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混江湖哪有造反爽

作者:武忘争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47章 为官之道

书名:混江湖哪有造反爽 作者:武忘争 字数:4.8千字 更新时间:07-22 08:07

辰时三刻,盘山城。

夏日冷风骤起,仅一夜气温便降至冰点,打的人们措手不及。

十几年的无序天气,也让百姓们在混乱中摸出了一些规律,比如说现今这种情况,如果短期内没有变化,便意味着九曲江千里封冻……

若是上游天气正常,只有江城段气温陡降,必然会形成壅水,极有可能出现洪涝。

真到了这种危机时刻,如果再下点雨,按照当前的防汛逻辑,会淹死多少人,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为此,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大江盖坚冰,浪卷人头轻。

所以,今日街上的吆喝有气无力,充满着对未来的担忧……

当然,这不包括住在盘山城城中的官老爷们,他们一向擅长用“哪管洪水滔天”的宗旨,来对抗“将会洪水滔天”的现实,只要九曲江水未淹到脚前,他们绝不会提前皱起眉头。

这背后藏着深刻的政治逻辑,朝廷为了保持统治威严,绝不会向群众提前宣判结果,官僚也绝不会以未雨绸缪为准则,任何行为都要考虑秩序稳定,否则现在就会引起动荡。

稳,才是第一要务。

维持当前的秩序稳定运转,大于广大百姓的生命安危。

可是,不提早准备,万一真发生洪涝,该怎么办?

这不,恰逢江城政务碰头会,城守冯志与其余三城副手齐聚城主府政事堂,商讨应对洪涝的预案。

四人身侧各自候着一名机要文牍,书册上记录着他们刚刚做下的决定,其中最关键的一条被画圈加粗标注:

【无论何种情况,无论做出何种牺牲,不惜一切代价,务必保证州府的安危。】

说的慷慨激昂,可惜所谓的“牺牲”“代价”之流,肯定不是官老爷们撸起袖子,不顾危险奋战在抗洪一线,而是代指平民百姓,特别是南边两区的百姓……

因此,所谓的商讨,其实就是告诫南边两区的主官,大事不妙之时要果断凿坝泄洪,不要淹了盘山城中心,如果实在扛不住,也得多坚持一会,给盘山城留出足够的撤离时间……

如同以往一样,四人轻描淡写的几句政策,定下了南边两区百姓的生死大劫。

约莫半盏茶过去,这场简短小会开完,本来就是走过场,能开这么久纯粹是因为天气缘故,确定好可能天灾的应对原则后,再说就有些尴尬了。

总不能谈私人生活吧?

指不定口误,不小心说漏嘴,将奢靡生活放到白日里宣扬,那就不太好了……

几人互相寒暄一番,纷纷离开此地,只剩冯志坐在主位太师椅上,眯着眼睛不知在思考什么……

他的机要文牍名为冯耀宗,看起来年纪不大,约莫二十三、四左右,长相与冯志有些相似之处,结合这些,多少能看出沾亲带故。

待人都走后,冯耀宗给冯志添了一杯新茶,小心翼翼地问道:

“大伯,要是真发生洪涝,咱们这么干是不是太残忍了些,不会落人口实吗?”

“你啊,就是在京城读书读傻了,底线太高了。”冯志轻吹杯沿,小手嗦着茶水,“想要为官,就丢掉你的一切道德品质,有人说就受不了,那还能干什么,要实在忍不了嗡嗡乱叫,就去找武法司或者治安司,抓住煽风点火的小跳蚤,把他的舌头给拔了,以效尤敬!”

这个回答,让冯耀宗有些难以接受:“可是……”

啪——!

茶杯被重重的拍在桌上,滚烫的茶水溅出来,沾到冯耀宗的手上,当即红了一片,他却不敢发出痛呼。

冯志并未多言,站起身走到政事堂前方小院,负手而立。

见此,冯耀宗急忙跟上,卑微地立在亲大伯的后方,低眉顺眼。

冷风拂过冯志身披狐毛大氅,银白细毛左右舞动,也让他冷静不少:

“耀儿,你爹混江湖死的早,咱们家就你一个人成器,所以我才会让你从京城回来,把你放在我的身边,一定要好好学!”

冯志的劝告虽语重心长,但语气不容置否,甚至有几分严肃,意味着他对冯耀宗的期望很高。

冯耀宗不敢再提出异议,盯着砖缝语气弱弱:“明白了……”

“耀儿,大伯教给你的是为官之道,不是让你心系苍生……”冯志走到竹径旁,伸手把玩着绿叶,“接下来的话,都是大伯这些年的经验之谈,你要仔细听好!”

