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马伏山纪事

作者:美知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一章 伤心时刻

书名:马伏山纪事 作者:美知 字数:0 更新时间:07-23 10:52

昨晚上我睡得很坦然,因为老林与孙妹子的关系已经尘埃落定。要是有电话的话,我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邱大姐。不过,天还早,我不会打扰人家休息。我下一个周末进城,有的是机会分享这个好消息。我与老林睡一张木床,我可吃亏了。对于老林这个高个子,孙家的被子的确显得比较小,但我尽量照顾他,没有让他受冷风。我把外套放在自己身上,弥补了被子的短处。不过,以后,我就不再陪老林了,让他自己独立行动,有利于培养他俩个人感情。我跟他定的目标是,年前吃喜酒,春节就是成双成对了。我也要独立行动,跟贾姑娘深入了解一番,看看能不能跟她产生一点火花。 我还有个私心,就是把以前村姑的事情做个水落石出的了解。他们不是怀疑说,我对罗老师那外侄准媳妇有想法吗?那我就自编自演一出戏,让他们的谣言不攻自破。

我对贾姑娘并不理想,但作为朋友,可以交往。取长补短,还是可以的。

我第一次从汉城坐直通车到古楼中学,体会到交通工具的重要性。走路至少需要5个小时,也就大半天。早上同时从城里出发,坐车子到学校可以赶早自习,走路的话,就只能是赶下午的课了。这趟行程,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调动工作,不能再呆在山上。我输不起的就是时间,我牺牲最大的也是时间。车里,我们跟司机不熟悉,于是就没有更多的交流。司机关心我跟唐副局长的关系,我也就如实地告知了。老林还跟司机递了几次香烟,驾驶室里有天麻香味,我不会抽烟,二手烟也觉得很舒服。所谓烟搭桥酒引路,在社交场合,这烟酒是必不可少的。我喝酒倒是有点酒量,不必担心,这烟还是要学习的,要真是跟贾大姑娘成了情侣关系,抽烟也许就是工作了。

这次搭车,路过我老家对面的五道口悬崖边时,我想起了一件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记得那是一个初秋,就在第一个教师节后的周六下午,我跟老幺背着一筐行李上山进学,费了好大力气来到五道口山脚下的急弯处,正歇息一会,准备爬最吃力的一段路。有一辆装满化肥的货车,从下面吃力的开上来了。车冒黑烟,声音中夹杂着噪音。这是超载的标志。马上就到我们身边,这里还有两个山上本地人,感觉有点面熟,只是不知道姓甚名谁。他们也在看我,估计有点认识,只是没有深交。他们农民打扮,中年人,也背了背篓,还有一定重量。他们也停下脚步说:这一个长坡,我们就扒车上去。车子停在拐弯处,那两个老乡认识司机,打了个招呼,就爬上车了,前面上的把背篓接上了车厢。我也模仿着,先把老幺推上车,我把背篓送上车,让老幺看好,然后,一步就登上去了。我已经感到大功告成,把化肥包当凳子,安然地坐下来,等待司机启动行驶。我们都闻到了刺鼻的化肥气味,但比起艰难得很的行走,这算不了什么。几分钟后,车吃力地来到五道口。陡坡都走完了,来到平坦大公路,突然就停车了。

司机跳下驾驶室,跟我们说:这车今天超载了,爬起很吃力,陡坡已经走完了,你们就下来吧。

他起初是商量的口气,看到我们都不愿意下来,就上车来骂人了,说出来不堪入耳。那两个老乡站起来准备下车,可司机说,你们年龄大些,就坐到古楼中学,他们两个是年轻人,就该下车走路。

我有些生气:你这个说法不公平,凭什么就该我们下车。

我于是回坐下来,不再准备下车,要跟司机硬抗到底。这气氛就一下子惹怒了司机,他向我动手动脚。好在我以前跟罗师傅练过一些基本动作,本力也不错,就给他挡过去了。

我气氛地回击道:我们搭个便车,你都要分个彼此,还动手打人,啥子意思?难道就没有王法了,是不是?

