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光元

作者:一锤定音2025 | 分类:女生 | 字数:0

无中生有(其一)

书名:光元 作者:一锤定音2025 字数:6.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7:53

“你为什么想到用线量来构建一层膜来使我的虚影与金蛋隔离。”

“那你为什么想不到呢,明明接触到了光念?”

“这呀,其实是我,嗯,余生想一个问题的时候,突然好像与什么沟通了一样,识海突然出现了那个,后来才慢慢研究出这条虚真之道,不过也只认识念晶,最终也就以念晶为基点的阵法得到了深入,你说的那些念我才第一次听说呢。这就是随身老爷爷的厉害之处么。”

“哈哈,这样呀,当时想到了什么,你记得么?”

“我想想,好像有关天性和人性,又说了一二三四什么的,后来好像就是,原点,坐标,思想存在什么的,现在才发现,自己当时没记录在纸上,现在居然没法复述了。”

“是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时错过了,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或许能不能回忆起来了。”

“嗯,可能我不完全是本人吧,毕竟只是练虚丹转生。”

“重生境的筑基重生都可以带完整记忆了,你们没有到重生境就敢玩这种虚实变换,算了,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不探索又哪有新发现,天道也好,精嗯,灵气也罢,也是尸骨成山得来的。那时应该是与数学有关吧,我们都很好奇呢。你觉得念是什么?”

“请元师傅傅赐教。”

“你不想想再请么?”

“一点基础都没有,无法提问和思考的呀,我和余生还是不一样了,这段时间在这里总算体会到了什么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不纠结是我现在最大的特色。”

“也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念本身其实只是定义,就和自然数一样,是规定出来的概念而已。念出现的前提是量子出现,而量子又是因为出现了念可以出现与念不同的量的存在的原因,而成为量子的前提又是思想这个概念的出现,换言就是什么呢?”

“因为有念和量子的存在出现,所以存在了念和量子,但念和量子具体能有区分,是因为思想被认知到,被理解到,进而产生了思考,出现了定义,让一切有个归处。”

“嗯,数学的数字就像是量,进而产生了一个叫和念类似的数学的存在。”

“这是什么类比。为什么数字是量,那未知数和特殊常数符号又算什么?光念,暗量?”

“这又是念与数学的区别了。念是先有念,有了量,才有量子,而数学是有了数字这个量,进而有了数学这个念的哦,最后产生了函数这个和量子对应的存在。嘻嘻,想听么?”

“想,又不太想,好纠结,会不会产生心魔呀。”

“哈哈,本是虚像,何必着相。那今天就说说对应吧。有了数字量的思想后,他们也就有了概念存在,也就是拳头代表的0,点赞代表的1,胜利耶代表的2,好的ok代表的3,化缘行礼代表的4,击掌庆祝代表的5,点赞击掌双连代表的6,比心击掌代表的7,好的击掌代表的8和行礼击掌代表的9,而后又应该是什么存在呢?怎么代表那双连击掌的十呢,更多的存在呢?随着无数计数法的比较,数字0成为了主流,这十个数就像光念,其他的成为了其他念,而小数点就像晶念,让数字成了具体有序存在的量,有了暗量等更多具体存在的量可能,这有点远了,先回到那时,应该是这十个数还没到称光念的时候,这十个量之间应该有什么规律呢,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第一个作为来源,新存在与来源共存等于新存在,那新存在之间应该怎么联系好呢,那新存在的第一个存在作为前提,后续新存在与新存在的第一个存在共存等于下一个新存在。作为来源的第一个和作为前提的下一个的区别的依据是什么呢,共存又怎么表示,和共存对立的存在又如何表达呢,小非非。”

“我叫路明非。”

“你觉得他为何叫你明非而不是——确是呢?”

