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

作者:用户90391439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72章 水光潋滟晴方好 鬼子六游西湖备考

书名: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 作者:用户90391439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0

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之日,鬼子六、江令宜、柳青青、钟清菡与陈小静等人共赴西湖游览。此行一则旨在放松身心,二则期望于这湖光山色间探讨诗书,助力鬼子六筹备春闱考试。

西湖景致如诗似画,水光潋滟,晴日之下,湖水波光粼粼,令人心境开阔;山色空蒙,细雨之中,山峦若隐若现,仿若仙境。众人漫步于湖畔,欣赏着这宛如西子般秀美的湖光山色,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他们或吟诗,或作对,或探讨书中精妙,或分享自身感悟见解。

碧空如洗,西湖畔的垂柳轻拂堤岸,如绿色丝绦掠过镜面。鬼子六身着月白锦袍,宽袖随步伐漾起微波,腰间羊脂玉佩在晨光中流转温润光泽。他肩线平直如松,墨发以玉冠束起,偶有几缕被湖风撩动,更显疏朗俊逸。身旁的江令宜着青色素纱襦裙,外罩月白对襟长褙子,腰间以墨色丝绦松松系住,勾勒出纤细腰肢。她身形高挑如修竹,广袖下垂时露出一截皓腕,腕间缠绕着深绿色的青金石手串,走动时珠串轻响。乌发以竹簪简单束起,几缕碎发垂在耳畔,更显清俊洒脱。青衫下摆随步伐轻扬,露出绣着竹叶暗纹的白色中裙,鞋尖绣着极小的卷云纹,沾着清晨的露水。手指捻动袖间流苏,目光随烟岚飘向远处双峰。

柳青青穿鹅黄色齐胸襦裙,裙裾绣着并蒂莲纹,走动时金线闪烁如碎金。她臂弯挽着钟清菡的素色广袖,腰肢款摆似弱柳扶风,发间步摇上的珍珠随动作轻颤。钟清菡着月白交领襦裙,外搭藕色纱罗披帛,怀中《昭明文选》用湖蓝锦带捆扎,指尖抚过飘落的桃花时,腕间玉镯发出清脆声响。陈小静抱诗稿缀着墨竹纹样,一袭浅绿襦裙曳地,梨涡浅现,尾随着众人时,鞋尖轻点沾露的草尖,惊起几星露珠。众人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湖面上初升的朝阳如金鳞万点,正契合苏轼笔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 的意境。

行至平湖秋月亭,江令宜突然驻足,立在亭柱旁,月白褙子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襦裙上墨色竹纹。她负手而立时,后腰微弓,指尖轻叩石栏的节奏极有韵律。 “诸君看那南北高峰……”她开口时,喉间似有金石之音,尾音微微上扬。柳青青侧首时,东珠耳坠晃出银辉,正映见江令宜袖口滑落半寸。

鬼子六倚案题诗,狼毫在宣纸上洇开墨痕。江令宜垂眸望去,见他挽起的袖口下,小臂肌肉线条流畅如溪涧磐石。她指尖摩挲着酒葫芦上的饕餮纹,忽然笑出声来,声线里混着青梅酒的清冽:“六弟这字带剑气,倒像是要把西湖水都纳入笔端。”

陈小静斜倚栏杆,素手捏着茜素罗裙的边角。江令宜余光瞥见她腰间银链晃动,忽然想起三日前替这姑娘修补诗稿时,曾在纸页间发现半片晒干的紫苏叶——那是西湖船娘用来蒸鱼的香料。此刻少女绣鞋轻点,惊起的白鹭掠过她发顶。

钟清菡拾起桃花时,《昭明文选》扉页滑落半张纸笺。江令宜眼尖,瞥见那是自己去年冬日所书的《赤壁赋》,字迹力透纸背,“大江东去”四字的捺笔竟将纸页划破。她不动声色地用靴尖碾住纸角,听着姑娘谈论谢灵运,忽然从袖中取出一柄鎏金小剪,将案头残花斜斜插入胆瓶:“自然之妙在‘不雕’,就像这折枝,去其冗杂,方见风骨。”

