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马伏山纪事

作者:美知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二章 巽宫为风

书名:马伏山纪事 作者:美知 字数:0 更新时间:07-23 10:52

不知不觉,我在古楼度过了三个寒冬,体验也够深邃的。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眼看就要送走第一届毕业生。却没有等到那一天。

元旦放假,回趟老家。我们与李老师一起回去,路上,聊了许多,关于老覃的,有工作的,有关于生活的,更多的就是聊了关于我工作调动的事。他跟我建议,还是把教办的那长辈子挽紧点。李老师还说,他在那个位置上都三年了,上面的关系也疏通得差不多,根基牢固。只要他愿意跟你帮忙,就是小事一件。

时间接近黄昏。看见我们回去,母亲好高兴地说:你回来得正好,你快点准备一下,我们一起去王家塝?

我奇怪地问:去那里干什么,我走累了,想休息一下。

母亲说:你应该去的。你要关心大表妹的终身大事。

我明白了,原来舅舅的大女儿,也就是在古楼中学毕业了几年的桂花妹子,中午就到了我家,原来是要去相亲的。我不明白王家塝是哪户人家的公子,问母亲,她也不说,等到了自然就明白。自然,桂花妹子也是不认识王家人的。但想到离开高山,嫁到下面来,桂花妹子也应该是梦寐以求的。

天还没有黑,我们一路五六个人就到了王家塝,原来这家人我很熟悉,男子是王家老大,名平安,好吉利的,其父亲是上一辈老大,当兵三年后转业到川交铁路上干过几年,路通了,就回到老家务农。他家有两个儿子,老二很小就送给孩子的二叔。好在二叔也是从部队退伍回来,当时已经当大队支部书记了,在马伏山地方上还是算好人家。唯一不好的就是平安的母亲**中就患有精神病,常驻精神病院治疗。这样一来,本来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只剩下父子两人在家。一个残缺的家庭,孩子缺乏母爱之亲情,丈夫更没有爱情之温暖。那男子白白嫩嫩的,虽不说好帅,还是逗人喜欢。

记得桂花表妹很腼腆,平安小伙子更害羞,连头都不敢抬起来。媒人是我二姨,就是妹子的二姑母。该拍板做决定时,微笑着问道:桂花,你对这个有没有意见?

桂花妹子被问得脸通红,在火塘焰火苗的映照之下,更加红艳。她不敢回答,大家都等急了。难道是不同意这门亲事,还是怎么的?

我马上提醒道:你要是没有意见,就点一下头,表示同意好了。

我看见桂花妹子坐在火塘边,双手捂着脸,艰难地把头点了两下,大家紧张的心跳才减缓了许多。

接下来该男子回答了。一问平安小伙子,他好半天才鼓起勇气,从喉咙里蹩出一句朦胧的三个字:没意见,象没有长大的小青蛙,那么费力地发出鼓鸣声,混沌而低落。好在暗淡的屋子里,除了火苗声,就只有他的回应声。

在马伏山半山坡,这简单的相亲仪式就算是完成了。因为男女双方都没有意见,我们便同意吃早准备的晚餐。在王家老二家,我们有说有笑地吃饭,快快地收场。我们一路人除了我这个男子,其余都是女性,都没有喝酒。我只好代表女方,跟男方家长表个态,支持这门亲事,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多走动,多交流,如果正常发展,年前年后的,就办喜事办了。老王家的老二,是书记,说话比我还会说,一看就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把话儿说得格外圆润,大家都高兴了,就期待后来的发展。

男子没有母亲,父母又不善言语,他二叔就做主,作为男方家长完全同意这门亲事。

后来,听说,那个冬天的春节,桂花妹子就嫁到了王家,嫁得很匆忙。再后来,就生育了一男一女。按说,又是新一代的幸福家庭,可不知啥子原因,那平安小兄弟居然就跟他母亲走的路一样,精神病发作了,还乱跑乱跳,乱骂人,乱打人,比他母亲的病严重多了。让人最难受的是,他不仅不干活,还打妻子,打孩子。没有办法,只有把平安小伙子强制送到精神医院治疗。这就害苦了桂花妹子,也害惨了表妹一家。温顺贤惠的山区姑娘,嫁到王家,竟然如此痛苦不堪,我们这些访亲的一辈子都觉得亏欠了舅舅一家,特别是对不起桂花。

我们一直在查找王家母子的精神病因由,终于有位风水先生说出了很久都想说的话,他说,王家院坝外面是观音岩,前面屋前就是一座观音庙。王家两辈人结婚都没有去祭拜过。得罪了观音菩萨能有好果子吃吗?

