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伪君子

作者:张三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6章 又升了!

书名:大明伪君子 作者:张三好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皇帝这个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识人和用人,事实上根本无需亲力亲为。

静乐大捷一扫朝廷多日阴霾,更是将皇帝本人的威望整整拔高了一节。

景运帝座回龙椅,视线缓缓扫过众臣,脸色再次肃然起来。

“静乐有此大捷,朕自无须亲征,然太原陷落,布政使韩晃带余部退往平阳府,巡抚郑国泰殉国,其余官员也死伤惨重,山西情势依旧危如累卵”

“陈牧奏请朝廷速发大军平叛,择重臣赴山西主持大局,抵御蒙古彻底平定叛乱,众卿可有合适人选?”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众臣纷纷低头思索,无人敢轻易开口。

片刻之后,东阁大学士温玉汝率先出班奏道:“陛下,山西局势错综复杂,非智勇双全之人不能胜任。兵部左侍郎赵青曾任巡边御史多年,又历任兵部要职,可当此重任”

赵青微微一愣,立刻会意出列道:“启禀陛下,臣愿往”

“不可”

还没等景运帝开口,文华殿大学士钱桐便开口道:“赵侍郎虽曾在山西任职,可毕竟离开多年,如今局势非对山西了如指掌者不可,臣举荐宣府总兵张之极,其戍边多年,久经战阵,麾下更有精锐之师,最难得的身上此刻就在赶往山西支援途中,可当此重任”

钱桐话音刚落,立刻有人附和。

有赞同的,自然就有反对的。

工部尚书邱原就认为张之极手下精锐已在之前被调往辽东,此时并无太多可用之兵,恐难以担当大任。

一时间群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相持不下,甚至还有声音推荐山西镇总兵秦齐以及五军都督府中人的。

这与上次推荐人选之时,可谓天差地别。

无他,吉王叛军已被打残,蒙古大军只是劫掠,击败很难但逼退很容易。

总而言之上次是顶雷,这次是摘桃,自然都希望自己这方面的人去。

至于郑国泰临终委以重任的布政使韩昊,被所有人无视了。

朝堂里没有人,你根本连被讨论的机会都没有!

景运帝微微颔首,目光在众臣身上扫过,将众臣的表态落入眼底,最终目光还是落在李承宗身上,笑道:“阁老以为如何?”

李承宗连忙躬身道:“陛下,众臣所言皆有道理,赵侍郎和张总兵各有长短,臣一时也难以抉择,若能两相补救就在合适不过了”

景运帝闻言微微点头,似乎对李承宗的回答还算满意。他目光穿过人群,最终落在一言不发的苏昙身上,道:“苏侍郎可有人选推荐?”

景运帝连问俩人,一个是陈牧是朝堂上的老师,一位是陈牧的岳父老泰山,其意不言自明。

两位刚刚还互相争锋的大学士,忍不住互相看了一眼,内心都是叹息不已。

怎么他们手下就没有个陈牧呢!

是亲三分近,何况翁婿之间。

苏昙哪怕觉得陈牧升的太快不是好事,可这机会在眼前,自然也希望陈牧能拿下这个差事。

可陈牧的官衔太低,怎么能合情合理的提出来,还让朝臣们毫无异议,这让他犯难了。

然而李承宗的话却点醒了苏昙,见皇帝问话立刻出班回奏道:“启禀陛下,臣保举一人,可担此重任”

“谁?”

“原大同总兵官郭桓”

景运帝微微皱眉,迟疑道:“郭桓能力倒是足够,如今也在静乐立了功,可其乃是罪臣,父皇昔日曾言永不叙用.....”

“陛下....咳咳..无须顾虑此事”

皇帝的意思谁都看得清楚,一直不曾说话的次辅周青从锦墩上站起,这时开口给台阶。

这个台阶也只能他给,洪德十七年时的阁臣,如今就他一位了。

“郭桓昔年被贬非战之罪,乃是被当年军中贪腐一案所累,先帝恨其不查怒而贬之,也确实说出过永不叙用之语,后来最终未将此语写入诏书,为的就是将此等虎将留给陛下”

“如今郭桓以白身再立军功,可谓先帝在天之灵庇佑也”

“啊,竟有如此内情!”