酒过三巡,她斟酒的动作忽然顿住。青金石手串撞上石栏,发出清越声响。远处有渔歌隐约传来,唱的正是《采菱曲》的下半阙,她指尖顺着葫芦口摩挲。 湖风骤起时,她按住险些被吹走的诗稿,墨字在暮色里洇成烟岚。鬼子六的“湖光染翠”四字旁,她用朱笔添了个剑胆琴心的小印,朱砂未干,便被柳青青的罗帕蹭成晕染的红痕。众人笑闹间,她悄悄将酒葫芦系回腰间,褙子下的软剑随着动作轻颤,剑柄上的莲蓬纹与湖心磷火遥相呼应——有些秘密,终究要等月落更深时,才好与这西湖水共话。

鬼子六则望着渐起的薄雾,思绪万千。他忽然忆起幼时塾师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此刻,湖风拂面,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和自由,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风吹散了。

待暮色笼罩雷峰塔尖,众人的衣襟上皆沾染了桂花香,行囊中装满了即兴写下的诗笺。这些诗笺,恰似将半湖明月与满湖星辉都融入了平仄韵律之中,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不远处,一艘游船猝然倾覆,数人惊叫落水。鬼子六见状,毫不犹豫地展开身形,如飞燕般轻盈地跃入湖中。虽然他手中无剑,但他的双手却如同利剑一般,剑气四溢,分开水路。他迅速游向落水众人,将他们一一救起。

众人对鬼子六的英勇行为赞不绝口,纷纷向他表示感谢。鬼子六微笑着回应。鬼子六一行继续游览。

行至曲院风荷,满池碧叶托着初放的红莲,宛如胭脂点染翠玉盘。陈小静忽然指着远处画舫笑道:“你们瞧那船头老者,手持钓竿却不放饵,莫不是效仿姜子牙坐等贤君?” 柳青青目光敏锐,见舫中飘出一缕茶香,顿时食欲大增:“若能就着这湖光山色品尝些点心,才算不辜负这美景。” 江令宜闻言击掌,向岸边船家唤来一艘朱漆画舫,舱内早已备好桂花糖糕与雨前龙井。

船行至三潭印月,鬼子六望着水中倒映的蓝天白云,灵感突发,取过陈小静怀中诗稿,以指尖蘸茶在宣纸上题道:“天影沉波鱼读月,荷香拂岸鸟谈诗。” 钟清菡凑近一看,见字迹在水汽中洇开淡淡墨痕,不禁赞叹:“此句将鱼鸟拟人,仿佛这西湖生灵也通了文墨。” 柳青青却摇晃着手中团扇狡黠一笑:“我倒觉得‘鱼读月’不如‘鱼吞月’精妙,你看那游鱼摆尾之时,可不似要将水中月影衔走?” 众人哄笑间,江令宜已取过狼毫,在原句旁批注:“青女奇思,真乃点睛之笔。”

画舫行至断桥时,忽有细雨如丝飘落。众人赶忙撑起湘妃竹伞,却见远处山峦在雨雾中淡化为水墨,恰似米家山水的朦胧意境。钟清菡轻嗅着雨丝中夹杂的草木清香,忽然开口:“记得《诗经》有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此刻虽无鸡鸣,这湖山雨意却比书中景致更添韵致。” 鬼子六望着雨帘中若隐若现的雷峰塔,心中忽然浮现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词句,只觉胸怀间陡然生出几分苏子的旷达。

雨停之时,残阳为湖山镀上一层金红。众人登岸时,忽见芦苇丛中跃出一尾尺许长的红鲤,溅起的水花在暮色中折射出七彩光晕。陈小静拍手笑道:“这莫不是鲤鱼跃龙门的吉兆?六哥春闱必能高中!” 江令宜望着渐渐沉入湖面的落日,忽然整衣正色:“天地为炉,湖山作卷,今日所谈虽为风月,却皆是经世文章。六弟此去,当如这西湖之水 —— 静可鉴物,动可奔涌,终成江海气象。”

