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

作者:牛肉锅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410章 大棚种植

书名: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 作者:牛肉锅贴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2

秋风卷着落叶,在小院里打着旋儿。

沈茉洗漱完准备上炕,一眼就瞧见枕头边多了个鼓鼓囊囊的粗布口袋。

“青阳,这是啥?”她好奇地拎起来,沉甸甸的。

陆青阳正泡脚,闻言只是神秘地笑了笑:“打开看看?”

沈茉解开袋口的麻绳,一股烘烤焦香气味瞬间扑面而来!

袋子里,赫然是满满当当、外壳油亮、个头饱满的炒山核桃!

“山核桃?!”沈茉惊喜得差点跳起来,拿起一颗,触手还有微微的余温,“你……你不是说还没熟,不能吃吗?”

她嗔怪地看向陆青阳,眼中却全是藏不住的欢喜。

陆青阳下巴搁在她肩窝,带着点小得意:“为了给你个惊喜啊,看看,现在多开心?”

沈茉转过身,将一颗核桃塞进他嘴里,自己也剥开一颗,“咔嚓”一声脆响,熟悉的极致香气在口中炸开,她满足地眯起眼,依偎进他怀里:“嗯!开心!特别开心!这比去年的还要香脆!”

看着沈茉像只满足的猫儿,陆青阳心里软成一片。

他又变戏法似的摸出几个小纸包:“喏,还有这个。嘴巴没味的时候,就吃点这些。”

沈茉好奇地打开,眼睛瞬间亮了:红艳艳的山楂脯泛着诱人的光泽,金黄的杏干散发着酸甜气息,还有乌黑油亮的酸梅干!都是开胃生津的蜜饯果干!

“你连这个都准备了!”沈茉惊喜不已,捻起一颗山楂脯放进嘴里,酸甜的滋味瞬间刺激着味蕾,“听刘婶说,怀孕的人就馋这口酸酸甜甜的!”

沈茉突然说道:“姥爷前儿个也说了,让咱们趁着天还没彻底冷,赶紧多囤点白菜大葱,放地窖里存着过冬。”

沈茉嚼着杏干,点点头:“嗯,是该准备了,虽然……”

“要是生产队的人,也能和咱们一样,大冬天想吃新鲜菜就能有就好了,不过想想也不现实,这冰天雪地的……”

“媳妇儿,”陆青阳剥好一颗饱满的核桃仁,自然地喂到沈茉嘴边,状似随意地开口,“你听说过大棚吗?”

“大棚?”沈茉咽下核桃仁,疑惑地眨眨眼。

陆青阳压低声音,“人家南方冬天没那么冷的地方,就用竹片或者胳膊粗的木条,弯成个拱门的形状,上面盖上一种特别厚实、透光性好的塑料布!就那种……嗯,像厚油布一样的!”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拱形的轮廓:“白天太阳一晒,那塑料布棚子里头,暖烘烘的,比外面高好几度呢!晚上太阳下山了,就用稻草编的厚帘子往塑料布上一盖,像给棚子盖了层厚被子,保温效果可好了!就这法子,不用生炉子,种点菠菜、小油菜、乌塌菜、蒜苗这些不怕冷的绿叶菜,绝对没问题!”

沈茉听着他绘声绘色的描述,想象着冰天雪地里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眼中也渐渐亮起兴奋的光芒:“真的?这样真能行?听着……好像是不用烧煤?”

“我觉得绝对可行!”陆青阳语气笃定,开始规划细节,“你想啊,队里仓库后面,不是堆着好些以前盖牲口棚、修猪圈剩下的旧竹竿和木头椽子吗?好些都朽了半截,放着也是烂掉,正好废物利用!至于那塑料布……我那‘宝贝’里,有特别厚实、透光性贼好、还特别结实耐用的那种‘高级油布’!比供销社卖的那种薄溜溜的强百倍!数量嘛……搭几个棚子,管够!”

沈茉的心脏怦怦直跳,瞬间明白了陆青阳的意图。

用队里废弃的材料,加上他空间里“来历不明”但性能超强的塑料布,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真能成功,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不仅能解决冬天吃菜难的问题,说不定还能给大伙儿增加点收入!

“那……那不如,咱们明天就试试看?”沈茉的声音带着激动和期待,“先搭一个小小的试试?成了,再推广?”

“行啊!”陆青阳一拍大腿,这正是他的计划,“明天我就去找王大刚!先弄个小棚子实验一下!叫上几个手艺好又清闲的老把式帮忙,要是真成了,在入冬上冻之前,咱们就能多搭上几个,让大伙儿过年都能吃上绿叶子菜!”

第二天一早,仓库后空地上。

王大刚叼着旱烟,看着地上堆着的破竹竿、弯木头。

又看看陆青阳手里展开的一卷厚实得不像话、透亮得能看清对面人影的“塑料布”,眉头拧成了疙瘩。

“青阳啊,你这……真能行?这布看着是真好,可这破竹竿子……能撑起来?冬天风大,别给刮跑了。”

旁边几个被叫来帮忙的老汉也七嘴八舌,满是怀疑。

“王哥,各位叔伯,咱试试不就知道了?”陆青阳信心满满,“书上是这么画的!咱先弄个小点的!”

他拿起一根相对笔直的旧竹竿,比划着在两头固定点之间弯成一道漂亮的拱形。

竹竿韧性不错,竟然真的弯了过来,没有折断。

“嘿!还真能弯!”一个叫老根叔的木匠来了兴趣。

“来,搭把手!按青阳比划的位置,把桩子打深点!”王大刚也来了精神,指挥道。

几个老把式都是干活的好手。

清理地面,打木桩,挑选还算结实的竹竿或木条,按照陆青阳在地上画的简单弧线,间隔一定距离竖立起来,顶部用麻绳或细铁丝交叉固定。

很快,一个长约五米、宽约两米、由七八道拱形骨架构成的简易框架就立了起来。

接着就是最关键的覆盖塑料布。

陆青阳和两个老汉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卷宽大的、厚实顺滑的农膜。

阳光透过薄膜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柔和的光晕。

“这布……真透亮!摸着也厚实!”老根叔摸着光滑冰凉的膜面,啧啧称奇。

“青阳,你这‘处理品’可真是淘到宝了!”老赵头也忍不住赞叹。

众人合力,将巨大的农膜覆盖在拱形骨架上。

陆青阳指挥着,先在迎风面用长木条压住膜边,用大号铁钉牢牢钉在木桩上。

接着是东西两侧,仔细拉平,避免褶皱,同样用木条压边固定。

最后是南面,这里需要预留一个可以开合的门,暂时先用木条压住大部分,留出中间一段。

覆盖完毕,一个简陋却初见雏形的“塑料棚”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阳光毫无阻碍地穿透那层厚实透亮的薄膜,洒在棚内的泥土地上,感觉里面的温度似乎真的比外面高了一点。

“哎呦!神了!里面好像真暖和点了!”一个老汉把手伸进刚留出的“门”缝里,惊讶地叫道。

“快看,这布透光多好!里面亮堂堂的!”另一个也凑过去看。

王大刚围着这个新奇玩意儿转了两圈,敲敲骨架,拉拉紧绷的塑料布,脸上的疑虑渐渐被兴奋取代:“好小子!有门儿!真有点意思!这棚子,看着就结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35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