“来源与前提的同一在于存在,互为彼此,在明非前,零可以是一,一也可以是零,所以先让存在不存在,在明非后,定义其中来源成为不确定的存在零而前提成为确定的存在一,也就有了可以区分的依据。实际变成了不确定的存在是零,任何新存在与不确定共存零等于新存在像量一样独立于不确定存在的念,所以新存在与来源共存等于新存在本身,进而新存在与零共存等于新存在;而任何新存在与确定存在一共存等于新存在量与第一个量对立统一,形成下一个新存在,以此作为秩序依据,于是新存在与一共存等于下一个新存在,所以新存在与新存在之间有了顺序。那共存这个表示你又想到什么新奇说法。”

“穿过1,得到下一个存在,所以111变成1+1,把中间的1区别,就像量子死亡被称膜量,从此成为一个新存在。可是1+1又如何与2等同呢?”

“1+1从此一起行动,把膜量这新存在与自身区分,躺下来就变成=,于是有了1+1=2。”

“不错不错,也可以是1+1=2。与零区分而定义的一,1才是对立统一的样子,这是量与念出现不同的原因,量有了膜,也从此有了生死。”

“那加有了,另外三个你准备怎么办?”

“膜量后来成为了什么?”

“针量,线量和衣量。”

“线量是从膜量中发现,针量和衣量是根据线量创造的。”

“减是线量,针量是乘,衣量是除?”

“你觉得针量,线量和衣量像什么?”

“工具。”

“是的呢,膜量,线量,针量和衣量就像工具,成为第五个定义工具的内涵,加减乘除也成了类似工具,定名为符号的存在的内含。那数字和符号都有了,接下来你觉得缺什么呢?”

“两位数,三位数,更多位数又应该代表什么?”

“哦,不错呦,是呀,量之间是有了区别,可在数学这个念的角度来看,永远只是十个数字量而已。11还是111,如果缺少一个范围,那么只是彼此离得近的不同数量的1而已,所以要定一个位置,起点,又或者说,原点。所以有了晶念,光念也就从此定性。”

“有了这个小数点,从此,出现了代表光念的存在,也就是0这十个数。至此晶念是量而光念是念,数字就此成为了第一种量子,通过符号,互相之间就此互相有了逻辑联系。那暗量也就是这数字中某种特殊数字,在发展中出现的被后续量子发展出的函数变得可测,或许像是以太发展出来的芯灵,也可能是灵子发展出来的量膜,或许两者都有。这也是你说函数是数学的量子,而不是某个确定发展出来的某个具体定义。”

“是呀,但这一切又开始不同了。函数出现的那时,数学变成了量子,而函数此时还是量,那什么是念呢?”

“未知数?”

“没错,数学从念发展成为量子,是因为函数的出现,不过在之前函数还是量,但刹那间他与数学的关系就像零和一,数学是不确定的存在零而函数是确定的新存在一。质变,也就一念之间。那他们的量与念又是什么?”

“念是未知数,那量,嗯,是符号。找到无数的各种像量的符号,嗯,那又代表什么呢?”

“你说为什么说函数是量子?”

“思想。对,就像我们学会了区分和定义后,开始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数学这个量子开始问自己,存在的意义。”

“那一开始想的应该是什么?”

“零和一。换言之就是不存在和自身。”

“所以,数学从此开始具有两面性,既是混沌整体,又成为了一个个个体,从量子成长为自身,又变成灵液和念晶,甚至灵根乃至筑基;也让有思想的真正存在有了观测推断的来源,归纳总结的前提,让空间显现在他们自己的思想世界里,那些思想者因此有缘来到了筑基。”

“常数和未知数像芯念和智量,哪些归纳推理的符号就像芯量和伴量,而以此推理的理论就像芯膜和质量,最终创造出以太和灵子,最终由以太创造出确定存在的新念一,定名芯灵;而灵子创造出确定存在的新念二,定名灵石么?”

