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伪君子

作者:张三好 | 分类:军事 | 字数:54.4万字

第258章 短暂的新官职

书名:大明伪君子 作者:张三好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啊?”

陈牧愣愣的转头,正对上唐师爷那满脑门的冷汗,不由得脸色一黑。

“先生想哪去了,休说这些绝大部分都是被迫从贼的边军和百姓,就是蒙古鞑子,入寇亦不过挣扎求生罢了,立场不同战场搏杀绝不容情,放下兵刃后主动就俘,岂能再杀之”

唐先生闻听此言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有余悸道:“那就好,那就好…”

老头是真吓坏了,连往常习惯性的恭维都给忘了。

陈牧那张脸更黑了,有些幽怨的开口道:“本官不是白起,做不来那等事,不过如今手上兵力堪堪万人,俘虏却最少也有大几万人,对此先生可有良策?”

唐先生琢磨了一番,苦笑着摇了摇头:“东翁恕罪,这...老朽也无计可施呀”

这回老头还真说的实话,唐师爷最擅长的是公门中事,对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那是门清,可此等军国大事明显超纲了。

陈牧很快也想到了这层,将目光看向了杨仝,虚心请教问计。

“杨兄,您在军中多年,经验丰富,以您的经验,眼下这俘虏该如何处理,才能避免生乱?”

“难呐”

杨仝其实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听陈牧问起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忠义你只有一道便宜行事的旨意,朝廷并未有任何实际任命,名不正则言不顺,怎么做都是错”

杨仝所言正是陈牧心中所虑,他不是没有办法处理这十几万俘虏,简单来说分化吸收安抚就是了。

毕竟原本大多数都是边军,也基本都是被裹挟着从贼,操作起来并如何困难。

可问题就出在他这个身份上!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人心不服。

没有朝廷的正式任命,他陈牧说的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信。

一旦拖延日久被有心人摘了桃子,那可乐子大了。

他可没忘记自己的消息最初从哪来的。

白莲教不参与这次谋反,可眼见这有十几万心中惶惶的大军,难保不会起别的心思。

钟月和白莲教,陈牧一直分的很清。

若不是有这一层担忧,他会效仿魏武帝亲自带人去宁化所,而不是在静乐城中坐镇。

“吴主簿,城中的粮草还有多少,如果供应十万人,大概能供应多久?”

这些时日一直是吴德昭管具体后勤,此刻听陈牧问话,稍一思索便给出答案。

“大人,如今县衙存粮大概六万石,足够十万人两月之用,不过大人事前将静乐城外百姓尽数迁入城中,如今这些人的衣食也要县衙负责,故而大约能支撑一个半月”

陈牧点点头,这和他估计的差不多,振武卫剿匪存粮加上薛家的全力运转,这才让小小的静乐城有如此规模的粮草。

没有这点底气,他也不敢搞防守反击这一套。

吴德昭说完却没有丝毫喜色,偷眼看了下陈牧继续道:“大人,粮食短期无忧,可马匹草料是个问题,倾尽全县之力,也就还能支撑十日了”

“嗯,知道了”

陈牧眉头紧皱,心中着实有些烦躁。

从吉王造反到现在,半个月过去了,可无论是朝廷还是太原,却无任何命令下达。

虽然因为蒙古入寇山西截断了直接通往京城的驿路,可其他地方譬如河南还是能走的,无非就是多绕点路程罢了。

以八百里加急的军情传递速度看,来回最多五日,何至于半月时间音讯全无。

如果朝廷便调动整个山西的资源来援,如何还会如此捉襟见肘!

“奶奶的,朝廷那些大佬,不会还在扯皮吧?”

“可陛下早就有所准备,为何会如此被动?”

他可不知道辽东的事,如今的景运帝哪里是被动,那是相当被动。

朝廷的命令其实早到了太原,只是他却不知道。

辽东山西两地同时大乱,原本准备好的方案只能推倒重来,郑国公率京营以及各省援军组成的的讨伐大军,只能先去稳住崩溃的辽东局势。

虽然就危险程度来说,山西比辽东的女真更危险,可山西还有人在节节抵抗,辽东已经一溃千里了。

朝廷自然没有不管山西,已经急调宣府,山西镇,延绥等兵力支援山西,然而拜这个年代的通信和行军速度所赐,这些援军没一两个月根本来不了。

景运帝自然没忘了陈牧,然而在包括他在内的朝臣眼中,山西平叛靠的还得是山西巡抚郑国泰等人。

陈牧固然好用,也足够忠诚,可官职太低资历太浅,根本难以担此重任。

特别是吉王往复奔袭,而陈牧手握重兵在静乐一无所动,这甚至令景运帝对陈牧的能力产生了一丝怀疑。

“这个陈牧,到底在做什么!”

故而朝廷下到太原的最新命令,是将山西军政大权尽数交给了山西巡抚郑国泰。

当然手握振武卫和五千大同铁骑的陈牧,也没有被放弃,反而再次因为战事而加官,被加兵部职方司郎中,参赞军务,协助郑国泰平叛。

这里插一句,给陈牧这个官的提议,并非出自相熟的几位大佬,甚至苏昙和李承宗还明确表示反对,只是如今的山西,手握一万精兵的陈牧,已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了。

最后还是景运帝拍板,临时给加了这个衔。

整个太原府的官儿对朝廷这个安排,那是议论纷纷,眼红的不止一人!

若非陈牧和小皇帝年龄问题,说不得会被安上一顶私生子的帽子。

实在是陈牧又一次打破了官场铁律。

要知道在半年之前,这位才刚刚进入官场,话本小说里都没这么离谱过!

陈牧此刻的官衔为兵部职方司郎中兼户部山西清吏司员外郎兼振武卫镇抚兼山西太原府静乐县知县。

厉害到写到帖子上,都能写三行,更何况圣旨上还明确写出了参赞军务的旨意,加上他那户部兵部的双身份,也就是说这位还事实上兼着监军太监的活……

郑国泰接到圣旨的第一时间,便派人联络陈牧,命他带人火速前来汇合。

可惜这个事出了岔头,派来的人正碰上吉王前锋斥候,逃命之时被全歼,这旨意便没送过来

郑国泰在太原等来等去,却等来静乐被三十万大军围城的消息,就在这位巡抚厉兵秣马准备支援的时候,蒙古大军破关而入,兵围太原城。

不过相对于静乐的岌岌可危,太原城中则安定的多,上至巡抚郑国泰,下到升斗小民,根本没人担心破城的事。

大明建国两百余年,蒙古人打到太原城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没有一次能打破城池的。

久经考验的太原城防,根本不是静乐一个小小县城能比的。

然而世间没有攻不破的城,没有陷不了的邦。

景运四年的最后一天,太原城下一声惊天巨响,惊醒了刚刚睡下的郑国泰。

“报......有内奸炸毁了宜春门千斤闸,蒙古大军进城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