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南宋特种兵

作者:有点仪式感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912章 这只是理想状态

书名:南宋特种兵 作者:有点仪式感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2 21:08

冷锋只是将目光向四下一扫,就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以他现在的实力,不用望远镜的情况之下,都比袁战业使用望远镜要看的远。

前面和左右两面都有蒙古军队,看蒙古人排兵布阵的方式,很明显就是要将这条战线上的其中一段给吃掉。

这个时候,冷锋也看明白了蒙古人的真实意图。

之前蒙古军队在进攻的时候,所选择的前进方向,并不是这一段相对平坦的地势,而是目标明确的指向防线中间的位置。

那里的地势处于整个防线的中位数,不算最高,也不算最低。

不过当他们的部队前进到距离防线一里多的时候,突然间就改变了方向,向着右侧斜插而下。

这样一来,蒙古军队不仅仅改变了进攻的方向,而且也由上坡路段变成了在斜坡上平移,甚至还有一些从上而下的感觉。

别看这一个小小的改变,但是对于整个战争的局势来说,却有着巨大影响。

如果是放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进攻方向的变化,足以影响到整个战局。

没变之前,那是在逆势上坡,改变方向之后,就变成了顺势下坡。对于进攻的一方来说,就由不利的地势,变成了有利的地势。

就是冷锋也不得不佩服那位素未谋面的国师,此人在军事指挥方面,的确是很有一套。看来在制定战斗计划的时候,对方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可惜的是,他们面对的是冷锋的军队。改变进攻的方向,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就是加上从左右两边夹击过来的几万蒙古骑兵,在那段战线上能够容纳下的军队,也只有七八万人。

也就是说,别看蒙古军队有三十多万人,但是要想对那段地带发动进攻,能够参加战斗的人数,最多也就七八万。

而且这七八万人也会显得很拥挤,无法有效的拉开战斗队形。特别是像骑兵这样的作战兵种,他们不单单是士兵的个体,还有座下的战马。

每一个骑兵所占据的空间位置。都是步兵的好几倍,而且冲锋起来所需要的空间更大。

别看蒙古人有三十多万大军,但是要想全部通过这里,也得很长的时间。

不过好在并不是所有的蒙古军队,全部都是按照这个方向攻击的,还有一部分分散在防线的其他方位。

毕竟国师设计出这一套作战方案,考虑的很是全面。如果将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到某一点的话,那么对面的军队也会做出相应的防御。

这样一来,以三十多万的军队应付对方的十万人马,根本不占据什么优势。毕竟双方的武器严重不对等,不是这三五倍的人数能够弥补的。

国师的手中也掌握有几种枪支,这还是从之前的那些战役当中得到的。

虽然在前面的几场战斗当中,蒙古人损失惨重,但是他们也并不是毫无所得,也从冷锋的军队当中获取了少部分的武器。

他们可是在战场上亲自感受过这种武器的威力,再加上现在手中也掌握了这种武器,自然能够得出来相关的试验数据。

一名普通的士兵,装配上这种武器,完全能够对付十几人甚至几十人。

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还是按照以前的作战方式,面对面的冲击的话。别说是用三十万人来冲击对面的十万人了,哪怕就是用三百万大军,也不一定能够冲击的下来。

分散出一部分的军队,能够牵制住对面的军队,让他们不至于在己方集中优势兵力的情况之下,也能够及时的反应过来。

而且通过之前的佯攻,己方的主力部队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再转变方向,这样就变成居高临下的攻击。

冲在最前面的那些奴隶兵团,依靠手中的铁盾牌,就可以快速的向前推进。

再加上从两侧斜坡上冲击下来的骑兵队伍,三个方向的突然攻击,肯定会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只要吃下了这一段的敌人,那么就相当于在对方的铁桶上啄开了一道口子。

以蒙古军队的机动能力,再加上缴获的武器,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战果。进而将驻守在榆城外的军团全部拿下,这就是蒙古人的整体作战计划。

至于安排在阳江口的那支伏兵,只能算是一个后手。

冷锋那边真的有援军过来,抓住机会吃掉这波援军的话,还能够及时杀一个回马枪,从后面背刺冷锋的第二军团。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

如果冷锋那边没有援军,或者援军来的比较晚的话,那么蒙古人这个后手就派不上用场。

至于失败,在蒙古人看来,所有的战场当中,最没有失败可能的,就是埋伏在阳江口的那支伏兵了。

毕竟他们的敌人,只有从河面上过来的援军。就算是打不过对方,也可以及时抽身撤离。

可是事实真的会像他们所设想的那样吗?

就在武阳关外和榆城外面的战斗已经达到关键时刻,阳江口上的那支援军队伍,已经开始登陆了。

冷锋的军队虽然在武器装备方面领先蒙古人许多个世纪,但是在渡河工具上面,依然没有超出这个世界太多。

五万大军采用的渡河方式,还是以木筏子为主。毕竟阳江口只是一个民运渡口而已,正常情况下也就有那么两三只木船。

木船有大有小,小的只能容纳几人过河,大一些的船可以容纳一两辆马车,对于五万大军来说,这几艘小木船根本毫无意义。

好在这个时代的原始条件还是不错的,就地取材的木头很容易找到。

而且为了方便五万大军渡河,早在前段时间,在河的对岸就造好了大量的木头筏子。

这也是蒙古人那边可以肯定,冷锋会派援军过来支援榆城的理由。如果没有大量的军队赶过来,造这么多木头筏子,也没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军队的设施,都要防止被人窥探的原因了。

哪怕就是无法深入军营内部查看到具体情况,但是根据这些设施,但是也可以判断出来大概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870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