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

作者:杯酒亦轻酌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21章 三让徐州

书名: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 作者:杯酒亦轻酌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6

正当刘备为天下大势忧心忡忡,眉宇间那抹愁云仿佛凝固了深秋的寒霜,难以舒展之际,府外亲兵脚步匆匆入内通禀,称有一位儒生装束的男子,自言乃北海人士,姓孙名乾,字公佑,慕名特来求见。

刘备闻言,纷乱的思绪中掠过一丝讶异,但他素来敬贤爱士,视人才若珍宝,丝毫不敢有所怠慢,连忙整顿衣冠,亲自迈步出迎。

抬眼望去,来者年约三旬上下,身姿挺拔修长,面容清癯儒雅,一双眼眸深邃明亮,顾盼之间,自有一股沉稳练达、胸有丘壑之气度流溢而出。

孙乾见刘备竟亲自出府相迎,心中感佩,连忙趋步上前,躬身深施一礼,其声温润平和,却字字恳切:

“久仰刘使君仁德之名,广播于四海之内,深入人心。此次有幸亲睹使君为徐州父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使饱经离乱之徐州重现安宁,乾虽不才,亦深为感佩,愿为主公帐下效犬马之劳,共扶倾颓之汉室,以安天下黎民!”

刘备凝视着孙乾那双澄澈无瑕、坦荡磊落的眼眸,听其肺腑之言,只觉一股暖流淌过心间,驱散了些许连日来的郁结。

他连忙伸出双手,将孙乾郑重扶起,脸上漾起由衷的喜悦:

“备何德何能,竟劳动公佑先生不远千里,屈尊来投!先生此来,愿助备一臂之力,实乃刘备之幸,更是徐州百万百姓之幸事啊!”

遂将孙乾延入府内,二人相对而坐,促膝长谈。

孙乾果然博闻强识,学养深厚,于经世致用之学,尤其对政务民生、安邦定国之道,皆有精辟独到之见解。

刘备越听越是心折,越谈越是投契,只觉茅塞顿开,如久旱逢甘霖,又似迷航遇灯塔,胸中豁然开朗。

有了孙乾这位贤才的鼎力相助,徐州的大小政务,在刘备与陈登、糜竺等人的同心协力、悉心擘画之下,愈发显得井井有条,政通人和。

流离失所的百姓感其恩德,纷纷归附,民心亦如春水初融,日渐凝聚。

时光悄然流转,寒来暑往,秋去冬来,不觉又是数度春秋寒暑易节,待到又一年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之际,陶谦府邸内忽然传出令人惊喜的消息——那位已昏迷沉睡数月之久的陶使君,竟如枯木逢春般,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

刘备闻此讯息,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几乎是立刻放下手中所有繁杂事务,与陈登、糜竺、孙乾等人,脚步匆匆,一同赶往陶谦府邸探望。

病榻之上,陶谦的面容依旧带着久病之人的苍白与憔悴,然其一双眼眸,却已然恢复了些许昔日的神采与光芒。

他望见刘备的身影,便挣扎着欲要起身行礼,却被刘备眼疾手快地轻轻按住。

“玄德……咳咳……徐州……徐州这一方土地,这一方百姓,多亏有你……”

陶谦的声音依旧虚弱沙哑,断断续续,但其中所蕴含的感激之情,却是那般真挚而深沉。

刘备俯下身,温言劝慰道:

“使君龙体初愈,当以安心静养为重。备不过是代为处理些许寻常庶务,皆乃份内之事,何足挂齿。”

陶谦却微微摇了摇头,目光缓缓扫过一旁的陈登与糜竺,气息微弱却语气郑重地说道:

“我……我自知天命将尽,时日已然无多……徐州……徐州不可一日无主啊……”

他略作停顿,艰难地喘息了片刻,眼神却在瞬间变得异常清明而坚定。

“玄德之仁义,早已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如今徐州内外交困,危局未解,放眼望去,唯有你,方能肩此重任,安此危局。老夫……老夫愿将这徐州基业,尽数托付于你!”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满堂之人无不骇然变色。

刘备更是大惊失色,连忙离座起身,对着陶谦深深一躬,拜道:

“使君如此厚爱,备感激涕零!然备初至徐州,立足未稳,尚无寸功微劳,德行浅薄,能力有限,万万不敢领受如此重逾千钧之托付!”

陈登与糜竺亦回过神来,急忙上前一步,同声劝道:

“主公还请三思!刘使君虽仁德宽厚,世人景仰,但徐州牧之位,干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陶谦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言,目光灼灼,如炬火般凝视着刘备,一字一句道:

“玄德不必过谦!你若坚辞不受,徐州百万生灵,将何以求安?这满城百姓,又将托庇于何人?”

刘备心中虽感其诚,却依旧以礼坚辞不受。

又过了数日,陶谦的精神略有好转,便再次召集徐州大小官吏及刘备前来议事。

他当着众人的面,再次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郑重宣告:

“老夫让贤之心意已决,绝无更改。徐州久经战乱,民生凋敝,更有曹贼于外虎视眈眈,非有仁德贤能之主,不能守此一方疆土,安此一方百姓。刘玄德宽仁厚德,深孚众望,实乃接掌徐州最合适之人选。我意,将这徐州,正式让与玄德。”

说罢,便命人取来象征徐州牧权柄的印绶,欲亲手交到刘备手中。

刘备见此情状,心中愈发惶恐不安,再次伏跪于地,叩首恳辞:

“使君如此行事,是陷备于不仁不义之境地!备乃客居徐州,蒙使君不弃,慨然收留,此恩此德,已是感激不尽,铭记五内,岂敢再生觊觎徐州之心?万望使君收回成命,莫使备担此虚名!”

他态度之坚决,言辞之恳切,令陶谦一时之间也难以再强求。

然而,好景不长,又过了数日,陶谦的病情急转直下,再度沉重,已然呈现油尽灯枯、风中残烛之相。

他将刘备、陈登、糜竺等人急召至病榻之前,气息已是微弱如游丝,艰难地说道:

“我……我不行了……光阴无多……徐州……徐州断不能无主……玄德……你若……你若再三推辞,便是……便是要陷徐州百万生灵于水深火热之中……咳咳……老夫……老夫此生别无他求,只望……只望你能看在徐州无辜百姓饱受离乱之苦的份上,接下此重任……”

陶谦的眼中,此刻满是深切的哀求与殷殷的期盼,他颤抖着伸出枯槁的手,紧紧地、用力地抓住了刘备的衣袖,仿佛抓住了最后的希望。

“元龙、子仲,你二人……日后务必……务必尽心竭力辅佐玄德,便如……如待我一般……”

陈登与糜竺早已泣不成声,含着热泪,哽咽着应诺。

刘备凝望着病榻之上气息奄奄、命在旦夕的陶谦,感受着他目光中那份沉甸甸、几乎无法承受的托付,又念及徐州百姓在曹军铁蹄蹂躏下所遭受的苦难,想到此刻若是群龙无首,徐州必将再起祸乱,其后果不堪设想。

他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一股热流直冲眼眶,化作滚烫的泪水潸然而下。

终于,他发出一声深沉而悠长的叹息,俯下身躯,对着陶谦郑重拜倒在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使君如此厚爱,如此重托,备……备纵然粉身碎骨,也敢不殚精竭虑,效死以报使君知遇之隆恩,以安徐州百万黎民之心!”

(第一百二十一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741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