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混江湖哪有造反爽

作者:武忘争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11章 午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

书名:混江湖哪有造反爽 作者:武忘争 字数:4.7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08

七月五,京州。

天微微亮,拒巫城的阴云还是吹到了这里。

巍峨皇城隐在细雨之中朦胧不清,仿佛整个乾国都笼罩在阴霾之下,那越聚越多的黑云昭示着天罚即将到来,压得城中富商巨贾喘不过气,只能将目光投向宫殿方向,惴惴不安的等待结果宣布。

由于实现了大一统,在过去近百年的时光中,除了特殊时期要求日日朝会,寻常日子里早朝只会在每月的五号、十五号、二十五号召开,平日里有事物可以直接进宫面圣,亦或者等待景隆帝的召见。

以免为了面子工程免劳神费力,没话题硬开会实属烦人,极容易导致官员不满耽搁整个体系的运转。

但在多数时候,即便能进宫,也见不到景隆帝本人......

今天又到了上朝的日子,文武百官早早集合在午门外,官员们按照派系分成三排,低品青袍官员没资格参加朝会,来的都是七品以上的京官,身披绿色或紫色桐油丝绸油衣,怀中包着硬玉笏板,与以往找着理由告假不同,这次都到的非常整齐,肃立在雨中等待三位话事人的到来……

他们知道,极有可能从今天开始,要恢复按日上早朝的规矩……

近三天过去,拒巫城所发生的事情早已传递到京城,这种事情无法掩盖,很快就传遍大街小巷,就连咿呀学语的孩童都知道有个江湖魔头横空出世……

多么恐怖的战绩与强悍的组织能力……

最关键的是,那个叫赵继歌的武夫,直到现在还一无所踪,甚至没人知道他的详细消息,简直比皇族还要神秘……

这就算了,他们暂时还不关心所谓的乱子,闹得再大短期内也烧不到京城,那拒巫城治安司与武法司肃查使之间的事情,才是今日上朝的主要目标……

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是要替那被踩死的二十几只小蚂蚁伸冤,也不是要替那死去的肃查使正名,而是要借此党同伐异、排挤异己、相互倾轧,以此摄取更多的政治权力……

这就是将要发生的事情!

——————

轰隆隆——

只瞬间,雷雨大作,大风呼啸。

雨柱刹那间落下,砸在明黄琉璃瓦上劈啪作响,重檐庑殿顶上的神兽在冲刷下格外狰狞。

笼罩在雨幕之中的官员们,伸手扶正被拍歪的防水雨冠,紧了紧身上油衣的缝隙,可即便如此,面对如此瓢泼大雨,也有些无济于事,大量雨水顺着衣缝往里钻去,雨冠下的面庞有些狼狈……

这样参加朝会,仪态肯定会不端正,好在官员们都有武道功底傍身,他们陆续开始催动气血,躯体发出“刺啦”声响往外散发着白雾,朝着天空缓慢升去……

此举,也让午门外的气氛格外低沉,好似只要有人一声令下,官员们就会握紧手中笏板,毫不留情朝着政敌砸去,开始今天的皇城大乱斗,直到被禁军内卫拉开各打五十大板为止……

打就打吧,反正也不疼,不死人就行……

对他们来说,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很多,可终归没有最原始的手段痛快,这就是武道世界的淳朴风气……

午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

——————

哒哒哒——

就在愈发剑拔弩张之际,午门外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御路上,各自传来凌乱的马车声,突兀的闯入还算及时,暂时打消今天皇宫决斗的开场仪式。

“吁——”

临近终点,三位宗师马夫勒紧缰绳,车前四匹枣红宝马应声缓停,当停稳后摆好车凳,东、西方向的马车掀开门帘,两道身穿大红官袍的高大人影率先下车,他们腰系紫绶没有披任何雨具,却依旧闲庭信步于风雨之间,无法受到半分侵蚀。

当朝丞相名为荀执,年过半百却依旧精神抖擞,油光发亮的墨发整齐束起,作为儒教圣人的弟子,“以德服人”是他的座右铭,孔武有力一词用来形容他实在太贴切不过。

太尉李革刑的气势也丝毫不输,甚至要比荀执更为魁梧,儒法争了数千年,时至今日也没分出个结果,反而出现“儒法合流”的现象,被历代的皇族运用成“外儒内法”,他极其厌恶儒教小儿的虚伪狂吠,出师时立誓要终结儒法之间的对立。

至于要怎么终结……

呵!

