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1976,从送来知青媳妇开始!

作者:牛肉爱番茄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11章 乔迁新居宴宾客,无心插柳柳成荫!

书名:重生1976,从送来知青媳妇开始! 作者:牛肉爱番茄 字数:0 更新时间:07-10 15:45

那座沉寂了许久的四合院,终于迎来了新的主人。

叶凡没搞什么复杂的装修,只是请人将院子里的杂草清了,墙壁重新粉刷了一遍,又添置了些简单实用的新家具。

整个院子,立刻变得窗明几净,敞亮而温馨。

柳如雪和柳如霜姐妹俩,欢喜得像两只小鸟。

她们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属于自己的房间。

每天放学回来,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在窗台下,种上了几盆绿植。

家,终于有了家的样子。

安顿下来的第一个周末,叶凡决定举办一场乔迁宴。

一是为了庆贺,二是为了答谢这段时间以来,帮助过他的人。

更重要的,是借这个机会,将自己在这个圈子里的位置,正式地确立下来。

他亲自手写了请柬。

周怀安教授夫妇,王振山大校,市房管局的钱振华,还有周教授那个对他仍有些观望态度的学生林涛。

他还特意打了个加急电报回江城,邀请耿直厂长来北京做客,美其名曰“考察学习”,路费食宿全包。

耿直接到电报,二话不说,当天就跳上了北上的火车。

宴客的名单上,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菲奥娜。

这位港商女士,恰好为了追加投资和引进设备的事情,正在北京与相关部委接洽。

接到叶凡的邀请,她欣然应允。

宴席当天,小小的四合院,高朋满座。

当王振山那辆挂着军牌的吉普车和菲奥娜乘坐的黑色小轿车,一前一后停在胡同口时,整条胡同的邻居都伸长了脖子,好奇地打量着这户新搬来的人家,到底是什么来头。

客人到齐,叶凡并没有请什么大厨,而是由柳如雪亲自下厨。

柳如霜在一旁打下手,姐妹俩配合默契。

厨房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端上桌时,所有客人都愣住了。

没有北京烤鸭,也没有涮羊肉,而是一桌地地道道,朴实无华的东北家常菜。

金黄酥脆的锅包肉,酸甜可口,一入口就让菲奥娜的眼睛亮了起来。

用从黑山屯带来的榛蘑和笨鸡,拿小火慢炖出的小鸡炖蘑菇,汤鲜肉烂,香气扑鼻,让周教授和王大校这两个在东北打过仗的老军人,吃得是赞不绝口,连连说“就是这个味儿”。

还有酸菜炖粉条,蘸酱菜,大丰收……

每一道菜,都带着浓浓的黑土地气息,简单,粗犷,却又滋味十足,充满了家的味道。

耿直更是放开了,端着酒杯,跟王大校和周教授这两个传说中的大人物,称兄道弟,喝得面红耳赤,大谈当年在战场上的趣事,引得席间笑声不断。

钱振华和林涛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但很快就被这热烈淳朴的气氛所感染。

尤其是林涛,他看着叶凡在周教授和王大校面前,不卑不亢,谈笑风生,再看看柳如雪姐妹俩那忙碌而幸福的身影,心里那点知识分子的清高和优越感,早已荡然无存。

他终于明白,周老为什么对这个年轻人如此看重了。

他有的,是书本上的知识。

而叶凡有的,是能将知识变成现实,能将人心凝聚起来的,真正的智慧和魄力。

酒过三巡,林涛主动端起酒杯,走到了叶凡面前。

“叶凡同志,不,叶大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之前是我狭隘了,总觉得你……我,我自罚一杯,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开口!”

他一仰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叶凡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顿家宴,宾主尽欢,也无形中拉近了所有人的关系。

饭后,大家坐在院子里的大槐树下,喝着茶,天南海北地聊着天。

聊着聊着,王振山大校忽然叹了口气,眉头微微皱起。

“说起这吃,倒是想起一件烦心事。”

“哦?王主任还有什么事能烦到您?”周教授好奇地问。

王振山摆了摆手:“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北郊有个军垦农场,以前是专门给首长们供应特需蔬菜的。可这两年,不知怎么了,土地肥力下降得厉害,种出来的菜,一年不如一年。请了好几个农业专家去看,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搞得我们现在想吃口新鲜菜都难。”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叶凡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

他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王叔,那个农场的土,是不是变得特别硬,浇水也浇不透?种出来的菜,样子货,吃起来没味儿?”

“咦?”王振山惊奇地看着他,“你小子怎么知道的?跟专家说的一模一样!”

叶凡笑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土壤盐碱化和有机质缺乏的症状吗?

在他前世,这是农业上最基础的常识。

“王叔,这事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叶凡放下茶杯,信手拈来,“土地跟人一样,你总跟它索取,不给它补充营养,它就‘病’了。我倒是有几个不成熟的小法子。”

“快说说看!”王振山和周教授,都来了兴趣。

“第一,叫‘秸秆还田’。咱们农场每年收完庄稼,剩下的那些秸秆,别烧了,也别扔了。用粉碎机打碎,掺上些牲口粪,挖沟深埋到地里。这东西,是最好的有机肥,不出两年,就能把土壤‘喂’得松软肥沃。”

“第二,叫‘轮作休耕’。一块地,不能年年都种一样的东西。今年种耗地力的蔬菜,明年就种点豆子、苜蓿这些能养地的。或者干脆让地歇一年,种上绿肥,等长起来再翻到地里,比上什么化肥都强。”

“第三,叫‘精准滴灌’。咱们现在的大水漫灌,又费水,又容易让土壤里的盐分返到地表上来。可以试试做一种管子,上面扎上小孔,铺在地垄上,水顺着管子,直接滴到菜根上。省水,还不容易长杂草……”

叶凡侃侃而谈,他说的这些,什么秸秆还田,什么轮作,在场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过,但从没有人像他这样,将其系统化,说得如此清晰透彻,还冒出了“精准滴灌”这种闻所未闻的新鲜词。

整个院子,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像在听天书一样,看着这个年轻人。

许久,周教授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看着王振山,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老王,我跟你说什么来着?这小子的脑袋,就是个宝库,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秒能从里面掏出什么宝贝来。”

王振山一拍大腿,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把抓住叶凡的手:“好小子!你可真是我的福星!你把刚才说的,给我写个详细的条陈出来。不!我明天就派车来接你,你跟我去那个农场,现场给我指导指导!”

叶凡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随口几句话,竟然又揽上了一桩“大事”。

这可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夜深,宾客散尽。

柳如雪收拾好碗筷,走进房间,看到叶凡正伏在灯下,铺开纸笔。

她没有问,只是像往常一样,拿起墨块,在砚台里,轻轻地研磨起来。

灯光下,丈夫的侧脸专注而英挺,她眼波流转,嘴角含笑,心中一片安宁与骄傲。

她知道,这个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

而黑山屯的传奇,不过是个序章。

属于他的,也属于他们的波澜壮阔,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43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