其实,我觉得风水先生这话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我一直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来解释母子两人的奇怪命运。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我认为,师生之间,很大程度应该是兄弟,是姊妹。作为老师,不应该高高在上,或者居高临下。这是我在后来进入另一所中学悟出的道理。

我元旦这天,我带了一点小礼物上街,就是在老家准备的几十个土鸡蛋。新的一年开始了,我要实施新的计划,按照李老师建议,该到了找领导说情的关键时候。先去了区公所,院里都放了假。我直接找到住在单位职工住宿楼的长辈子。他也够敬业的,居然戴着眼睛,独自一人写文件。我怕打扰他写作,就站立着,没有进房间。长辈子的家属张老师,我也该叫长辈子,她是小学老师,全区有名的骨干教师,她家大儿子在大队小学时跟我一起发蒙读一年级的,同学一年就随家迁到乡完小。平时去他们家里做客,都是张老师接待的,热情好客,一点也没有看不起乡下人的 意思,还经常跟我讲为人处事之道,工作要敬业,还要尊重领导,服从安排,团结同事等等,特别吩咐我,要想调下山,工作必须做出成效,调动才师出有名,不能跟长辈子一个开后门的坏名声。我特别敬重张老师,根本没有把老家来的同族后生当外人。

张老师看见我来了,立即叫我进屋,还微笑着问:放假回来了?

我小声地回答:是,过元旦节了,专门来拜访你们。

张老师带有轻微的批评语气说:来耍就是,还带什么礼物呢?才参加工作,经济不是那么好,还带着一个拖斗,好艰难的,你说,是不是呀?都是一大家人,不要见外,以后就不要带东西,来就是了,好吗?

张老师一番话,把我脸都说红了,便解释说:这土鸡蛋不是我花钱买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孝敬长辈子,是应该的。你们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备至,我表示真诚感谢。

张老师说:你以为感谢就是要带东西来呀,要装在心里就可以了。下不为例啊。

我坐着,几次想开口说工作调动的事,又吞吞吐吐地说不出来,怎么办?我今天来的目的是什么?不说的话,那不是白走一趟吗?i

当张老师表扬我说:听你们桂校长和覃校长说,你表现不错,工作认真负责,也有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高兴。年轻人嘛,一出来工作就要整扎实,你看我和你长辈子嘛,只读了个高中,师范的门都没有进过,来老家教书,还调进了完小,凭什么嘛,还是加强学习ao,努力工作,才有今天的。你那长辈子现在还是全区教育系统的***,管理了那么多中小学校长,几百位老师,大学毕业的老师多的是,为啥子呢?光靠走后门,拉关系行吗?

我点了点头说:是,我一定以你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努力工作。

张老师看我诚恳的样子,征求意见:你中午就在家里吃个饭,等你长辈子把那个工作总结写好了,再跟你谈一谈。

我忙说:中午饭就算了,我还想进趟县城,有点小事。

张老师再问我:你到山上几年了?有没有三年啦?

总算找到切入口了,这话题一到,我就立即抓住机会说:都快三年了,我就是想找领导帮忙调下山,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有没有跟长辈子出难题?

张老师知道我来的目的了。她说:这个嘛,还有一定难度。你早就知道工作原则的,只要到了高寒山区,一般都要求工作满五年才能申请调动下山,上面好缺人,你比我还明白。

我有点失望:那不是就没有机会了?如果有特殊情况呢?

张老师立即问:关键是你有什么特殊情况呢?身体不行,照顾老人,夫妻远离,这些你都不具备呀?

我抓住一点借题发挥:我有呀,比如,我上课久了,一天上三四节课,就会导致声音嘶哑,特别是太冷了,就会在感冒后喉咙发炎咙,上课就成了问题。

张老师问:这是好久的问题,你怎么不早说呢?这就是教师的常见职业病,我都咽炎好多年了,一直在泡胖大海呢,你看嘛。

她把一个白色的大口盅端过来,揭开盖子让我看里面泡胀了成坨坨状的东西。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润嗓子的中药。我又增长了一点见识。

张老师还没有说,我的工作调动怎么办啦?行还是不行啦?

read_bo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255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