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混子生活

作者:有被无患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44章 李世民的新发现

书名:大唐混子生活 作者:有被无患 字数:0 更新时间:07-12 21:07

原来颉利可汗见到有人追赶,不想与尉迟恭纠缠,就安排了一支人马留下来阻挡。

只不过颉利可汗没想到,留下来的是一个头铁的。

阿史德乌没拥有一些年轻人的不好习惯,例如自负,过度自信等等。所以他觉得人多,就可以击败这一支人马。

尉迟恭怎么可能害怕,以少打多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他直接领着人扑了上去。

年轻人经验不足,如果阿史德乌没采用游斗,尉迟恭还真拿他没有办法,毕竟突厥人骑术更好,负重更轻,更适合游骑。

硬拼是尉迟恭最喜欢的,他第一时间就看准了阿史德乌没,领着人杀过去,轻而易举的生擒活捉。

“吴国公厉害!”薛玖真心佩服道。

只是用连弩射击,就已经激动得全身僵硬,脑子里只想着瞄准,射箭,如果近距离搏杀,说不定还得受伤,至于死亡,薛玖还不是太担心,身边可是跟着四个薛家高手,他们都是上过不止一次战场的人。

“嘿嘿!你小子还有得学!别以为脑子好用,就去冲锋陷阵。”尉迟恭说道,他虽然是带着好意的指点,不过语气却没那么中听,难怪这家伙人缘不好。

“嗯嗯!吴国公,现在突厥大部队前去长安,我们怎么办?”薛玖问道。

尉迟恭有些焦躁,他也没有好办法。

“你觉得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尉迟恭问道。

薛玖把目光投向薛收。

薛收摸摸嘴角胡须问道:“吴国公,如果把所有骑兵集合到你手里,能否灭掉一支突厥人?”

前几天的大胜,缴获了五千多完好的战马,弥补了部分损失,还有不少剩余,自然用来武装了另外一支骑兵。

守城要有一支机动队,这才能防止敌人强攻某一个营地,这支骑兵自然是在城里。

突厥人留下的都是骑兵,他们白天在城外游弋,夜晚居住在城外的村子,很不好找到。

主要是他们斥候太多,想要出城偷袭太困难了。

至于引诱他们,这也很困难,毕竟他们已经吃了大亏,不可能再上当。

“难!敌人全是骑兵,他们不会硬拼。”尉迟恭摇摇头道。

“小玖!把你那大营的人撤回城来吧!然后吴国公领骑兵回长安。”薛收叹息一声道。

“好。”薛玖点点头,刚刚答应,突然脑海灵光一闪。

“如果吴国公大张旗鼓的前去支援长安,我们又把大营的人撤回城,突厥人会不会占据大营?”

“当然会,毕竟泾阳没了骑兵,也就不能对他们造成威胁。”尉迟恭很肯定的说道。

“你有什么想法?”薛收问道。

“营地挖地道,把人藏在里面,等到夜晚,出来放一把火,你们觉得如何?”薛玖问道。

“这个办法虽然好,但是这火该怎么来放?营地可没有那么多柴火。”尉迟恭问道。

“你想用桐油?”薛收问道。

“不错,把城里所有的油收集起来,藏在地道里面,只要选对风向,放一把火应该能烧不少帐篷,加上营地的木头,想来够他们受的了。”薛玖点点头道。

“试一试也无妨!就是这地道,不能被发现。”薛收说道。

“我安排人修两座临时木屋,地道挖在木屋外面,想来突厥人不会拆房子吧。”

“嘿嘿,住在屋里的,定然不是一般的人,就算其它地方没烧起来,木屋烧起来,也就值得了。”尉迟恭笑了起来。

“行,那就这么安排,我筹备油,你尽快安排挖地道;吴国公做好撤退的准备,一定要大张旗鼓的离开,等到接近长安再回来,这要计算好时间。”薛收拍板决定。

只要人多,干活就快,薛玖安排人轮流干活,从三十多个地方同时动手挖地道。

为了隐藏安全,地道挖得深,通风透气用竹筒,隐藏在各种防御设施下面,还要准备两三个出口。

放火之后,就把入口封起来,防止烟雾进入,然后只需要静静等待大火熄灭。

这个时候,尉迟恭只需要去而复返,就能大杀四方。

……………

泾阳在挖地道,长安城却一片忙碌,六万府兵驻守长安附近,按照计划,如果突厥攻打泾阳,他们就趁机北上夹击;如果突厥南下,就拱卫长安。

长安城内的防守,已经交给了民夫,不!应该叫民兵更合适,十五岁以上的将二代,都被征招,在老将,老臣的指导下,训练民兵。

即便是文臣,大多数都是参与过好几场战争,对于战争他们并不陌生,简单训练指挥,完全没有问题。

还有不少伤残府兵,他们才是基层管理,因为人员太多,又很复杂,还是新人,所以把长安城按照城门划分,首先是东西南三个大区域,每一个大区又分三个小区,每一个小区就是一座城门和一段城墙。

不但城门进行了划分,坊市也进行了划分,万年县的人居住万年县的坊市,长安县的人居住另外的坊市。所有的官员都进行了工作安排,把整个长安城当做朝堂,六省六部,各自管理一部分坊市,谁出问题就谁担责任。

一些人以为会出乱子,谁知道只有一点小忙乱,那只是因为大家都不熟悉的缘故。适应了一天,第二天就忙而不乱。

最让人觉得意外的是,百姓非常积极的参与,无论是城市防守,还是城里安排的临时工作,干得都很起劲,即便只提供食物,没有工钱,他们也很高兴,很有激情。

从河边运回来大量的卵石,堆放在城头,如果有人想攻城,举起石头丢下去就是,保证没人能攻上去。

长安城的城墙太高了,拥有数十万百姓支持,只要没有内乱,就不可能被攻下来。

李世民仿佛发现了新天地,每天都要穿着便装,亲自观察长安的百姓,想看一看,听一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越看越高兴,越听越兴奋,他这才发现,原来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对于国家的热爱,对朝廷的支持,比起官员来得更好,更热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20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