暮色渐浓之际,众人踏上归途。鬼子六回首望去,只见三潭印月的石塔已点起灯火,仿若三颗落入湖中的星辰。他摸了摸袖中写满诗句的纸笺,只觉那些被湖风润泽、被雨丝浸润的文字,此刻都化作了笔下千军万马,正待春闱之上纵横驰骋。而身后西湖的波光月影,终将成为他记忆中永不褪色的一卷诗行,在来日苦读的漫漫长夜里,时时泛起温柔的涟漪。

众人意犹未尽地踏上归途时,柳青青摸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叹道:“这一路吟诗赏景,倒勾起肚里馋虫。早闻西湖醋鱼乃是一绝,那鱼肉鲜嫩,浇上酸甜酱汁,想想便叫人垂涎。” 陈小静眼睛一亮:“说起醋鱼,我曾见人做过。须得选活蹦乱跳的草鱼,先在鱼身剞上柳叶花刀,入沸水时要加葱段、姜片去腥,煮到鱼鳃变红、鱼眼凸出,再捞起摆盘。”

江令宜接过话茬,折扇轻点:“关键在那酱汁。热油爆香蒜末,加香醋、白糖、酱油熬煮,最后勾薄芡,淋在鱼身上,红亮油润,酸甜开胃。” 钟清菡听得入神,轻抚衣袖:“若能就着湖景品尝,怕是比寻常美味更添三分韵味。”

就在众人谈论美食之时,陈小静突然指着远处惊呼。只见湖心方向,一团幽蓝磷火在水面上诡谲地浮动,时而聚拢成球状,时而又散作星点,在暮色中划出鬼魅的轨迹。柳青青脸色微变,下意识攥紧了钟清菡的衣袖:“莫不是传说中的水鬼引魂?” 江令宜却眯起双眼,从腰间摸出火折子点燃油纸伞上悬挂的雄黄香囊:“怕是湖底沉船的磷火,不过还是小心为妙。”

鬼子六凝视着那团幽光,忽觉其中似有隐约人影晃动。正当众人踌躇不前时,磷火骤然爆开,化作一道水柱冲天而起。待水雾散去,水面上竟浮起一具身着前朝服饰的青铜棺椁,棺身刻满蝌蚪状符文,在月光下泛着青幽幽的冷光。钟清菡翻开随身携带的《西湖异闻录》,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书中记载,南宋年间有位擅奇门遁甲的方士,因炼制长生丹触怒朝廷,死后葬于西湖深处,棺椁以‘锁魂阵’封印......”

话音未落,棺盖突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缓缓开启。陈小静吓得后退半步,却见棺中并非想象中的白骨,而是静静躺着一枚莹白如玉的莲子,莲子顶端闪烁着豆大的金色光点,随着呼吸般的节奏明灭。鬼子六鬼使神差地走上前,指尖刚触及莲子,无数画面如潮水般涌入脑海:古老祭坛上的血色符咒、身披玄袍的方士仰天长笑、以及春闱考场上自己伏案疾书时,背后若隐若现的莲台虚影。

“此物与你有缘。” 江令宜不知何时已站在身旁,目光灼灼地盯着莲子,“不过西湖异象频发,定有人暗中窥探。六弟且将莲子收好,待我回府查阅典籍,看能否破解其中玄机。” 说话间,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三骑黑衣人疾驰而来,为首者腰间玉佩刻着的饕餮纹,与棺椁上的符文竟如出一辙。

此时,一阵香气突然飘来,冲淡了紧张的气氛。原来是附近的小贩挑着担子经过,担子上的定胜糕色泽鲜艳,形状如小枕头,散发着浓郁的甜香。小贩吆喝着:“吃了定胜糕,考试一定高中!” 陈小静忍不住走上前去买了几块,分给众人:“先吃块定胜糕,讨个好彩头,不管待会儿遇到什么,咱们都能逢凶化吉。” 众人接过糕点,咬下一口,软糯香甜在口中散开。