“事实细节太多,所以那分类只是一个大概的说辞,可不要对应地太死哦。只是为了让你理解一下那次说的划分,用我喜欢的东西跟你类比,到底只是类似,不是相同,更不是一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知道具体事物对各种具体情况或事物,相对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嗯,知道了。数学本身到底是无思想的存在,更多只是来源工具。不过如果能出现一个一的说法的话,有机会被赋予生命,明非后,可分一零。不过我们思想者才是现在已经存在的第一个一了,出现的新存在也得能与我们共存,不然只能成为工具或者符号,只能辅助而没法一起创造下一个新存在。”

“你呀,新存在不要总觉得会是生灵,那些符箓阵法也和数学一般,找到某些特定的量,从此研究出其规律,也有个定义的名字。”

“道理。”

“也可以吧,道理。在我沉睡前,与量子有关的所有概念就是念;光念,量,其他念;量子;晶念;太念,暗念,元念;膜量,线量;针量,衣量;暗量,其他量;以太,灵子;芯念,芯量,芯膜,芯灵;智量,伴量,质量;量膜,灵石。而那时的灵液和念晶还是量子的产物,不过看你的状态,现在是量子本身的一部分了。”

“之前你说的五行是性质,现在五行的说法已经被定义为属性了。事物总在发展,可为什么居然没超过你们呢?”

“因为事物本身也在无序变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始灵气的出现,不亚于晶念的出现。”

“你咋不说超越呢,要不教教我呗,这天道是怎么创造的。”

“现在不可能了,最多也就到这虚假之天的程度了,那原材料已经不可能出现在这内宇宙了,所有灵气的第一优先吸收对象就是那原材料,也是成为灵石的前提。”

“哦,修炼吧。只怕这虚假之天现在也没条件。”

“那当然,哪有那么容易,不过尺度小的已经被普及了。”

“重生境。不知道他到什么境界了,现在我们之间没有回应,不知道在他看来,我会不会被视为死亡了。”

?(*′?`*)人(*′?`*)?浮现在镜面

“不知道呢,突然就悲伤了。”

“为什么量只有暗量,太量和你的元量去哪了?”

“我其实没突破筑基呢?”

“啊,你这鼎鼎有名的元一直都是筑基?”

“是呀,贪多嚼不烂,知道的越多,知道的越少。准确的说是一阶,不过这筑基和一阶之间倒没有凝气和二阶之间的差距大。”

“他好像也没凝气,直接筑基到结晶的呢。”

“他好像也没凝气,直接量子到结晶的呢。

“哈哈,他们让我们压力山大呀。”

“做好自己,跟你说个古书的小事。”

“嗯。”

“从前有个小孩,他一直在想怎么飞向太空,可等他长大却越来越明白自己连宇宙尘埃都算不上,他想,在宇宙看来,他会不会就像一个量子,根本不依照宇宙规律行动。可惜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他去做梦,他开始奔波,到处讨生活。不过他一直还在想一件事,我是谁,所以他给了自己一个底线,家人和自己能健康吃喝就行,其他时间用来幻想,所以他开始抛弃一切不必要的麻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是,他却一直知道一个事实,他能做到的,不代表别人要去做。所以,对于他父母的话,他还是时常纠结,对于父母的吵闹他知道矛盾的本质,可是那无法用理论去回答,因为那里需要他跳进去,可是他现在还没准备好,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却不知道现在在哪里,更不知道要怎么干什么,才能通向自己的哪个小幻想。”

“嗯,然后呢。”

“他逃避父母,明明想好好说,可是他知道自己现在一无所有,毫无说服力,所以他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年待在他们身边观察他们,想理解他们的想法和生活。”

“然后呢。”

“他一天天长大,接触到了更多的人。有一段时间,他浑身难受,发了一段碎碎念,得到了一个回应,说自己生活更难受的家伙鼓励他不要消极。”

“嗯,那不是挺好的么?”

“可他说,如果你不是半夜在街上与猫孤独合影,而是在光亮的房间里与猫玩耍的话,他会很开心。因为他并不消极,只是痒得睡不着,他们交流了一下,那人说过不要给他转,他还是做了,因为他说怎么选都好,先得有吃。后来他说他找了份兼职,两人便没有了联系。”

“嗯,好像也不错。”

“又有一段时间,他还是和往常一样,只有工作和休息,然后想一想自己的幻想。那是和父亲通话后的几天,有一个在做事看到过的陌生人,邀请他一起吃饭,他拒绝了。过了一天再次说明自己的情况后,他去看了看,在看到他和周围人也熟悉,过段时间也就发了,就决定帮他一下度过这几天。后续几天也就因为自己的性格陷了进去,直到自己给自己的底线。最终,在另一群熟悉他的人那里知道了他的情况,虽然懊恼,但他更多的想的你觉得是什么?”

