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混子生活

作者:有被无患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90章 孔颖达求援

书名:大唐混子生活 作者:有被无患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2 21:07

“一动不如一静!殿下目前确实不宜动作太多。”魏征赞同道。

“哼!本王就见不到李世民搞风搞雨的。”李元吉一拍案几,不满的说道。

李元吉从小就不受母亲喜欢,李渊又长年在外,可以说是跟在李建成屁股后面长大的,自然想帮李建成,只不过他那脑子,也想不出好办法。

“三胡别闹!”李建成温和的说道。

三胡是李元吉的小名,其实他排行老四。

“哼!”李元吉冷哼一声,闭嘴坐着生闷气。

李建成也不去宽慰,他知道自己这个兄弟,过一会就把事情忘了。

“那就这么办,裴公,还得劳烦你安排一下。”李建成叉手行礼道。

“臣遵命!”

太子也是君,大臣在他这要称臣。

“岳父,还得麻烦你,盯着秦王府,他们有何动静,尽快弄明白。”李建成又对郑继伯说道。

“臣遵命!”

郑家在长安做官的人多,产业也不少,家里还出了个太子妃,讨好他们的人多,因此消息很灵通。

李建成在忙活,李世民也没有闲着,薛玖献了那么多好主意,不好好利用起来,岂不是太笨了。

薛玖离开,他们就在商量,如何能获得最大好处。

名利双收,这是李世民的目的,因此要通过一些渠道,把消息传播出去。

薛玖做的事情,给了他们启发,让人暗中传播流言,酒楼青楼这些场所能很快把消息传开。

临近过年,很多外地的大臣都回京述职,朝会的人比平常多了不少。

李建成觉得这个时候弹劾李世民,能把影响扩散到最大。

只是让他很失望,他的人还没有开口,李世民就开始献计献策。

先是提议帮助贫穷百姓挖地窖过冬,地窖暖和,就算没有木材都不会冻死;紧接着李世民又提议,安排伤残府兵去悲田养病院照料那些孤寡老幼。

“伤残府兵为国作战,朝廷有责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安置在养病院,不但有了一份糊口的工作,还有了住处,也能帮助照料他人,可以说一举数得。

府兵伤残,难以娶妻生子,而养病院收养了一些孤儿,如果他们觉得合适,这些孤儿也能做他们的义子。”李世民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大兴宫中。

长安城在隋朝叫大兴城,李渊进长安,又改回了长安名字,不过宫殿依旧叫大兴宫。

“陛下,臣觉得秦王提议甚好,朝廷安置伤残府兵,定然会让府兵心生感激,没了后顾之忧,作战之时也会尽心尽力为朝廷效死!”翼国公秦琼朗声说道。

秦琼可以说是李世民麾下,除了宗亲爵位最高的人,征服刘黑闼之后,就因功被封翼国公。

秦琼初为隋将来护儿部属,后从张须陀镇压反隋起义军。张须陀败死后,归属瓦岗军李密,任帐内骠骑。李密败后,为王世充所得,署为龙骧大将军。武德二年,与程咬金,吴黑闼等人投了李渊。

李渊令其事秦王府,李世民知道他的厉害,对他优礼有加,命其随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不久任秦王右三统军,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军于介休,拜上柱国、大将军。后又随李世民镇压窦建德、刘黑闼起义军。

长春宫位于同州,北周武帝保定五年宇文护筑,初名晋城。建德二年,因晋城三面悬崖,东临黄河,面对古蒲津关,登高可以远望太华、中条二山,俯视黄、洛、渭三河,花木茂盛,四时如春,遂改名长春宫。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增建殿宇,宫址占地扩至三百余亩。

这里不但是一处宫殿群,而且便于节制河东兵马,李渊太原起兵,过了黄河之后,就驻守于此,商量下一步进攻方向,这里也是长安退路,所以前几年都有重兵把守,也就这一年才减少了兵马。

“嗯!世民和叔宝言之有理!既然世民你提出此事,想来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就由你来安置伤残府兵。

挖地窖这事,就由万年,长安两个县衙来处理,如果有效果,再推向所有地方。”李渊略微思索,就点头吩咐道。

李建成衣袖中拳头死死攥着,对几个心腹微微摇摇头,放弃了商量好的计划。

李世民刚刚提出两个利国利民的好建议,这个时候弹劾,别人会觉得他故意泼脏水,甚至让李渊心里不喜,还不如暂时按下,等下次机会。

…………

朝堂风平浪静,孔颖达家里却很热闹,十多个中老年文人坐在案几后面,神色非常严肃。

“我觉得大家不要慌了手脚,这事未必就是冲着儒家来的。”一个中年人摸着打理得整整齐齐的胡子说道。

“孟兄说得是,我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岂能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另外一人点头附和道。

孔颖达心里很气,他知道孔家地位超然,不少人都心里不服,没想到这会给他下绊子。

按耐住怒火,孔颖达左右行礼,神色严肃的说道:“诸位,虽然可能只是冲着我孔家来的,但这事对大家都有影响,还请诸位能够齐心协力,找出幕后之人。”

“这倒也是,你可有怀疑的对象?”好几人赞同的点点头,事关儒家,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一个老者问道。

孔颖达一滞,查了好几天,一点线索都没有,只知道这些书籍卷轴都是路上或者门口捡的,根本没有人看到谁丢的。

“连一个嫌疑人都没有,这如何来查!”有人不悦的说道。你急冲冲的请这么多人过来,就给这么一个答案?难不成所有的消息,都要帮忙的人去查。

“这一份卷轴是刻印的,看不出字体和文章风格;另外一种是竹简,看样子是很久以前就写下来的。

流言就是从这上面传开的,但是这东西都是别人丢弃在路边,无从查起。”孔颖达老脸一红,拿出一个卷轴和一卷竹简,递给其他人介绍道。

“这竹简是有一些年份了,没头没尾的内容,这还真不好查。”看了之后,都觉得有些头疼,有一种狗咬刺猬的感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16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