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伪君子

作者:张三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七章 定国军

书名:大明伪君子 作者:张三好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萧铎铎仗着自己武艺精深根本没听陈牧的,一日一夜的功夫,便从京城赶回了静乐。

景运帝亲笔题写的军旗飘扬在了静乐城头。

“定国军!”

短短三个字,说明了景运帝对陈牧以及这支新军的期待。

皇帝陛下不光应允了陈牧所请的人事任命并彻底授权无论军政悉数委之,甚至连二十四路大军的名字都起好了。

经过一连十日的连轴转,十一万叛军加振武卫,在淘汰了老弱病患外,整编出的新军共十万人,分二十路,每路五千人,设参将一人。

每路分五营,共一千人,设千总一人。

每营分两司,四百人,设把总〈守备〉一人。

每司分四旗,一百人,设总旗一人。

每旗分十队,十人,设队长一人。

十万大军由大同副总兵郭桓,杨仝统领,受山西巡抚陈牧节制调动。

第一路靖虏路,参将李岩

第二路武威路,参将高宁

第三路平胡路,参将郑屠

第四路鹰扬路,参将薛岳

第五路虎啸路,参将胡慎之

第六路龙骧路,参将栾平

第七路豹韬路,参将赵江

第八路狼牙路,参将马如麟

第九路犀甲路,参将何青

第十路隼击路,参将安重贵

第十一路燎原路,参将冯应魁

第十二路霜刃路,参将陈九皋

第十三路烽燧路,参将赵承武

第十四路朔风路,参将胡破虏

第十五路金鼓路,游击石云

第十六路云旗路,游击宋疆

第十七路惊雷路,游击谢震岳

第十八路飞火路,游击张司镇

第十九路玄风路,游击崔宴

第二十路赤霞路,游击魏江……

陈牧以振武卫为骨干,蛇吞象一般准备整编了整整十万人,振武卫全体将士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受勋时。

为了能安抚住手下这帮人,对这任命上陈牧可谓煞费苦心。

譬如第一路参将李岩是原大同东路参将,在军中威名赫赫的存在,这次静乐城下之战,他是少数从薛岳那一炮中活下来的将领,在战场上也是率领麾下士卒第一个放下武器的。

本来这种级别的军官,陈牧是准备直接关进大牢,将来押送京师的。

没想到这人还真有些说法,惹来郭桓亲自出面求情,陈牧也正需要一个人安抚原大同边军,故此再商议之后,直接给他投降算了战功,任命为第一路参将。

再比如郑屠,原本因为薛岳这次立下大功,他是排在薛岳之后的,可薛岳以不忘旧恩为由,力推郑屠上位。

另外第三路参将原本陈牧想给的是原指挥同知王仆的,毕竟这位官位在那摆着,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总不能忘了不是。

结果没想到这位和指挥佥事徐焦俩人一合计,带着部分百户拒绝了陈牧的好意,因为卫所是世袭制,他们这些军官不像卫所兵和基本军官对做营兵吃军饷那么热衷,一旦进了新军,相当于把祖传的饭碗给扔了……

对比陈牧也不想强求,几个百户则进了新组建的巡抚亲卫,在千户余合手下任职。

王徐二人则调入战时巡抚行辕,暂任都指挥使司同知和佥事,暂署都指挥使司事务。

实际上做的还是原来那一摊事,只是挂了个名。

虽然皇帝强势给了陈牧任命地方官员的权利,可直接任命武官还可以用战况紧急的借口,如果连文官也直接任命,甚至直接任命地方主官,那他离脑袋搬家可就不远了。

与二人相似的还有卫镇抚高勋,这位同样进了巡抚行辕,更是直接脱离了武职,暂时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

一切职位都是暂署,等待朝廷的正式任命。

甚至就连吴德昭那个知县,也是暂署的。

事实上景运帝在兴奋了两天之后,也对自己的一时冲动很是后悔。

后见陈牧这么上道,才渐渐放下心来。

国朝运转自有其规则,打破规则就要承担相应的反噬。

他这番谨慎操作,算是把自己的作死行为控制在了红线以下,要不然哪怕景运帝,都不一定保得住他。

徐怀仁这次立有大功,本来陈牧已经想好了,分守分巡这两官随便挑,看上哪个选哪个!

