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南宋特种兵

作者:有点仪式感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746章 洪山庄的产业格局

书名:南宋特种兵 作者:有点仪式感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2 21:08

从这条道路的修建进度来看,水路的速度应该是最快的,只需要找好沿途的几个重要港口码头就可以。

至于陆路交通,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水路的局限性很大,也无法普及到方方面面。

虽然洪山庄早就完成了用钢筋水泥修路技术,但是以目前的产量来看,根本不足以支持修建这么大规模的道路。

所以在很多地方,还是以石子路为主。只有城市中的道路,以及连通两座城池的主要道路,可以用钢筋水泥来修。

根据规划出来的道路,目前仅仅是完成了前期的路线整理,基本上完成了路基的放样。

这个时代的路基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基本上都是按照原来的官道来规划的。

由于是官道的原因,道路的平整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再原有的基础上加宽加固一些就要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进一步的夯实路基,然后铺上底层石块,再加上一层细石子就是简易的石子路了。这种路虽然在冷锋的那个时代基本上都被淘汰了,但是在这时代却是一种十分先进的路。

因为这样一来,下雨天也就不怎么担心因为道路太过泥泞而无法赶路了。

不过这种路对于骑兵来说很不友好,马蹄踩在这种石子路上是很容易出现损伤的。不过冷锋可不会担心这一点,在他的军队之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冷锋回到洪山庄之中准备待上一段时间再外出,他这一次离开洪山庄的时候最长,上次回来的时候还是在年前。

现在的临江城已经发展成了冷锋的后方大本营,驻守在这里的军队一直都保持在五万人马左右。

这支军队是由一半老兵和一半新兵组成了,由袁家老爷子亲自担任统帅,既负责一切军事要务,又在后方训练新兵。

临江城以商业发展为主,各种作坊和加工厂林立,很多都是冷锋在担任县令那段时间扶持起来的。

洪山庄之中的冷家产业,大部分也都搬到了临江城之中,只有少部分拥有核心技术的产业依然留在洪山庄。

整个临江城已经具有了现代城市的气息,城里的建筑分为新旧两个部分。原先的临江城旧址以县衙为中心,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风格,这里现在成了行政和生活中心。

另外一部分就是后来扩建的,基本上都是钢筋水泥建筑,而且是以多层建筑为主。

新城区主要是产业集中区,只要是上点规模的产业,都集在这里。

当然,重工业依然是在沿河边的那些大型厂区。

不过这里的冶炼作坊几乎已经停业了,毕竟这种生产方式对环境的污染很大。

前期将工厂设在这里,一来是必须要获得这些材料,放在这里生产能够起到更大的保密作用。二来是当时所需要的产量也不算太大,就是有污染也不严重。

但是现在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需要的原料都比以前要多,如果将冶炼工业全部放在这里的话,那么要不了多久,临江城的绿水青山将不复存在。

以前冷锋是没有办法,但是现在他已经有那个条件,完全可以在矿山所以在地建立加工厂,只要把加工好的材料运到临江城就可以。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重视交通道路建设的原因,只要交通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所有的环节都能够贯通。

临江城的情况完全是按照冷锋的规划在发展,现在临江城的城主依然还是冷锋,只不过他已经不再过问具体事务。

冷家所有的产业都是由冷大财主在打理,冷锋现在也不再去过问了,反正这些产业已经足够这几年的发展了。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那些科技含量更高的东西,就是冷锋提出这个想法,短时间之内也无法实现。

洪山庄的家业部门,还是留在洪山之中。

毕竟农业本来就是洪山庄之中就存在的,而且洪山庄的村民,基本上也都是农民。

由于冷锋对于农业所掌握的知识也不多,他只是知道一些关于杂交水稻的知识,而且所了解还只是一星半点。在农业方面,他只能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好在由于冷大财主的关系,他以前做生意的时候,和天南海北的人物都打过交道,甚至还有一些外国商人。

冷锋之前交待的那些新奇的物种,在这三年之内,基本上都已经找到了。

杂交水稻经过几轮的选种培育之后,条件好的土地,已经可以达到亩产千斤的标准了。

由于冷锋所掌握的地方,都是在南方地区。这里的水田环境非常好,再加上冷锋所推广的排水灌溉系统,基本上可以保证水稻的种植条件。

这样一来,稻米的亩产量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之前的两到三倍。再加上鼓励生产,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工具,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满足粮食自给自足。

特别是以临江城周围的一些地区来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富余粮食。

冷锋没有对种地的农民增加两赋税,但是这些农民手中有了余粮之后,就会拿出来出售换取其他的生活物资。

虽然对于农业没有增加赋税,甚至是还予以减免和补助,但是对于粮食交易的管制是很严格的。所有的粮食买卖,都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

而且政府也有专门粮食收售部门,市场上的粮食交易,基本上都是和公有部门进行的。

主要就是现在的市场还比较混乱,如果不加以规范的话,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冷锋的手中不是缺少粮食的,在这个时代,只要手中有粮,那么就不用担心人心不稳。

这一切都归功于洪山庄的农业部门,除了水稻之外,像红薯和土豆这两种产量高、繁殖快的作物,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

就是北方地区,也得到了这两种作物,经过一两季的种植之后,已经大大缓解了粮食饥荒的问题。

至于其他的蔬果作物品种,也从临江城开始向其他地方传播开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76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