“是!”冯耀宗认真回应。

不做酝酿,冯志脱口而出:

“首先,你得明确自己的立场,虽然大家都活在这片天下,但你是官,就得有个官的样子,不必事事都考虑到民如何,他们生来就是为我们服务,受我们管辖的牛马而已,为我们而死,才是死得其所。”

“总督等人的安危,关系到社稷安稳,为此死一点贱民没什么,这么多年下来,死的人也不是几百几千,可乾国依旧耸立,摇摇欲坠就是不倒,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些话,让冯耀宗很难接受,但还是接过话茬:“为什么?”

“因为对州府、对咱们有意见的贱民都死光了,从这方面来讲,我们是借着天灾,把这群贱民可能会引发的危险,提前扼杀在摇篮内!”冯志的话格外无情。

接着,他面无表情地补充道:

“所谓的利弊,实际上对我们只有利,对于那群麻木的牛马来说才会有弊,以生命为代价的弊端,谁叫我们手里有刀,可以任意剥开他们的肚子呢?”

“当然,在外面肯定需要挤几滴眼泪出来,有些东西不能太过直白,你哭的越惨,说不定还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那些贱民天天幻想的青天大老爷就是这样,一旦有了这个名号,你干什么都会有牛马替你辩经……”

吃人!

冯耀宗脑子里面只有这一个评价。

以往在京城儒学院内,不愁吃穿用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为天下就跟书上描绘的一样,出来后才发现有多恶心。

冯志的一番话,使得冯耀宗的三观接近崩塌,对自己所学产生了严重怀疑。

什么狗屁“爱民如子”!

什么狗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什么狗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但……又能怎么办呢?

冯耀宗顺从道:“大伯教育的是,受教了……”

这也就意味着,他所重塑的世界观,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冯志很满意:

“听着,我知道儒学院主张什么‘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不过我能保证,你不明白这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愿意打赌否?”

冯耀宗诚惶诚恐:“侄儿怎敢跟大伯立下赌约,此乃不孝,大伯不吝赐教,我感谢还来不及。”

作为接近官场金字塔顶尖的那一小撮官僚,冯志看的非常透彻:

“说直白一点,这都是写出来给牛马们幻想的玩意,牛马们觉得生活过不下去,一想到这些东西,就会念叨着这些祈祷圣上开恩,想靠此话摆脱牛马身份,就没了反抗意识,也自然不会拿起武器对抗朝廷,要是真想反抗,也不会拿着这句话来‘劝告’圣上,而是像那拒巫城赵继歌一样,直接带人揭竿起义,用行动表明什么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你得搞清楚,这些道理是用来驯服牛马的鞭子,抽着不疼不响却异常惯用,而不是让你当信条走不出来,这对我们来说,这是工具、是方法,而非做人行事的准则,你走不出来只能证明根本没学透儒教的道理,只会满嘴念经,压根就不会运用……”

“除非真有人蠢到认为那些满嘴‘之乎者也’,实际上拼了命往官场挤的儒生,会替牛马出什么好主意,那我只能说无可救药,你得知道,先不提这些儒生有没有这个本事,哪怕他们想这些想干,也会有人捂住他们的嘴巴,用你能想到的各种方式!”

“不用怀疑我的话是否正确,因为我下令杀的儒生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冯志冷笑的表情格外惊悚,冯耀宗只感觉遍体发凉,待他如亲生儿子一般的大伯,毫不保留的展现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官僚,这是他从未见到过的一面......

心中的信仰就这么被击溃,他是真的很害怕,可又不得不接受:“大伯教育的是,侄儿定会谨记于心。”

“很好,你并没有因为咱们亲近,就恃宠而骄,比不少没有背景,还硬着嘴巴讲文人风骨的伪君子强多了。”冯志拍了拍冯耀宗的肩膀,上下打量着,“也不枉我这么多年的栽培,你迟早要接我班,所以要多锻炼,这次的如若出现千里封冻,就交给你全权负责,不管是何种情况,你只管干,别怕出岔子!”

面对权力交接,冯耀宗有些犹豫,鞠身一拜道:“此事重大,侄儿恐怕难以挑起大梁,怕给大伯蒙羞。”

冯志压根就不在意这些,语气不容拒绝:“缺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我,无论你选择以何种方式,我都全力支持你,咱们家就你一个麒麟种,需要你能早早扛起大梁。”

冯耀宗没有办法,只好接受:“我一定不会辜负大伯对我的期望,尽所能帮大伯分担政务,延续我冯家百年辉煌。”

冯志满眼欣慰,帮冯耀宗整理丝绒棉衣,:

“我已经年过半百,你们儒教讲究‘五十而知天命’,这么多年下来我也释怀了很多,这官做到多大才算大?”