当两人视线对撞,行走路径也跟着改变,朝着对方直直冲去……

不远处的官员见此,迅速分出两拨跟在双方后面,只剩一小团人留在原地,见怪不怪的揣手看戏,正南方的马车窗帘被掀开,黑暗中有双眸闪烁精光……

在荀执那边,以文官为主武官为辅,在李革刑那边,则是以武官为首文官为辅。

这并不意味着双方打起来就是一边倒,不管是文是武,两拨人全是武夫,哪怕有极少数不会武的,打了这么多年的群架,也回家恶补过相关能力……

或者可以这么说,不是武夫早就被淘汰了……

当双方气势汹汹地接近,即将撞成一团时,很有默契的在不足半丈远距离停下定住,因为再近就没法放狠话,而是立马开打……

荀执率先开口,声音无比洪亮:

“你养的狗,过线了。”

李革刑却是不以为意:

“不就是狗咬狗,你养的那一群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想替逆贼伸冤?”

武夫通常年纪越大越暴躁,因为只要能活这么久,实力堆积起来自然有底气,荀执现在火气很大:

“只要未经审判,他们就还是官员,九品芝麻官也是官!而你武法司,实在是胆大妄为,我倒是怀疑你们跟逆党有什么交易,杀我治安司官差是想掩盖什么!”

这就是最朴实无华的政斗,借着某个由头互扣大帽子,有没有用先放到一边,气势上不能输半点。

李革刑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语气变得有些嘲讽:

“你问我有什么资格,审判权是圣上交给我的,你要是不满,完全可以找他理论,你治安司治下不严,帮你清理蛀虫而已,又何必假惺惺装成这样?”

紧接着,他又挖苦道:

“拒巫城那姓岳的旗尉,可是阻拦我武法司肃查使办案,还敢说出那么大逆不道的话,说实话,就这样让他死了都算便宜他,若是我在场,定会命人好好让他体验我武法司的严刑!”

荀执丝毫不慌,继续对线道:

“那旗尉洗不清,可剩下那二十三名官差,他们只是出于维护我治安司的权威,并不知道内情,你又有何证据证明他们跟逆贼相关,又有何理由一并将其虐杀!?”

“圣上教给你权力,是让你这么使用的吗!?”

“这是不是在借着由头,胡乱清理政敌,百姓看到了会怎么想!你这是在给圣上蒙羞!”

这不是说荀执有多忠君爱民,纯粹的借助响亮名头压人而已,敢否定就是政治立场有问题。

毕竟,所谓政治,就是比谁更没底线……

此外,按照律法来讲,对于那二十三名官差的处理方式,确实非常不妥当,李革刑也没办法,原本嚣张的气焰有些被打击到。

当老大,关键时刻要替手下背锅,至于处罚那是内部的事情,关键是现在想处罚,亦或者是交出那个楚刀凌也没法子,毕竟人都碎了一地,只能找个时间问责云州的总察使,好好问问他们怎么挑的人,这种疯子也往武法司塞……

当然,说是这么说,武法司的肃查使都是什么德行,李革刑一清二楚,毕竟人都要从他这边过一遍,立功了还会受到嘉奖,怎么可能不清楚,不过现在只能往下面甩锅了……

他酝酿半天,梗着脖子诡辩道:

“手下人自作主张,我本想严厉处罚,可已经死于敌手,再怎么也是烈士,相对于那位肃查使的牺牲,二十三名官差的命并没有那么重要,死在一线也算是将功补过……”

这句话的漏洞非常大,既然选择今日午门对峙,荀执肯定是调查清楚前来,他怒目圆瞪:

“据我调查,那个叫楚刀凌的肃查使出生于刀宗,犯下过多起杀孽而被刀宗除名,是你武法司吸收他为肃查使,在这么多年间为你们办事,并纵容其继续杀戮,曾经还受过你的嘉奖,现在要切割,未免有些过于恶心!”

不顾李革刑有些涨红的脸色,荀执抓紧机会继续狂喷:

“直到现在,拒巫城治安司剩下的官差心灰意冷,全都搬离此城不知所踪,连配发的官马都给我骑走了!”

“你们武法司自命为高高在上的审判者,平日里看不上这看不上那,是治安司接手你们的烂摊子,帮你们补齐最后一些脏活累活,你们就是这么办事,是这样审判的吗,从今以后那些巡城的差事,你们武法司自己派人,我们今天就请奏圣上让他下皇命,令我治安司原地解散!”

说着说着,喷的有些忘乎所以,荀执开始人参公鸡:

“呵!还法教,你的行为哪点跟法沾边!有你这样的对手实在令我蒙羞,请你师父过来吧!”

