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袁燕

作者:木玉少白金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419章 新皇帝的名字

书名:袁燕 作者:木玉少白金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在刘协被下葬的前一天,还有人来奔丧的,就是凉州刺史韦端。这家伙之前因为武威郡那边发生了一件大事,跑去武威郡了,结果还没到地方,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于是韦端这个家伙把凉州的事务交给自己儿子韦康,亲自跑到许都来跟袁熙汇报凉州的事,主要是武威郡那边的大事。

“韦刺史的意思是,之前先皇将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单独成立了一个州,名为雍州,还设立了一个刺史,名为邯郸商。现在武威郡太守张猛、张叔威叛乱,杀死了邯郸商,是不是?”袁熙听完韦端的大事,突然觉得凉州那边好乱,自己光是潼关以西的马腾、韩遂等人都搞得烦躁了,这会儿又蹦出一个张猛,有点不想过问,而且韦端明显暂时不准备把凉州的刺史让出来,不过袁熙也暂时不会过问此事,因为他现在要处理的事务太多,暂时管不了凉州的事务。

“正是,还望大将军尽快发兵凉州,平定武威叛乱,否则河西四郡都会不稳!”韦端始终在凉州那边待了很久,还是很了解凉州的问题的。

“这样吧!雍州什么的就暂时撤掉了,河西四郡还归你凉州刺史管辖,韦刺史你还继续回去干着。至于平叛嘛!对了,韩文约(韩遂)领了安西将军的职务,你可以向韩将军借兵去平定武威郡的叛乱,我这边还要处理国丧等大事嘛!正好,你可以等新皇登基之后,顺便带着凉州各个地方的旨意去调兵,像是杨秋、马玩、成宜的任命也在其中,你一块带过去,我想他们应该会帮你的!”袁熙本来想帮一下韦端的,但是想到关西那边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打破关西军阀的稳定生活,保证自己这边的安宁,袁熙干脆用一招“驱虎吞狼”,让关西的这些军阀帮忙平叛,正好看看他们的诚意,始终人家马腾都亲自到许都来了。

“这能成吗?”韦端可不会相信韩遂他们,因此一脸的担心。

“放心,等参加完国丧,完成新皇登基的事,你就可以回去调兵平叛了。”袁熙则是一脸无所谓地样子,让韦端很是担心。

然后,等韦端出去后,袁熙找来了对凉州有点了解的人士问了一些关于凉州的事务,这人士就是贾诩。

“这个张猛是什么人,怎么敢在武威郡作乱?”袁熙看着贾诩问道,贾诩正巧就是武威人。

“张叔威和其父张奂、张然明都不是武威郡人,他们父子是敦煌郡人,只不过张然明更有名一些。因为张然明一方面是原大将军梁冀手下的将领,他还提拔了一个小校尉,这个小校尉比梁冀更出名!”贾诩故作姿态的说着,对于那个更出名的小校尉也是一副理所当然的事。

“谁?”比桓帝时期的大将军梁冀更出名的人可不多,除了父亲袁绍,袁熙还真想不起来有谁。

“原太师,董仲颖(董卓)!”贾诩曾经是董卓的手下,自然认可董卓的官职。

“哦!!!那就不奇怪了,怪不得这个张猛让韦休甫急成这个样子,看起来,凉州有一阵子乱了!算了,我们鞭长莫及,而且就算凉州真的乱了,也是韩文约那帮人要担心,咱们暂时别管了!”袁熙听完,终于理解了凉州乱象的原因,也就是当地豪强们,看到曹家不行了,刘协这个皇帝也死了,就觉得之前汉室朝廷任命的官员都没用了,一个个的跟马腾韩遂他们一样,准备自立。而韦端自然担心这类事件的发生,要知道他现在已经被压缩在凉州汉阳郡的冀县城内,像个乌龟一样生存,如果凉州再有叛乱,他随时会被消灭的。

“大将军,始终凉州也是大汉的土地,我们不该不管,最好能派人去平叛一下,只要征用一下当地军阀的兵就行,反正只要给钱,韩文约他们还是很积极干活的。”贾诩一听袁熙居然不想问凉州的事,感觉是自己之前的休养生息政策建议,让袁熙真的就不准备再扩张了,实在不妥,赶紧劝诫道。

“哦!这不用文和先生操心了,我已经跟韦休甫说过了,让他直接调动韩文约他们的部队就行。”袁熙看贾诩误会了,赶紧解释道。

“那就好!”贾诩虽然知道,袁熙不出钱,韦端根本调不动韩遂等人部队,但也只能聊以安慰。

之后,袁熙就立刻想到了一个事,那就是雍州这个名字听起来很耳熟,于是继续问道:“古雍州在哪?怎么武威那边会属于雍州了?”

贾诩没想到袁熙会问这个,立刻回答道:“硬要说的话,当年大禹治水后分的雍州包含了现在的并州、司隶和凉州,这三地方都可以算是属于雍州的地盘。所以,先帝才在武威以西设立雍州暂时代管,防止凉州以西与朝廷断连太久,被羌氐人钻了空子。”

“怪不得,行了,我知道了,文和先生请回吧!我这还有些事要去办,就不留文和先生了。”袁熙听完立刻有了一个主意,主要是针对当前统治地区制度方面的。

当晚,袁熙找来了诸葛亮和司马懿,把自己准备好的主意告诉了二人,二人听后惊为天人,主要是袁熙告诉他们的两个制度都是后世才有的,也是后世那个最伟大的帝国主要的两种制度,分别是均田制和府兵制。也是因此,三人讨论了一夜。

不过,他们这会儿还有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确定新皇帝。

“也就是那封信里的实际内容完全可以不当回事儿,只要皇后下了懿旨,盖了传国玉玺的章,就行了。”皇后伏寿不太想用曹丕送来信里的“刘睿”二字,她跟袁熙说的意思就是坚持用刘协起的名字:刘懿,因此,袁熙想问问诸葛亮这个最懂规矩的人怎么看。

结果,诸葛亮的意见是,这肯定得是小皇帝的父母说了算,现在皇帝刘协死了,那在小皇帝明确登基之前,皇后伏寿就是代行皇帝的事宜了,伏寿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之前的信完全可以当做“放屁”。

“是的,既然皇后娘娘觉得用‘刘懿’更合适,皇子就应该用‘刘懿’这个名字。”诸葛亮再次帮袁熙确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86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