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混子生活

作者:有被无患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23章 元宵佳节

书名:大唐混子生活 作者:有被无患 字数:0 更新时间:07-12 21:07

与李崇义,尉迟宝琳他们切磋,薛玖获益匪浅。

尉迟一姓来源有二,其一是于阗国的国姓;其二是鲜卑尉迟部落。

尉迟恭一家就是鲜卑鼎盛时期融入中原的,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家底还是不错。

鲜卑人是为匈奴人打造武器的附庸部落,多年的锻炼,让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传承,并且融入了练武的技巧之中。

尉迟恭一家锻炼的方式之一就是锻造,按照尉迟宝琳的介绍,锻造不但训练手臂力量,还能训练准确度和眼力。

仔细想想,打铁确实能锻炼力量,尤其是腰和手臂,马上武将那都是发力于腰。而且一个好的铁匠,每一锤落下去,都是有讲究的,这眼力自然不差。

难怪演义中尉迟恭有铁匠和三夺马槊的故事,看来这演义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李家的箭术也是一绝,不过这是别人的秘密,薛玖也没有打听,毕竟不像尉迟家打铁锻炼,说了你也得努力锻炼才行,箭术就是一些诀窍,说出来一点就破。

李家也不止是箭术,他们枪法还是有可取之处,飘逸灵动,让人难以防备。

李家枪法,每一次出手都会抖出枪花,长武器抖出枪花,根本判断不出落点。

薛玖没有去学别人的锻炼之法,不过取长补短还是很有必要,而且与不同武器,不同风格的人交手,他的经验也逐渐变得丰富。

元宵佳节到了,薛玖心里还是有些激动,传说中的的铁树银花,香车宝马,想想就有些期待。

元宵节最重要就是灯盏,各种样式的灯笼从宣阳坊送过来,薛玖这才知道,原来准备得很充足。

“东家!你要不要写一些灯谜或者诗词。”工匠问道。

这些灯笼一部分是展出的,一部分则是给猜出灯谜的人作为奖品。

“好啊!”薛玖也来了兴致,看了看其他人出的灯谜,他也写了几个谜语。

正想停笔,看了看对面的胡玉阁,薛玖笑了笑,找了几个灯笼,提笔就写。

夜幕降临,百味楼外面挂上了一百多盏灯笼,天桥,榕树下都挂着。

酒楼外面搭了一个台子,台子后面挂满了灯笼,有人主持猜谜活动。

薛玖没有留在自家酒楼,而是跟着程处默几人去了外面。

薛玖已经打听过了,元宵节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朱雀门外面,那里是朝廷布置的灯展,沿着朱雀大街布置了上千米,只要猜中灯谜就送灯笼。

除了朱雀大街,东西两市和平康坊也是非常热闹,附近坊市的人都会过来游玩。

元宵节没有宵禁,今天可以随便玩,平康坊路边也多了很多小贩。

百味楼外面也非常热闹,除了猜灯谜,还分布着三十个摊位,烤鸭,叫花鸡,烤肉串,卤肉,米花,麦花,肉夹馍,油条,驴打滚,银丝糖等等。

路边摊位摆了两百多米,只占据单边街道,不会让街道太拥挤。

下午就把摊位摆出来了,加上香味吸引,这条街的热闹程度,一点都不比正街差。

浣纱渠边上也很热闹,不少人都会过去放河灯。

薛玖对程处默等人示意了一下,几人点点头,随后把手里的灯笼插在稻草桩上面。

胡玉阁也搭建了台子,用冰糖葫芦那种稻草桩插着灯笼。

胡玉阁不但有猜灯谜,还有表演。他们这边是正街,街道宽敞,所以台子很大。

一群胡姬翩翩起舞,虽然穿着不算露,但是随着她们舞蹈,粮仓不断起伏,引得围观的人纷纷叫好。

两眼放光盯着台子的人,并没有发现薛玖他们的小动作。

薛玖等人相视一笑,后退一些,站在街边,随后双手抱胸,站在一边看热闹。

果然出来玩才是正确的选择,百味楼即便再热闹,也比不上正街啊。

今天平康坊的青楼,都在门外表演,这是她们打响名声的机会,可以说争奇斗艳。

今夜长安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好一幅盛世美景。

表演的间隙就是猜灯谜,送灯笼,胡玉阁的灯笼写着很多诗词,据说是她们里面胡姬所写。

不得不说,崔诚忠真的会做生意,胡姬写的灯笼,多少还是有收藏价值。

胡玉阁最出名的两个女子,是菩萨蛮的美女。

菩萨蛮是一个部落,以盛产美女而出名,只因为他们部落的美女,犹如菩萨一般端庄漂亮,又是蛮族,所以叫菩萨蛮。

菩萨蛮,新罗婢,高丽妇,胡姬,这是最受勋贵喜欢的四种女人,而菩萨蛮排在第一。

外表端庄,屋里又仪态万千,有几个男人能受得了诱惑。

得到灯笼的人,欣喜的大声念着灯笼上的诗词和名字。

“一双明月贴胸前,紫禁葡萄碧玉圆。可怜几滴菩提水,注入红莲两瓣中。”

一个猜对灯谜的中年人,兴奋的念着。

场面很安静,不过听了这几句诗之后,顿时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

“妙啊!”有人邪笑着大声赞叹。

崔诚忠笑容僵在脸上,转头咬牙切齿的询问道:“这是哪个写的?”

管事看了看灯笼,满头大汗的摇摇头道:“不知道啊,我没有见到这个灯笼。”

“好诗!胡玉阁的姑娘果然文采不凡!”有人大声喊道。

“哈哈哈!不愧是胡玉阁,这诗真是别具一格啊。”

“快点说下一个灯谜!”有人大声催促道。

“快点!我要猜!”

“快!”

在人群的催促中,台上的都知不得不继续主持。

青楼会有一个或者几个都知,就是专门主持酒会,表演的人,她们不但长袖善舞,擅长调动气氛,而且能言善辩,精通诗词歌赋。

“长夜漫漫,诸位不要心急,我们继续下一个灯谜。”都知浅笑嫣然,轻轻一挥长袖道。

作为都知,吐字清晰只是最基本的,声音还要具备特色,能够吸引人的注意。

随着都知念出灯谜,马上就有一个年轻人回答出来。

其实猜灯谜,还有一个潜规则,太简单的是给普通人猜的,有文采的不屑为之,那太丢份了,都想猜难的,还证明自己,说不定还能扬名立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92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