那两位老乡看见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也进行了劝解,并告诉司机说,我是古楼中学的老师,看在他们的面子上,就不要计较了。

司机下了车,货车继续行驶在高山的碎石路面上,扬尘在山间飞舞。我跟两位老乡解释,刚才有冒犯的地方,请包含,并感谢他们为我们青年人说话。以后有值得帮忙的地方,叫他们尽管开口,我一定义不容辞。

那差点酿成斗殴的恶性场面,让我感到人格受了极大的侮辱。一名教师,刚刚过了教师节,你一个司机居然不顾王法,伸手打人。要不是我有一点基本功夫的话,受伤在所难免。这也太丢面子了。我回来还跟老幺说:以后要努力读书,要立志走出大山,为自己奔一个好的前程,就不会受到社会上这样的不公正待遇。

这让我产生一个想法,必须早点离开这样的环境,为自己未来创造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当时产生调动工作的想法跟今天坐驾驶室产生的离开古楼的想法都是十分的强烈的。

我跟老林下车后,对司机非常感激,老林再跟司机点了一根香烟,说了声慢走,我们就下坡回到了学校,开启了一周的忙碌工作。

上午抽课间时分就找到覃书记,汇报了老林第二次相亲的复杂状况,用一句话概括:险中取胜,未来可期。他表扬了我,我低调地说:还是老师教导有方,领导得力。

这一周是漫长的一周,不说度日如年,也感觉到,怎么这一周如此的长久呢?

眼看就是元旦假,我们期盼着,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下山进城,与贾大姑娘交往,还要借机认识一下贾二姑娘,看是不是丽姑说的那么可爱与个性。脑海里不是浮现出贾大姑娘的样子,也在好奇地猜想贾二姑娘的样子。

元旦前后,数九寒天。高寒山区的道路在整个冬天里基本上都不好行走,大雪一场接着一场,没完没了,象胖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每一场降雪过后,就是霜冻好几天,雪块难以融化,雪风夹杂着霜风,如刀刺骨。天空中湛蓝一会,雾罩一会,变幻莫测,如梦境。天气看起来是阳光灿烂,实际冷冰冰的,路面上午霜冻,中午后就是稀得如烂泥坑,走起路来,不让人爽快,必须得小心翼翼。为难了那些同学们。衣服本就穿得单薄,脚上穿的鞋,不保暖,更不防滑,大多都是亲妈一针一针扎成的布鞋,少数鞋子已经穿孔透风,真是让同学们进学好辛苦。我们教书虽说的新教室,但没有钱装玻璃,为了避寒保暖,只好用班费开支买厚一点的塑料薄膜,用毛毛钉子钉扎实。只要不让山风直吹,就谢天谢地。我看见那些男生喜欢从家里提着一个用坏了的老旧铁盅,里面装着没有完全烧过的炭火石,权当作土钢炭来取暖。在路上,在空中挥舞几圈,象鼓风一样,让半死不活的炭火重放异彩。这种微型取暖炉带进教室里,各自放在脚边,也是可以起一点防寒作用的。我们老师一般都不会反对同学们把这土炉子搁进位置,这是山区特色,要因地制宜地适应。

我任班主任的班级就在我宿舍楼下。木楼走起来,发出“蹦蹦蹦”的响声。学生们凭这个步履响声特点就知道我在没有在寝室。我还可以通过一个瞭望孔,掌握教室里的动静。这个空是因钢炭火把楼板烧个洞形成的,跟水杯底那么大。平时,我用一个与楼板同色的棒子堵塞住,让同学们发现不了。我在教室上面可以看清楚哪些人在专心听讲,自觉自习,认真作业,默默读书,哪些人在偷懒耍滑,在教室乱跑。起初,他们还以为老幺是卧底,是他向我告密的。还对他有些意见。这真是错怪他了。为了不让老幺得罪同学们,我一般都不找他透露班上的事情。当然,也有同学认为是我能掐会算,可后来还是解密了。那就是因为在我教室里,坐着一位内线,他就是老幺,平时总是下意识抬头,看头顶方向,楼板中那个不容易看清的小洞。被旁边的同学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只好牢牢地把这个小洞补助,不让同学们分散学习注意力。离开古楼多年,我一直记得那个小孔。现在看来,那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我还在反省自己做得不好甚而是错误的做法。刚当老师那阵,太年轻,比班上大些的同学也长不了几岁,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对不认真听讲,还交头接耳的调皮男生,总喜欢体罚他们,大概有两三名这样的学生。动不动就把学生推出门,站在教室外听课。总觉那是自己做得过分了些,太不应该了。不知那些被收拾过的男生还恨不恨我,特别是那位姓夏的,遭整最多。他是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又管不住他,他身体粗壮,棒棒的,很有力气。我要不是练过几招,估计还战不过他。自从离开了第一届学生后,那个夏同学我一直没有见过,要真是见到了,我一定要发自肺腑地向他道歉,真诚地说声对不起。

read_bo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627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