众人手持定胜糕,舌尖犹自萦绕着甜糯余韵,忽被一缕裹挟着酸香的风勾得齐齐转头。只见三株垂柳掩映处,一叶雕花小艇正顺着水波漂来。船头立着个妙龄女子,月白纱裙外罩着茜红色比甲,腰间鹅黄丝绦系成蝴蝶结,绦尾垂至膝头,随船身轻晃划出柔美的弧线。她俯身整理竹帘时,细腰如折枝海棠,勾勒出惊心动魄的弧度,袖口滑落半寸,露出藕节似的小臂,腕间金镶玉镯随着动作轻叩船板,叮咚有声。

“是莼菜鲈鱼烩的香气!” 钟清菡掩口轻呼,目光却被那女子腰间垂落的双鱼玉佩吸引 —— 玉色莹润如秋水,竟与方才青铜棺椁上的符文纹样隐约相似。女子抬头时,乌发间的珍珠步摇轻轻颤动,瓜子脸儿薄施粉黛,眉如远黛,眼若秋水,尤其是胸前雪缎抹胸托出的弧度,在暮色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腰间襦裙被湖风掀起一角,露出三寸许的脚踝,肌肤胜雪,与船板上摆放的嫩白莼菜相映成趣。

“几位可是要尝鲜?” 女子启唇轻笑,声音如清泉击石,指尖捏着竹筷拨弄锅中滚沸的汤汁。她半蹲下身搅动陶釜,臀线在鲛绡裙下若隐若现,恰似新荷承露,腰肢软若无骨,连带着船舷悬挂的琉璃灯都晃出细碎光影。陈小静眼尖,见她足上绣鞋尖儿微翘,金线绣着并蒂莲,走动时玉腿微屈,裙摆扫过船头青苔,惊起两只萤火虫扑棱棱飞向她发间。

鬼子六注意到小艇两侧绘着褪色的八卦图,与青铜棺椁底部的纹路如出一辙。女子盛汤时,酥胸随动作轻颤,抹胸边缘露出的肌肤在火光下泛着蜜色,她忽然抬眸,眼波流转间似有星辰坠落:“公子可是觉得这汤色眼熟?” 说罢,竟从袖中取出半片晒干的紫苏叶,正是三日前江令宜在陈小静诗稿中见过的那类 —— 此刻叶面上的纹路,竟与棺中莲子的脉络完全重合。

柳青青咬着筷子瞧得入神,忽觉手肘被江令宜轻撞。抬眼只见女子身后舱帘无风自动,露出半幅画卷:画中女子身着前朝服饰,手持莲子立于三潭印月之上,脚下水波里隐约浮着青铜棺椁的轮廓。而现实中,女子腰间玉佩与画卷中人物所佩分毫不差,翘臀微倚的姿态,亦与画中 “采莲图” 如出一辙。

“这莼菜… 竟有药用?” 江令宜指尖抚过船板上的符文刻痕,忽然注意到女子耳后有枚朱砂痣,形如莲子。她舀汤的动作极缓,玉臂抬起时,细腰与酥胸之间的弧度令人目眩,汤勺倾侧间,琥珀色汤汁浇在雪白鲈鱼上,恰似方才青铜棺中金光融入莲子的瞬间。

鬼子六接过汤碗时,触到女子指尖凉意,如浸西湖秋水。汤汁入口甘美异常,舌尖却泛起淡淡莲香 —— 正是他触碰莲子时涌入脑海的气息。抬眼再看,女子已退至船尾,茜色比甲在暮色中化作一团流火,细腰一拧,竟如游鱼般钻入舱内,玉腿掠过竹帘的刹那,露出小腿上用朱砂绘制的锁魂阵纹样,与棺椁符文首尾相连。

“小心!” 江令宜突然拔剑出鞘,青锋划破暮色的瞬间,小艇突然剧烈摇晃。女子的笑声从舱内飘出,混着莼菜清香:“公子可曾听说,西湖水深处… 藏着能让人‘笔落惊风雨’的秘密?” 话音未落,整艘小艇竟化作一团水雾,唯有女子方才站立处,留下一枚晶莹剔透的莲子,在船板上滚了两滚,滚入鬼子六袖中,与青铜棺中的莲子遥相共鸣。