一步错,步步错,让政敌逮住机会,这一局翻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李革刑意识到,从今天开始治安司绝对不会再甘于屈居于人下,定会向景隆帝请奏分权,而景隆帝为了平息事端,安抚暴怒的丞相,也会同意这个提议……

说到底,就是玩弄所谓帝王心术,妄图平衡派系力量,搞互相制衡的那一套……

对此,李革刑只能在心里评价“傻逼”,这是最简单的嘴臭,也是最准确的描述……

分权意味着削权,李革刑不敢想象,要是把武法司降得跟治安司一样低,乾国会乱成什么样……

——————

午门广场。

当太尉派有些哑口,丞相派就有落井下石……不对,有话要说了。

两派话事人的攻击暂停,意味着将场地留给手下的马仔,也就是放狗撕咬……

小弟们也非常给力,开始激情互喷,颇有大国雅量。

当然,关于朝堂闹事,这么多年也有一套相关流程,在言语上互相辱骂,只是开胃前菜,跟武夫决斗前的互放狠话是一个性质。

骂的越狠,就越能激起政敌先出第一拳,被处罚的时候,能罚的轻点……

这叫坚持不出第一拳!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双方的低品官员挤到前排,将脸伸出去拍的啪啪直响,嘴里嚷嚷着:“来!有胆就往这打!”

火药味越来越浓,双方的袖袍全都掀起来,已经蓄势待发,瞅见场面真要失控,正南而来的马车内,御史大夫王明渊透过雨幕凝望午门,与城墙上身穿黑色鳞甲衣袍的身影对视,并朝着他微微点头,示意见机行事。

随后,他掀开帘子缓步下车,同样身穿大红官袍,但腰上却系着青色绶带,从容不迫的行走在风雨中,气势要比两位即将带人打群架的武夫弱许多,勉强能达到顶尖大宗师的水准,同时年纪也要比两位老油条小很多,从外貌上来看才刚过不惑。

剩下一群没站队的官员,见到话事人终于出场,也急忙朝这边靠拢……

小弟在侧,王明渊高声制止道:

“诸位同僚,请注意影响,监察院会记录各位的言行举止,并上奏到陛下那边去。”

听到劝告,两派连头都没回,荀执与李革刑骂道:“不打就滚一边去!”

这个反应,压根就没有对御史大夫该有的尊重,那监察百官的职责在两派面前连屁都不是,纯粹是空摆设……

可王明渊没有动气,带着手下绕过人群,站在午门下面如同喽啰:“好嘞!”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武道世界以武为尊,说是九到一品外加个武仙,实际上就三个境界,也就是“前辈、道友与蝼蚁”,虽然同列三公,可年纪最小的王明渊实力也最低,在剩余二人看来就是“蝼蚁”那一辈,怎么可能给予他应有的尊重……

别说什么还是手段不够狠,手段再狠也要依赖武力实施,虽然他后面有景隆帝支持,可要让去动儒教圣人跟法教巨子的弟子,凭他现在的水平,压根就不够看……

无论是荀执还是李革刑,单打独斗他也打不过,拼后台也拼不过,拼势力?

别开玩笑了,这两一文一武快要占据乾国官场,仅凭他手下那点散兵游勇,简直看不到获胜的希望……

除此之外,王明渊之所以被景隆帝选中,是因为他主张三教合一,也就是主张融合儒佛道,可以中和一下乾国官场儒法两教独大的局面......

说是三教,实际上诸子百家对景隆帝统治有利的主张,他统统吸收进来充当他的理论……

这种行为跟多面派没两样,也自然狗嫌人厌,去到哪都不受待见,只有景隆帝愿意接纳他,给了个正一品的御史大夫,实际上权力还不如地方二品总督,也没给多大的扶持,就这么点小弟,还是他这些年到处游说,吸引到自己麾下的……

别人愿意来,是因为不想掺和进丞相党跟太尉党的斗争,投向他就等于投向景隆帝,上升空间不知道有没有,胜就胜在一个安稳无争,是个养老的好去处,也别指望能有多大战斗力……

所以说,不仅玩政治玩不赢,打架也打不过……

让他滚,他还真得滚,一点屁话都不敢讲的那种……

但处理打架斗殴,他是专业的,劝告不行还有第二步,刚刚跟驻守午门的黑鳞卫打了招呼,现在见到自己还是像以往一样吃瘪,想来应该会有动作了……

——————

咚——

五更钟声敲响,提醒剑拔弩张的两派收敛点,准备上朝。

宫门开启,已经撸起袖子的两党各自冷哼一声,排好队依入内。

他们踏上御道,冒着风雨朝着正殿走去,准备在朝堂上一决生死。

而正殿内,明黄色模糊身影坐在龙椅之上,早已等候多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8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