“怎么拿回来?”

“他想,他看到了存在,他可以不再顾首顾尾,但又有了新的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哦,是什么?”

“首先,他对自己做了批评,过于主观的判断以至于盲目乐观,太过注重别人的感受以至于忽视实事求是,不重视自己以至于忽略细节等等。不过,我给你补充他的心理想法,你现在在看看。”

“嗯嗯。”

“第一次邀请的时候,他直接拒绝了,因为他自己觉得没必要去参加,而是休息更好,毕竟刚来不久而且本身不想去。”

“这家伙挺宅呀。”

“是呢。第二次说了自己的情况,因为给自己的侄子转而锁了,他说了自己没有,但还是去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看了周围环境的人后,还是掏出去了。”

“为什么?”

“周围人都认识那个人,而那个人进来比他也早,加上再过几天就发了,其实最主要还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他想到了他的父亲,为了他,找附近亲戚借来上的学。他其实是把他看成了那个侄子的位置才是他放松警惕的主因,其他其实都是这个主观引发地自我说服。”

“哦,站在旁观的角度就发现了很多问题。”

“是呀,两人本就不熟,只是认识,附近那么多人,怎么就找他。不过他自己给了自己脑补,也许找其他人没找到吧,加上听到会没吃产生的应激。”

“应激?”

“小学的时候远离家乡,因为太小放假要接送回家,那时交通不发达,好像一直待在宿舍里饿了几天,不知道,只有模糊印象了。那时听到他身无分文又全部冻结的时候,一下子就想到他会没吃的。”

“之后呢。”

“他有过向周围和上级打听一下消息的想法,但考虑到那个人这种事情不宜多说,也就放弃了一种很重要的事,而这也是因为他太不注重自己导致的。”

“事实?”

“是的,实际上一切都是他的说辞,而里面最关键和最容易得到的核心事实就是那卡是否冻结?”

“自己因为性格原因以至于抵达底线?”

“是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说的确实有点道理,但凡事都要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存在是用在已经有过分析的基础上的。而他并没有分析,只是偏听偏信,以至于忽略细节和忽视实事求是。信任的前提是与其相关人员大体交流沟通来确定,不过那个人时机选的好,他正好浑身难受处于想离开的时候,所以没有太多交流的想法,不然他或许会先问问他的上级。”

“所以主观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了。”

“是呀,哪怕实际上他第二次已经有怀疑了,但他最终还是选择给那个人完整的信任。”

“啊,为什么?”

“善始善终,疑罪从无。其实最重要还是他想给自己一次机会,毕竟那时没有任何明确证据说明那个人有问题。”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怕他真的很可怜,那会让自己一生不安,哈哈,这该死的性格,太敏感了,一生如履薄冰,怕冤枉别人。”

“是得被骗,不过这次是熟悉的陌生人,主要还是一开始也没有防备吧。”

“是呀,所以他只有没有和第一步。”

“所以,要么直接跳过,要么一步错,步步错,那怎么知道啦。”

“时间到了,自己只是不想费神去猜,发了之后问了一下,看到回答大概有了结论,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证实,开始也没打算公开的,但那天刚好有点特殊,本来出发被批准休息,过了一会又说缺人来做事,加上自己觉得可能知道情况的上级就在附近,也就打算私下问问,结果出来反而所有人都知道了,因为那个人已经做过几次类似的事了。”

“突然索然无味,也就是说明明有无数的机会求证,他都忽视了,而只有在特殊的状态才会有跳脱的想法。”

“是呀,为了那缥缈的信任。”

“接下来才是重点吧。”

“嗯,先给你说说这深渊和人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4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