此时,三潭印月的灯火突然齐齐明灭三次,湖面上浮起成片的荧光水草,在夜风里舒展如美人臂弯。柳青青望着女子消失的方向,忽觉方才所见的酥胸、细腰、玉腿,竟与水中倒映的月影重叠,化作苏轼笔下 “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幻象,唯有唇齿间残留的莼菜鲜味,提醒着这场奇遇并非梦境。

众人沿着青石板向岸边行进,鞋底沾染的夜露在月光映照下,闪烁着细碎的银光。柳青青每走几步便回首,凝望着那片曾停泊神秘小艇的雾气区域,直至江令宜以折扇轻触她的头顶,说道:“再这般看下去,恐怕眼珠子都要掉进湖里去喂红鲤了。”柳青青撇嘴,指尖却仍下意识地摩挲着袖中残留的莼菜香气。那香气混合着女子腕间的沉水香,相较寻常香料,更多了几分清冽。

行至断桥残雪碑亭处,鬼子六突然停下脚步。此时,三潭印月的石塔上,第三盏灯火正明灭闪烁。暖黄色的光晕掠过湖面,将成片的荧光水草映照得通透明亮。这些草叶原本底色幽蓝,而叶脉间却似流淌着金丝般的光纹。随着水波摆动,它们犹如美人舒展臂弯,袖口处仿若有珍珠坠子轻轻晃动,恰似方才小艇上女子抬腕舀汤时的姿态。

“快看!”陈小静忽然指着湖心惊呼。不知何时,水面竟浮起千百盏荷灯,灯面上绘制的全是那女子的剪影。有的剪影呈现出女子垂首整理裙带的模样,纤细的腰肢折出柔美的弧度;有的则是女子俯身轻嗅莼菜,酥胸在火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最为精妙的是一盏灯上,画着女子转身入帘的瞬间,翘臀微微挺起,玉腿轻轻抬起,裙角扬起的弧度恰似风中翻飞的银杏叶。

钟清菡翻开《西湖夜游录》,声音中带着一丝震颤,说道:“书中记载,唐代曾有擅长舞蹈的胡姬在此溺亡。每逢月圆之夜,湖底便会浮起‘凌波灯’,灯影皆仿照其生前舞姿……”话未说完,一盏荷灯突然飘近,灯面上的剪影竟眨了眨眼,指尖还勾住了柳青青的裙带。众人下意识惊退半步,却见那光影化作水珠破碎开来,露出底下一枚莲子。这枚莲子与鬼子六袖中的两枚莲子遥相呼应,发出清越的鸣响。

江令宜按住剑柄,目光扫视着湖面游弋的光纹,发现那些金丝竟组成了残缺的锁魂阵。远处雷峰塔传来夜枭的长鸣,他忽然忆起女子退入船舱前,玉腿上用朱砂绘制的符文。此刻,那符文正与水草光影重叠,仿佛给西湖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走吧。”他伸手替鬼子六拂去肩头的草屑,“春闱将近,相比西湖的幻象,还有更为紧要的……”

话未说完,湖面突然腾起万千光点。那些荧光水草竟脱离水面,在空中汇聚成女子起舞的虚影。茜色比甲翻飞如火焰,月白纱裙旋转似漩涡,纤细的腰肢拧出惊心动魄的弧度。玉腿轻点之间,每片草叶都化作金箔般的鳞片,在夜空中拼出“笔落惊风雨”五个大字。鬼子六袖中的莲子发烫,恍惚间,他仿佛看见自己伏案奋笔疾书时,笔下的墨字竟化作这女子的一颦一笑。女子酥胸微颤之间,竟将“湖光染翠”四字晕染成七彩烟岚。

柳青青揉了揉眼睛,再看时,光影已消散成流萤,纷纷扬扬地落在众人的衣襟上。她低头,瞧见自己裙角沾着一片荧光水草,其叶脉竟酷似女子抹胸边缘的缠枝纹。指尖轻轻触碰,草叶突然化作露珠,在掌心跳出一个“宜”字,正是江令宜批注在诗稿上的字迹。

