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逆光谍影

作者:北宋杨六郎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九十八章

书名:逆光谍影 作者:北宋杨六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9

美国检察官约瑟夫·基南指着角落里的“Gestetner”手推式油印机心怀愧疚的说:“我们只能用这个复制证据,日本人销毁了大部分档案。”程墨白注意到,油印模板上被刀片刻意刮除的部分,这部分正是涉及天皇责任的段落,泛起油墨的酸臭味让他想起南京地下室里那些被焚毁的文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感。

他缓缓取出那本陈旧的笔记本,在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1943年在芜湖教会医院发现的运输物资清单:“4月15日,从长春至南京,20个木箱,标注‘疫苗’,但实际重量与疫苗重量不符……”这些冰冷的数字和记录,与日本战犯被告供词中的部队番号巧妙交织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且坚不可摧的证据链,它仿佛是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指背后历史的真相,让所有爱好正义的人不寒而栗。

八月七日上午九时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显得庄严而肃穆,正式开庭后,当土肥原贤二被宪兵押上被告席时,全场所有人目光如炬,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程墨白作为中国检察团专家证人,身着笔挺的西装,迈着坚定的步伐出庭,他通过同声翻译,以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向法庭陈述:“根据关东军防疫给水部1943年4月的文件,所谓‘疫苗运输’实际是……”然而,话音未落,英国法官威廉·韦伯突然敲响法槌,宣布暂时休庭。程墨白敏锐地看见,韦伯将一张纸条悄悄递给书记官,透过半透明的纸张,可以隐约辨认出“证据不足”的英文字样,这不由得让他心中一紧。

休庭期间,苏联检察官斯米尔诺夫在洗手间里,借着水流声的掩护,低声对程墨白说:“注意看土肥原的右手。”重新开庭后,程墨白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土肥原,每当提及天皇,土肥原的小指就会不自然地抽搐,那是一种长期使用密码发报机留下的职业习惯,仿佛是一种无声却有力的控诉,让整个法庭的气氛更加压抑。

傍晚的吸烟室里,烟雾缭绕,基南悄悄递给程墨白一盒“骆驼”牌香烟,里面藏着一张小纸条:“今晚8点,银座废墟”。东京银座四丁目,断壁残垣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凄凉。

一个佝偻的身影从瓦砾堆后缓缓现身,月光洒在他身上,映出那张明远满是疤痕的脸,他的右眼已经失明,左脸颊的烧伤一直延伸到颈部,让人触目惊心。他颤抖的手指解开衣领,锁骨下方烙着“maruta”(马路大)的编号,仿佛是一道永恒的耻辱印记,刺痛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心。

“他们答应不起诉小泉亲彦……”那人嘶哑的声音像是砂纸摩擦,让人心生悲愤。他递来一捆微缩胶片,“换取全部实验数据……”月光下,张明远咳出的血沫里带着黑色颗粒,他艰难地说:“藏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地下室……”远处传来美军吉普车的引擎声,他迅速消失在废墟中,只在地上留下一个铁盒,里面保存的是二十份被福尔马林浸泡的人体器官标本切片,每一份都承载着无尽的痛苦与哀伤,让人不忍直视。

八月十五日正午,阳光洒在横滨码头上,程墨白站在那里,手中紧握着那张船票,上面显示“哈尔滨-1946.9.1”,票根上印着“满铁”的水印,仿佛是一段历史的烙印,提醒着他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远处广播正在播放天皇的《人间宣言》,而他的笔记本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1943年的南京下关码头,周墨海正将标着“医疗物资”的木箱交给美国海军“蓝鳍鱼”号的军官,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让人痛心疾首。

海风吹动笔记本最后一页,上面是卡尔波夫昨天用紫色墨水写下的俄文:“”(真相不会永远被埋葬),落款日期“1946.8.14”。

程墨白轻轻摸到书脊夹层中的胶卷,那是张明远用命换来的731部队人体实验记录,上面每一个编号都代表一个消失的生命,仿佛是一首首未完的挽歌,诉说着那段黑暗而沉重的历史,让人永远铭记。

民国三十五年九月二日清晨,哈尔滨老城的街道上,煤烟与晨雾如丝如缕,交织成一片朦胧的灰色,仿佛天地间都被这层灰纱轻轻笼罩,程墨白静静地站在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旧址前,那座红砖砌成的三层建筑,在岁月的侵蚀与战火的洗礼下,已显露出斑驳之态,虽如今挂着“东北防疫委员会”的木牌,却难掩其沧桑。牌子上还留着几个触目惊心的弹孔,宛如历史的伤疤,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苦难。

门卫老赵,一位历经风雨洗礼的抗联老战士,缺了食指的右手紧紧捏着铜制旱烟袋,那烟袋在岁月的摩挲下已变得光滑发亮。

他在台阶上重重磕了磕烟灰,烟灰与晨雾一同飘散,仿佛是往昔的硝烟在空气中弥漫。“程同志,档案室在负一层,日本人走时用水泥封了门。”老赵的东北口音里夹杂着几分俄语腔调,那是战争在他身上留下的独特印记,“去年苏联人用炸药炸开的,里头的东西……唉……”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后从腰间取出一串生锈的钥匙,钥匙在晨光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是历史在向他发出微弱的召唤。

推开那扇斑驳的铁门,一股霉味混合着福尔马林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气味浓烈而刺鼻,仿佛是历史的呼吸,带着无尽的沉重与哀伤。

程墨白的皮鞋踩在积灰的地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地下室里显得格外刺耳,惊起了几只肥硕的老鼠,它们惊慌失措地逃窜,留下一串串细小的脚印,仿佛是历史的足迹,在这黑暗中若隐若现。借着煤油灯那昏黄的光亮,他看到墙上的日文标签:“昭和16- 18年特别移送名簿”,但绝大部分档案架都已空空如也,只留下搬运时拖拽的痕迹,那痕迹深深浅浅,仿佛是历史的伤痕被无情地撕裂,让人触目惊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1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