周青这孱弱的体格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站那就开始拔气了,景运帝忙让吴锦搀扶住老头,虚心求教道:“您老快座,快座,可郭桓毕竟曾为罪臣,贸然提为主将恐惹来非议,阁老可有对策?”

皇帝不厚道呀,这是就在一只羊上要薅出个毛毯。

周青也不负所望,给出了意料之中的答案。

“陛下,如果老臣没记错,那陈牧....咳咳..现官是从五品京官?”

“不错,前些时日刚加的兵部职方司郎中,还兼着户部员外郎和振武卫镇抚。”

周青干咳几声,叹道:“陈牧真是个人才,当前战事紧急,用人自当不拘一格”

“陈牧曾为翰林院修撰,鸿胪寺少卿,今次又立下大功,可按昔年新建伯王阳明故事,按太宗所定之战时条例,特简暂授督察院右佥都御史衔巡抚山西赞理军务,节制三司及宣府大同各镇兵马,总督各省援兵,统帅平叛事宜”

“郭桓曾为罪臣,今次立功可赎前罪,当起复为大同副总兵,协助陈牧御敌”

景运帝认真倾听后缓缓点头,道:“众卿可有异议?”

怎么可能没有异议,不过这时候谁能说出来?

哪个看不出来,周阁老不过就是个嘴替罢了。

“周阁老所言极是,臣等无异议”

“好,那就依周阁老之策行事。”

景运帝当即拍板,随后看向李承宗道:“李阁老,此事就交由内阁去办吧。”

“臣遵旨。”

就在尘埃落定之际,严刚左思右想还是迈步而出,躬身奏禀:“启禀陛下,臣有本启奏”

景运帝忍不住眉头一皱,心道:这老头又想做什么?

“严卿对此有异议?”

严刚摇了摇头,继续奏道:“周阁老之策合情合理,极为周全,臣无异议”

“嗯?”

“启禀陛下,陈牧如今手上有俘虏十余万,加上各地援兵总兵力将会超过二十万。几有倾国之力”

“其父母早逝又无家眷在京,为朝廷计,臣启陛下派出内侍赴山西监军”

严刚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不少官员面露惊异之色,他们不惊讶于派监军,此乃国朝常规。

而是这话由严刚提出来,才显得极为另类。

朝堂上谁不知道俩人的关系,如今严刚此话何意?

提前撇清干系,还是有别的意思?

景运帝同样不解,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地盯着严刚:“严卿此言何意?莫非是信不过陈牧?”

严刚伏地叩首,语气坚定:“陛下明鉴,陈牧之忠心可鉴日月,臣绝非信不过他。只是此战关系重大,兵力众多,若无陛下亲信之人监军,臣恐日久生变,于国不利。”

景运帝沉默片刻,目光在众臣间流转,就在这时苏昙也出班道:“启禀陛下,严刚所言极是,臣附议”

大殿之上,气氛一时变得极为微妙。

陈牧的恩公和岳丈共同请旨派监军,这让很多大臣一时之间都想不明白。

景运帝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

“陈牧与朕,堪比武侯,朕绝不信他会负朕。”

“不过既然诸臣有疑,为安天下人心,这监军便按制委派吧,吴锦,可有合适人选?”

吴锦还在琢磨为何这俩人会如此,闻言不由得一愣,不过到底跟了景运帝多年,转瞬之间便猜到了用意,并给出一个合适人选。

“启禀陛下,李和可当此重任”

景运帝嘴角挂起一丝弧度,立刻点头应允。

“你去传旨告诉李和,他这次监军只带耳朵和眼睛,不可参与任何军事调动以及官员任命,若发生前唐相州旧事,朕决不轻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39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