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作者:孤不是玄德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955章 重型偏厢战车

书名: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作者:孤不是玄德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6

昆明城南,工部工匠营,还是在一处工匠作坊里。

“回禀陛下”

休息了一会,听到朱皇帝吩咐的金光,一本正经的站出来,指着朱皇帝身边的战车,大声说道:

“这个是重偏厢车”

“顾名思义,战车的轮子,跟车厢不在一个方向”

“这种战车,也有好几种,一层的,双层的,三层的,”

“厢车前面,上面的木屏,是裹了一层钢板铁甲,用于增强防护,可防敌骑马刀劈砍”

“临阵接敌的时候,战车要打横,全部连在一起,厢体朝外,用战车的侧面迎敌杀敌”

“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车身非常牢固,稳如泰山,敌人的骑兵,很难冲破厢车”

“如果,再配合厢车上面的火器火炮,后面的鸟铳,弓弩手,就是一座无敌的移动堡垒”

“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笨重,移动时,需要解开铁扣链接,调转车头,才能推动行军”

、、、

是的,所谓的偏厢战车,就是用战车的侧面厢体迎敌。

正常的战车,制式都是差不多,轮子的方向,跟厢体的方向,肯定是一个方向,方便进攻撤退移动。

但是,偏厢战车,就不一样,主打的就是横向迎敌,增强防守的宽度,车身也更坚固。

更何况,明末清初,火器已经是战场上的主流装备了。

战车厢体面越宽,可用于防守的兵丁,火器和弓弩手,也就越密集,防守能力越强悍。

当然了,优点总是伴随着缺点,弱点。

偏厢车的防守能力越强,其机动移动能力,就会变的越差,行动缓慢,追敌就是妄想。

“对面的那一辆”

“看制式就知道,就是重型正厢战车”

说完了偏厢战车,停顿了一下的金光,又遥指十几米开外的另一辆重型战车,自信满满的继续讲解:

“陛下,您请看”

“此款正厢车,配上两个轮子,轮子的方向,跟车身厢体,就是在一个方向上”

“这种制式的战车,以前都是京营的配置,打造的最多,也是俞大猷将军,最喜欢的战车”

“京营,防守镇守京城和京畿之地,也需要调兵遣将,镇压四方,讲究的是一个快字,能快速出兵”

“这种重型战车,就是如此,厢体在轮子前面,方便行军移动,机动性较强”

“临阵迎敌的时候,可以一边防守,也可以随着战线的推进,而快速移动,更容易由守转攻”

“但是,这个战车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分量比较轻,也需要更多的步卒,去保护这个战车营,防止被敌方骑兵突破”

“偏厢车,除非是撞翻了,撞烂了,撞散架了,才能突击突进”

“正厢车,就不一样了,这个轮子跟厢车是一个方向,很难钉死卡死,容易松动”

、、、

老谋深算,见多识广的金光,就这么站着,侃侃而谈,一边指指点点,一边给朱皇帝详细讲解。

没错的,每一种新装备,要想成为军队的制式装备,肯定了解通透,各种性能用处。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大明军队的最高统帅朱皇帝,如果不清楚这些东西。

一旦到了战场上,要是乱指挥,瞎搞一通,说不定又是一个大明战神,全军崩溃的局面。

金光,出身辽东的天助兵,通晓北方战场的战车战术。

但是,那时候,已经是明朝晚期了,军中的战车,并不是这种样式。

由于财政问题,后勤问题,很多装备也开始注水了,走向了简化版,就跟那个火器一样。

所以说,他也是翻遍了古籍,找了很多资料,才摸索出来的,把大明中期的重型战车,打造出来。

“所以说”

“这两款战车,就代表着,两种战术选择”

废了一大堆口舌,终于介绍完了。

狠辣的金光,脸色一正,挺直腰杆子,重重的点了点头,继续开口说道:

“万历年间”

“戚继光将军,选择的是重偏厢车”

“俞大猷将军,选择的是重正厢车”

“戚继光将军的战术,是以防守为主,以守为攻”

“偏厢车营,里面有大量的佛朗机炮,鸟铳手,弓弩手,镗钯手,这个车营,就能稳如泰山,落地生根”

“同时,戚继光将军,出征的时候,也会配一个骑兵营,跟在战车营后面,用于防守反击追击”

“俞大猷将军,恰恰相反,选择的是重正厢战车”

“用车头迎敌,再配合大量的步卒,保护战车安危,使敌军难于破车营”

“同时,再加上车营的一部分骑兵,配合快速推进的战车,就能快速出兵,反击敌军”

“所以说,两位名将的战术,都有异曲同工之处,车步骑配合的天衣无缝,进可攻,退可守”