“原来‘淡妆浓抹总相宜’……”鬼子六望着逐渐熄灭的荷灯,忽然握住袖中的莲子,“相宜的从来不是山水,而是这天地间捉摸不透的机缘。”江令宜听闻此言,挑眉望去,却见鬼子六发间落了一片荧光草叶,形状竟与那女子耳后的朱砂痣毫无二致。

众人转身之时,身后突然传来欸乃桨声。回头望去,只见一叶小艇从雾中缓缓漂来。船头站立的并非那神秘女子,而是方才售卖定胜糕的小贩。他咧嘴一笑,缺牙处露出金光,说道:“几位贵客可是落下了东西?”说着,举起手中的纸包,正是柳青青方才掉落在船上的绢帕。帕角绣着的并蒂莲上,竟沾着星点荧光,分明是那女子裙裾上的碎金。

湖风骤起,吹得众人衣袂翻飞。鬼子六忽然想起女子消失前提及的“西湖深处的秘密”,抬眼望向三潭印月,只见最后一盏灯火恰好熄灭,唯有荧光水草仍在岸边轻轻摇曳,宛如美人目送归人的眼波。他摸了摸腰间的羊脂玉佩,只觉今日所见的酥胸、细腰、玉腿,早已化作笔下的诗行,与西湖的月、雾、荷灯一同,在心底酿成一坛陈年青梅酒。待春闱过后,再与诸君共醉这湖光里蕴含的万千玄机。

柳青青咬了一口已经冷却的定胜糕,忽然指着远处笑出声来:“你们瞧,那片荧光水草竟聚成了‘高中’二字!”众人望去,果然见波光粼粼之处,草叶正随着水波摆动,勾勒出科举放榜时的朱笔大字。陈小静摸了摸腰间的银链,链上挂着的正是方才小艇女子赠予的莼菜干。此刻在月光下,竟隐约透出“笔落惊风雨”的笔锋。

夜色愈发深沉,众人踏上马车。车轮碾碎了几枚落在地上的荧光草叶,绿色的汁液里竟渗出细小的金粉,在车辙里组成半幅残缺的《采莲图》。江令宜隔着窗帘,望向渐渐远去的西湖,手中把玩着从船板上拾起的符文碎片。忽闻车外传来《采菱曲》的尾调,唱的正是:“侬家住在西湖东,十二珠帘映水红......”

话音未落,马车猛地颠簸了一下,鬼子六怀中的诗稿散落一地。众人俯身捡拾时,却发现每一页纸上都洇着水痕,晕开的墨字竟化作方才所见的美人幻象。有的幻象中,美人执扇倚栏,细腰斜倚;有的则是提裙涉水,玉腿凝霜。最为奇特的是在那首“天影沉波鱼读月”旁,多了一行娟秀小字:“待得春闱墨染香,再来西湖问青莲。”落款处盖着一枚胭脂印,形状恰似女子耳后的朱砂痣。

马车轱辘声渐行渐远,西湖的波光月影却在众人眼底久久未曾消散。柳青青望着车窗外飞逝的夜色,忽然想起女子舀汤时,酥胸随动作轻颤的模样,忍不住轻笑出声。原来这西湖,果真蕴藏着能让文字鲜活起来的灵气。而他们今日所遇见的,或许并非什么胡姬的精魄,而是天地间最为灵秀的文气所化。

当最后一盏荷灯沉入湖底时,鬼子六袖中的三枚莲子突然同时发光。他隔着衣料都能感受到那温热的脉动,仿佛有个柔软的声音在耳畔低语:“公子可记得,‘静可鉴物,动可奔涌’?待你笔落惊风雨之日,便是我与西湖水共赴君前之时......”

风停雾散,唯有湖面上的荧光水草仍在轻轻摇曳,宛如无数双美人的手臂,在夜空中写下一行行无人能解的诗句。而这一晚的奇遇,终将化作春闱试卷上的墨香,化作鬼子六笔下的千军万马,更化作西湖烟水中永远沉睡的秘密,等待着下一个有缘人,来揭开这“淡妆浓抹总相宜”背后,最灵秀的那层面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870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