎么就没传承下来呢?杨金水第一次对当前匠人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对技术进行完整系统传承感到了一丝担忧。但转念一想,这不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吗?

拿着到手的汉字拼音汇编,立刻招来手下所有文书、帮办,识字就行,过来誊抄一份,留作织造局备份。马上就吩咐了对匠人进行识字培训。只要匠人识字,还把技艺流失吗?

做完这些,还把高翰文的各种最新西学手稿打包,又再把芸娘嘱托了去住高翰文一条街的对门,杨金水终于放心提前回京述职了。

----

杨金水前脚刚走,当天,那一群进京朝拜的泰西人就陆续回到杭州了。

高翰文拜托莱总旗带路,跟着去了他们开在织造局旁边的门面。

一进去才发现是个五进的大院子,里面还有两个亭子做的二层高楼当岗哨。好在没再杭州城内搞棱堡,否则高翰文当场就得决心给打掉。

进去一通熟络了,才发现居然有一个人赖在北京不走了。

赖在北京的那位,就是之前的文艺复兴者。虽然牧师说了他很多坏话,比如给皇帝敬献了很多不合时宜的书籍。触怒皇帝,导致一行人得到的赏赐极为稀少。靠着嘎德(god)的庇佑,加上牧师的祈祷,他们才获得大明皇帝允许的附属与织造局的进出口贸易。

这话怎么理解呢。约等于后世改开时的挂牌经营,由于不能有私企,所有私企必须给自己找块国有单位的牌子挂着。以后销售呢也靠着这块牌子,融入现有的经销体系。

意思是,他们也可以在大明经商,但销售必须放在织造局的经销体系进行。当然也可以独立单干,但这就必须额外给制造局一份上牌钱。

雁过拔毛的嘉靖的骚操作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

牧师则主要是在抱怨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个搞新教的年轻人,要不是他把败坏人心的书籍给皇帝看,一向信奉仁义的大明皇帝,怎么可能变得如此市侩。居然还有脸求皇帝这那,还胆敢搞挟明自重。还在大明皇帝已经洞悉这人的险恶用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你们儒家讲孔子诛杀异端少正卯。我们科瑞斯坦尼缇教(Christianity)也该是学习大明,诛杀这些妖言惑众的新教徒异端了。

高翰文一看,这神棍估计也再难打听出什么新东西,于是又借口脱身去找其他继位商人以及骑士问问具体情况了。

这一问好像有些吓到自己了。

那个什么新教路德教派的文艺复兴者好像是把《君主论》献上去了,其他的具体还不清楚。这些嘉靖老道士估计算是buff叠满了。也难怪突然要来折腾锦衣卫的缇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