、、、

是的,金光说那么多,讲解的那么详细,就是为了引出两个大明名将。

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和俞大猷,这两个大明中后期的擎天柱,顶起了大明军队国威的脊梁骨。

没错的,金光就是告诉朱皇帝,大明的两个名将,之所以能战无不胜,也是装备了大量的战车。

这就是活生生的最好例子,两个如此能打的战将,都选择了战车,对抗北方的游牧鞑子。

如今的大明王朝,要想从大西南,冲出满清的枷锁,肯定也要装备战车营,用于对抗来去如风的满清骑兵。

至于,到底装备哪种战车,那都是因地制宜,根据朝廷的实际情况而定,目标都是满清骑兵。

“至于”

“本朝军队的选择”

“老臣,邹尚书,龚尚书”

“商议一致,最后还是选择,身前这一辆,重偏厢战车”

“效仿戚继光将军的战术,战车营,搭配火器,骑兵营的战术,进可攻,退可守”

“毕竟,朝廷的骑兵营编制,也有了8个营,1.8万骑兵,打反击的话,骑兵也是足够的”

“更何况,本朝的火器方面”

“佛朗机炮,镇虏,灭虏,灭清将军炮,遂发鸟铳和抬枪,威力远超戚继光将军的时代”

“再有一点”

“当年,戚继光将军的戚氏战车,之所以走向没落,也有一部分是钱粮的因素”

“如今,本朝的财政问题,也算是比较宽裕了,能承受起战车营的营造,战场消耗”

、、、

哔哩啪啦的一大堆,金光的最终目标,还是朱皇帝身前的重型偏厢战车。

是的,这个结果,是邹简臣,龚铭,金光,三个老杆子谋士,最终商议定下来的结果。

一个字,效仿戚继光,选择偏厢车,搭配火炮鸟铳,再配上一个骑兵营,那才是完美的配置。

当年,戚继光之所以能百战百战,战功赫赫,闪耀整个华夏九州。

其实,归根结底,跟大明中央王朝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张居正在位的时候。

这都是一个道理,跟当年的岳家军一样,足粮足饷,赏赐一大堆,军饷是最高的。

至于军中的装备配置,那更是一流的,最好的,要钱给钱,要粮给粮,满足所有的要求。

但是,后来朝廷不行了,张居正下台了,戚家军肯定也会不行,失去了中央朝廷的支持,必然是走向消亡。

否则的话,打完抗倭战争的戚家军,回师蓟州以后,也不会搞出蓟州兵变,最后惨遭绞杀,屠戮殆尽。

总之,一句话,朝廷养不起了,才会默认军头军阀,动手处理掉戚家军余部。

当然了,这种话,金光是不敢说的,意思到位了就行,朱皇帝能不能听懂,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没错的,如今的大明王朝,打赢了一大堆战役,缴获了一大堆金银钱粮。

有那个资本,也有这个国力和实力,去重建战车营,重现戚家军,往日的辉煌战绩。

“再有一点”

“此次出兵,也就是几个月之后,东征北伐”

“老臣跟几个同僚,也都研究了一下,旧港侯的奏章内容”

“一旦本朝的军队,进入了大江南地域,肯定要面临着,大批量的登陆战,攻城战”

“大江南的几个重城,南京城,镇江城,杭州城等等,都是城高墙厚,攻城破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朝廷的军队,无论是登陆战,还是攻城战”

“到时候,都会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那就是站稳脚跟,才能进一步的杀敌围城”

“这个时候,重偏厢车营,就比那个正厢车,用处更大了,落地生根,防守力更强”

“只要推上去,在火炮的掩护下,就能凭借几百辆战车,立营成城”

“任凭鞑子,有多少骑兵冲过来,咱们的战车营,都能扛住稳住,甚至是反击,来多少,死多少”

“更何况一点”

“本朝的军队,军纪方面,战斗力,执行力,已经不弱于满清鞑子”

“到时候,两军对阵,只要军队上岸了,稳住了阵脚,后面的对战,反而是问题不大”

“大不了,一寸一寸的打过去,真刀真枪的砍过去,攻城拔寨,剿灭江南的清军鞑子”

、、、

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个谋士金光,兵部右侍郎,也是寒光闪闪,变的杀气腾腾了。

没错的,去年10月份的时候,他就投诚了朱皇帝,也跟了有一段时间。

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他在广州城的时候,算是开了眼界,被彻底打服了。

所以说,在他眼里,东征北伐,确实是很困难,危险重重,但也是泼天的机遇。

大明的军队,只要冲到了大江南,能成功登陆的话,那所有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埋头苦战就是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67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