“没人能回答我,我也更难进一步,如今不在乎什么荣辱、风评,做事也不看结果如何,只希望你能做出成绩,尽快爬上来,让我这个半截身子埋地里的老头子早点享福……”

望着冯志满头银发,冯耀宗眼眶里面蓄满泪水,嘴唇嗡动:

“大伯,我爹死后,您对我的好,我全都记在心里,绝不会忘记,我一定会早日做出政绩,获得陛下赏识,带着你的官帽去朝堂之上大展身手,别人提起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您……”

“好啊!好啊……”冯志很欣慰,眼睛里面泪花闪闪,“多好的侄儿,大伯这里本来想给你介绍一门亲事,那女子无论是样貌还是家室,对你只有好没有坏,结果发现被截胡了,以后你要多努力,先成家再立业也不急,找到了贤内助对你好处很多,也能束着你专心为官。”

说到这个,冯耀宗沉默不语,不敢应答。

或者说,在这件事上,他不想回答。

冯志突然愤怒:

“你什么都好,就是在这一点上非要步你爹的后尘,交代过多少遍要远离江湖,你还在想着那个大你三岁的江湖女子!若我不拦着你,是不是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过去热脸贴冷屁股,丢我冯家的人!?”

“拦江女侠的名头响亮又如何!区区一个二流宗门的少宗主,入不了我冯家的眼,更何况那种女子是会安心在家相夫教子的德行吗!?你也不想想她爹跟他娘是什么人,这样能教出什么好东西出来!?”

“当年你爹就是跟着她爹瞎混,什么名堂都没混出来,还平白无故搭上一条命,你娶了她会有好下场!?”

这些问题,冯耀宗一个都回答不上来,六年前他启程去京州儒学院进修,沿着九曲江顺流直下,恰巧在江上碰到独立舟头的陆长缨,英姿飒爽的女侠客杵着步槊,一脸傲气地瞥向对感情懵懵懂懂的他……

仅一眼,一眼误终生。

他不敢上前表白心意,又不知那女侠名字为何,就这么遗憾的相错。

以至于,他在儒学院的头一年,干什么都心不在焉,只想告假回江城,找到让她魂牵梦绕的女侠……

学业下滑,自然会捅到冯志这里,在一番逼问下,才知道最看好的侄儿相中了江湖人……

这怎么可以!

冯志不在乎冯耀宗的学业,托关系送他去儒学院进修,是为了让他结交关系,铺垫以后的仕途大道……

被江湖人迷得找不到北,说出去谁还会愿意接近你?

冯志当即命令冯耀宗收心,并下令追查那女子是谁,想要悄悄下黑手断了他的念想,结果发现是混江湖没几年的陆长缨,这倒是没法靠杀人解决这档子事,因为百炼宗弱不代表陆江河弱,拎着锤子上门城主府也遭不住……

关键是,由于相依为命的二弟之死,冯志不可能接受冯耀宗喜欢上陆长缨……

于是,他勒令冯耀宗不准去找陆长缨,但这没啥用……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冲动的时候,冯耀宗在得知女侠是陆长缨后,先是保证不妨碍学业,一有空就去找陆长缨示爱……

准确来说,是找陆长缨吃大耳刮子……

开玩笑,陆长缨很酷不谈恋爱,个别胆大的武夫敢求爱,也免不了被暴躁女侠胖揍一顿,何况这烦死人的儒生。

冯耀宗武道水平不行,两人一点共同话题都没有,每次见面就摇扇吟酸臭诗词,听着就令人作呕,陆江河又不准陆长缨下重手,只能次次“忍让”,把冯耀宗的脸扇肿,让他不好意思出门,耳根就能消停一段时间……

好好的侄儿被训成了狗,这也导致冯志更不待见陆长缨,下了死命令严厉禁止冯耀宗回楚州,好好在京城呆着结交皇亲国戚、达官显贵,除非他寄信通知回家……

现今看来,这种手段压根就没有效果,只是让冯耀宗将想法憋在心里,不过冯志也不是没有办法,软硬兼施画大饼是每位官僚的必备技能:

“耀儿,大伯其实也不想阻拦你的感情,但那种女子只会拖累你,对你没有任何帮助,咱们冯家也不是小门小户,正妻一定要上得了台面,以后等你官做大了,大伯不管你,你把她迎回家当小妾,想什么玩就怎么玩。”

我怎么舍得让她做妾……心里这么想,冯耀宗面上还是老实:

“谨听大伯教诲,侄儿定不会因为情爱,就忘了家族大业。”

先不论是不是实话,这个态度就比以前好得多,冯志很满意,转过身朝着书房走去:

“跟我去书房,提前教你一些门道,一旦千里封冻,你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8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