结果还没等徐怀仁选出来,朝廷一纸调令到了。

回京述职,另有任用。

静乐城下,二人依依惜别后,徐怀仁纵马离去,跑出百步又折返了回来,翻身下马凑到陈牧身边提醒道:“忠义,老师命我回去,恐怕是有些不看好山西局势之意,你可要万分小心呐”

陈牧心里多少有些感动,徐怀仁有私心有杂念,可此刻能提醒他,对自己这个朋友,真是没的说。

“放心吧,有些事我明白,你路上小心”

徐怀仁见此也不多言,再次上马离去。

陈牧看着远去的背影,脑袋也凉快的一些,不断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最近有点飘呀”

陈牧此刻的巡抚行辕就是个草台班子,整个就是原本静乐县衙的那些人,一切从无到有需要做的事海了去了,若非文有唐师爷这位跟着刘应物身边多年的师爷,武有郭桓这个大同总兵官,陈牧根本连套都拉不开。

整编十万大军更是诸事繁杂,陈牧还下了“二十日”的死命令,一时间从官到吏有一个算一个,都忙的脚打后脑勺,甚至还临时将静乐城内有功名的都拉了过来,这才勉强运转起来。

如今哪怕陈牧这个最终拍板的,也从早忙到晚,根本没有一刻清闲。

有时候事这东西就这么怪,越忙它就越添乱。

陈牧坐在堂上手掌攥的嘎嘎直响,脸色阴沉的几乎能滴出水来。

“秦总兵想做什么?”

堂下的传信兵下意识的咽了口唾沫,恭声道:“禀抚台,秦总兵此刻正兵围宁武,遣小人前来请援粮草军械”

不待陈牧开口,唐师爷便厉声呵道:“哼,好个山西总兵官,居然连巡抚的调令都敢违抗,他难道想造反不成!”

这种话传信兵哪敢接茬,只能不住叩首连称不敢。

山西镇自然也设有总兵官,只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山西镇总兵官的含金量。

啧啧。

大同常备兵力十二万,总兵官王国梁受封宁远伯。

宣府常备兵七万,总兵官张之极,袭爵武昌侯。

而驻防偏头关的山西镇,只有区区两万人,总兵官秦齐,无爵……

故此大同总兵官某些时候可以和大同巡抚分庭抗礼,而山西镇总兵秦齐,就要乖乖听山西巡抚的命令,乃至于这次平叛,他根本没有任何自主能力。

因朝廷严禁各镇各关边军私下调动,所以哪怕大同被破,驻防偏头关的他未得命令,也不敢支援。

一直到朝廷的命令下达,秦齐才率领一半军力支援太原,结果路上就得到了太原城坡与吉王叛军静乐城下大败,残部退守宁武关的消息。

秦齐驻兵多日后探听到准确信息,立刻带着一万人和沿途收拢的数千大同逃兵,兵锋直抵宁武关下,非但对陈牧盖着新任巡抚大印的调兵令置若罔闻,连一同赶来支援的镇西卫两千人也拦了下来。

明晃晃的抢功,赤裸裸的没拿新任巡抚当盘菜。

那要是能忍就不是陈牧了!

“必须杀鸡儆猴,否则这个巡抚我还怎么当!”

主意打定,可这只鸡怎么杀却是个学问,沉吟片刻后陈牧瞪了眼唐师爷。

“唐先生言过了,秦总兵多年宿将,一柄六十七斤大刀威震长城内外,小儿止啼,岂是李崇信那等人?”

“先生不可胡乱猜疑,令前方将士寒心”

唐师爷微楞,心道:这小子又憋什么坏水了?

“大人教训的是,老夫莽撞了”

“嗯,下不为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818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