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官人官色

作者:卷帘西风666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964章 小到中雪

书名:官人官色 作者:卷帘西风666 字数:0 更新时间:07-12 21:06

林海瞪大了眼睛:“您也认识杨老?”

“当然啊,我们不仅认识,而且算是忘年之交呢!”顾焕州微笑着说道:“杨老是我最钦佩的学者之一,他九十年代提出的《低碳环保、发展绿色可持续性经济的十二条建议》已经成为连山市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他还结合实际情况,为连山量身定制蓝天碧海计划,目前,这个计划正在全面实施之中,毫不夸张的讲,连山市能被联合国环境组织评定为全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杨老功不可没。”

林海听罢,半晌无语,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保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

诚然,环境污染是工业化过程中在所难免的,西方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党和国家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出台了大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同时,很多专家学者也纷纷献计献策,尽管如此,效果却并不算理想。

作为国内环保科学方面的顶尖学者,杨天水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为环境保护奔走呼号,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的主张别说在全国推广实施,就是在本省,都被束之高阁,无人理睬。

可顾焕州却把已经退休的杨天水请到连山,奉若上宾的同时,还让其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并坚决执行,实在很有远见的。由此可见,顾焕州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并不仅仅靠着出身和背景,其眼界和能力,确实有过人之处。

事实证明,他的先见之明是正确的。

连山的经济发展布局合理,兼顾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指标,短短几年间,便脱颖而出,将其他城市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杨老这样的顶尖学者,在本省没发挥作用,却为邻省的连山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林海苦笑着道。

顾焕州笑着道:“其实,杨老退休前曾经多次上书省委和省政府,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但都被视为空谈误国,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故意跟改革开放唱反调,搞得老头一气之下,差点辞职不干,说起来真是荒唐啊。没办法,我们的很多领导干部都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缺乏战略思维能力了。”

林海连连点头,试探着问道:“您和杨老怎么会聊起我呢?”

顾焕州说道:“他出国定居前夕,曾经在连山小住数日,与我促膝长谈,其间就聊到了东辽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事,于是便说到你咯。”

林海心中隐隐有些不安,毕竟,与杨天水的交往中,关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更多的则是对往事的追忆,而这些追忆所涉及的人和事,都是不足与外人道的。

他不敢主动把话题引到这方面去,只好含含糊糊的说道:“是的,杨老是个治学态度非常严谨的学者,为了查清真相,不惜自费做调查研究,令人肃然起敬啊。”

顾焕州淡淡一笑,若有所思的看着他,半晌,这才缓缓说道:“据杨老说,你们俩之间还有一位共同的朋友,是吗?。”

林海大惊,思忖片刻,这才斟酌着说道:“是的,准确的说,常力是杨老的朋友,跟我之间的关系嘛,其实只能算是泛泛之交。”

顾焕州笑而不语,只是看着他,微微点了点头。

“您也认识常处吗?”林海小心翼翼的问道。

顾焕州摇了摇头:“听杨老聊过,但未曾谋面。”

“哦......他是个好警察,可惜英年早逝,但愿天堂没有病痛的折磨了。”林海沉吟着说道。

顾焕州的表情忽然有些凝重了:“与其说常处长是英年早逝,不如说是抱憾而终吧。虽然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他并没有坚守到底,而是选择了妥协,但总体而言,还是值得尊重的。我一贯反对搞马后炮,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必须站在当时的环境和角度,常力为了查明真相,孤军奋战十多年,锲而不舍,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提到常力,林海愈发心惊胆战,生怕说错什么,只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然后赶紧把话题岔开了。

“对了,顾书记,眼看中午了,咱们先吃点东西,按照行程,下午要去好几个乡镇呢。”

顾焕州听罢,也收住了话茬,说道:“好啊,那就全听林区长的安排了。”

由于时间紧张,午饭不可能很复杂,两人只是在路边随便找了个饭店,吃了碗面条,便又重新上路了。

按照林海的计划,今天下午要去包括盘峪口镇在内的四个乡,最远的一个叫大梨树乡,位于曙光的最东端,与黄岭县仅仅一山之隔。

前三个乡镇转完,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见天色有些阴沉,林海便提议不去大梨树乡了,毕竟,那里属于山区,路途较远不说,而且要翻越一座大岭,道路险峻。虽然他的驾驶技术没问题,但车上坐着未来的省委书记,多少还是有些顾忌的。

可顾焕州却不同意,

在他看来,掌握最偏远地区的实际情况,远远比发达地区更重要,而且,在李慧的整体计划中,作为曙光新区的绿色蔬菜和养殖基地,大梨树乡将大力推广绿色有机农业,未来十年,这里的农副产品是要走向全国的,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切的基础,由此可见,大梨树乡在计划中是非常重要的。

“就算咱俩赶过去,镇政府也下班了,基本聊不了什么的,而且,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有雪似的。”林海说道。

顾焕州的态度却很坚决:“不,我之所以来,就是要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哪怕是走马观花,也要实地看一看,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至于天气嘛,那就更不是什么问题了,我之前看天气预报了,说是有小到中雪,根本不算事,走吧!”

领导发话,林海也不好再坚持,于是便启动汽车,往大梨树乡方向而去。

一路上,顾焕州照例问了许多问题,林海的脑子不敢有半点松懈,时刻都紧绷着,绝大多数都能给出个满意的答复,实在说不上来的,他也没敢顺嘴胡说,都如实相告。

所幸的是,顾焕州没再提与常力有关的事,这让他紧张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些。

开到一半的时候,天空中就已经开始飘雪花了。他不禁有些焦急,不知不觉加快了速度,丰田陆巡的发动机欢快的运转着,在蜿蜒的山路上飞驰,翻过一道大岭,大梨树乡便出现在视线之中。

雪越来越大了,漫天的雪花将茫茫群山披上了银白色的外衣,放眼望去,天地之间,一片混沌。

“天气预报从来就不靠谱。”林海望着车窗外的雪花,喃喃的道:“这哪里是小到中雪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346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