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微表情心理学全书(套装共3册) > 直呼其名,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

在和陌生人接触时,一个比较关键的细节就是如何称呼对方。称呼得好,就可以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很快建立友好关系;称呼得不到位,双方还是会形同陌路,关系难以发展,生意也就比较难做了。尽量不要使用比较大众化的称呼,这会使对方感觉你和别人完全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所以你应该使用一些比较特别的、让别人感觉亲近的称呼,来迅速改变你们的关系。

在平常生活中,你可能听到过这样的话,也可能对别人说过这样的话:不用称我老师,叫我名字就行了。听了这话或说了这话后,两人的关系便仿佛进了一步。在爱情片中,我们常常听到男女主人公这样的对白:“不要叫我××,叫我阿×吧。”看到这,你就知道,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至少某一方希望另一方认为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彼此的称呼与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关。也就是说,两个人称呼的改变,通常意味着心理距离的变化。

众所周知,对初次见面的人,我们一般会以对方的姓加上头衔来称呼,而不直接以名字相称。时间长了,相处久了,熟悉了,才会直呼其名。也就是说,以名字相称是建立在两个人相对亲密的关系上的。当两个人心理上的距离愈来愈近时,他们之间的称呼也会发生变化,从称姓加头衔,到呼名,再到呼昵称。

我们也常常看到,某人与另一个人虽然见面不久,关系不算亲密,但他也以名字或昵称来称呼对方。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希望尽快拉近与对方的关系。这也是政治家们将对手“化敌为友”的惯用手法。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人,他们也能够用一种非常自然非常亲切的口吻喊出对方的名字。例如,美国的前总统里根和日本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初次会面时,对中曾根康弘,里根总统直呼其名,叫他“康弘”;对里根总统,中曾根康弘也同样直呼其名。其实,日本人并没有直呼其名的习惯,中曾根康弘之所以违背自己的民族习惯,无非是想强调两国的友好,希望会谈能在亲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这种通过改变称呼来拉近彼此间心理距离的方法,在销售行业也被广为利用。

有一个业务推销员要去拜访一位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房地产公司有位前台小姐叫钟晓慧。钟晓慧作为一位接待小姐,每天都要接触到不少的访客,她可以清楚地区分哪些人亲切或哪些人不亲切。推销员要想见到老总,必须先过她这一关。

第一次拜访时,推销员以锐利的眼神专注地看着她胸前的名牌,然后神采奕奕地和她打招呼:“钟小姐,我是李总的朋友,我有很重要的私人事情要和他谈。”“对不起,今天李总吩咐不见客。”钟晓慧一点都不给他面子。

第二天,推销员又来了。这次他改变了风格。在彼此熟悉之后,他说道:“呀,改变发型了,很配合你的风格嘛,以后就叫你‘晓慧’好了。晓慧,我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得跟李总谈,请转告一声。”他说完后热切地看着钟晓慧。钟晓慧这次变得非常爽快,立刻带他去见李总。

一般而言,“×小姐”是比较正式的称呼。可如果总是运用这样的称呼,给对方的感觉是你始终和她保持着一段距离,她自然就要和你也保持距离了。但是,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才用的。推销员很自然地改变称呼,便会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加深双方之间的感情。可见,如果总是局限于陌生人的礼仪,你是根本无法进一步加强两个人的感情的。要想与陌生人迅速建立关系,或者改变你与朋友、顾客、客户之间的关系,就要改变对他们的称呼,拉近彼此的距离。

当然,就一般的生意场合而言,如何改变称呼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并不是越早改变称呼越好,也不是一上来就直接称呼对方名字就好,应该根据双方关系的进展情况来随机应变。有时你必须留出一段时间让对方慢慢习惯,不要太过急躁,否则会显得轻浮。在改变称呼时要不留痕迹,尽量自然。例如胡雪岩在初次拜见稽鹤龄时,先是称对方为“稽大哥”,然后称“老兄”,最后又改为“鹤龄兄”,在不露声色中就将彼此的关系加深,并且不着一丝痕迹,这种高超的交际手腕着实令人赞叹。

在生活中,这种交际方法也常为我们所用。比如,遇到一个难以接近的朋友时,你不妨直呼其名或者请对方直接叫你的名字。如果你希望与同事走得更近,不妨偶尔称呼对方的昵称或让对方称呼你的昵称。当然,你要表现得尽可能地自然,不要让对方感觉你是在装腔作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