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史上最年轻的道门大真人

作者:三寸光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1261章 树倒猢狲散

书名:史上最年轻的道门大真人 作者:三寸光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05

“不是,吕行走,我不是羞于启齿,我真不记得自己还有在道一宗当什么道奴的经历,你确定不会是认错了人?虽然说千人千面,但天下何其之大,有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奇怪吧。”

身为阶下囚,生死都在徐年一念之间的宋之淳很愿意配合,但吕盼说的这什么道一宗道奴,他是真的配合不来,胡编乱造又显然会被吕盼戳穿,只能一脸茫然地说出实话。

吕盼沉声说道:“若只是长相,我也不至于如此笃定,但是气息也对得上。”

宋之淳更茫然了:“长相一样,气息也一样,天底下竟然还有第二个宋之淳?”

“我认识的那个道奴是被仇家打落境界之后,为了报仇才铤而走险潜入道一宗盗取宝物。”

“啊?吕行走认识的道奴也跌落了境界?”

宋之淳动摇了。

就算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长相相似之人,但这气息一样就已经不可思议了。

现在就连经历也对得上。

难道……我真在道一宗当过道奴?

突然多出这么一段自己毫无记忆的经历,即便是宋之淳有着切实经历过沧桑变桑田的心性,此刻有点不知所措了。

该说点什么?

问问道奴时期的经历?

“吕行走,那我在道一宗为奴的时候……过的如何?都经历了些什么?”

吕盼说道:“虽然为奴,但你那时候还挺高兴的,毕竟道奴要做的是感悟大道抒写心得,但在这一过程中,对大道的感悟也是实实在在的。”

换而言之。

道奴虽然为奴,要为道一宗留下心得,但同时也是在借道一宗这座最接近仙的山上修炼,感悟大道。

宋之淳扪心自问。

如果在道一宗为奴就仅仅是把从大道中感悟到的心得留给道一宗。

如此为奴,好像……确实不亏?

不对。

何止是不亏。

若是天下人都知道闯进道一宗窃宝,不仅仅不会死,还能够留在道一宗感悟大道,不知道多少道修将会趋之若鹜,为了留在那座仙山而故意窃宝。

毕竟那可是万千道法的源头,道祖留下来的道统,举世之间与“仙”最近的地方。

“不过道奴宋之淳,在山上感悟大道时有所收获,就已经恢复了三品境,甚至据其自己所说,破后而立更有精进,若是下山后再遇到仇家,已有把握将其镇杀,但你现在的修为又跌回了四品境……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吕盼冥思苦想都想不明白。

宋之淳根本不记得在道一宗当道奴日子了,更不可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吕盼琢磨了一阵,朝着徐年拱手说道:“徐道兄,能否把宋之淳留给我?道一宗可能出了些事情,他或许能引我找到些线索。”

既然宋之淳还有用,徐年也不是非杀他不可,不过宋之淳好歹是四品境道修,吕盼如今虽有突破,却也只是六品境。

差了两品。

“把他留给吕行走倒是没什么不可,只是吕行走能制住他吗?”

能屈能伸的宋之淳忙不迭地说道:“我愿意敞开心神,让吕行走在我灵台上留下气息,若是我稍有异动,吕行走只管引爆灵台,将我炸死便是。”

自愿受制于人,这求生欲确实很旺盛了。

吕盼也不矫情,挥动问道剑,隔空刺向宋之淳,一缕气机在宋之淳的放任下,毫无阻碍地渗进了宋之淳的灵台,形成了一个烙印。

如此一来。

这位四品境道修的生死便在吕盼的掌控之下了。

吕盼只需要心念一动。

这位已与宋家割席的宋家老祖便会身死道消。

吕盼拱手道谢:“多谢道兄……”

不久之后。

宋良温的尸身悬在了宋家大宅的门前。

旁边竖着一块大儒梅子理亲笔留墨的木牌,牌子上的漆黑墨痕无一不在诉说着宋家犯下的累累恶果,可谓是罄竹难书,人人得而诛之。

宋家对面的茶楼里,徐年望着围拢在宋家门前的人潮,轻声说道:“这就行了?鹤离郡的百姓会相信木牌上的宋家罪状吗?”

宋家的剧变,自然成了这座鹤离郡最为富庶的城池里的焦点。

上至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都有些不敢置信,好端端的宋家竟然会说没就没了,但是宋良温悬在宋家大门前的尸体,却无疑是这事实的最好佐证。

不过。

虽然在木牌之上已经说明了宋家的累累罪状,但是仍然有些并不姓宋的人也在为宋家哭丧。

“苍天无眼啊,宋老爷修桥铺路施粥放粮,做了多少好事,如今遭人害死还要被倒打一耙污了清白,公道何在,天理何在啊!”

“这可真是好人没好报,宋家昨日才添了新的粥棚,没想到今日就家破人亡了。”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令人唏嘘的是,这些为宋家哭丧的人不乏难民,他们心思单纯,没想过自己为何会失去田地,只是在快要饿死的时候,确实喝到了宋家施舍的一碗善粥,便惦记着宋家的好。

曾在有鹿书院与徐年针锋相对过一番的大夏大儒梅子理,如今自引为后辈,在徐年的身后微微躬身,轻声答道:“徐先生,宋家造势已久,善名虽伪却也厚重,光靠这一块木牌当然不足以戳穿宋家的真面目,但宋家已倒,没有了宋家的粉饰,那些罪状很快就会浮上水面。”

在二人谈话之间,另有几名刚跟着梅子理进入宋家问责的难民以及曾经聚集在宋家的江湖义士吴有奎等人站了出来。

大声驳斥。

“宋家若是好人,你我何至于沦落到今天!”

“夺了你的一切,再施舍你一碗热粥,难道便是好人了?”

“我老吴过去是瞎了眼,以为宋家是什么善人,可我现在是看清了!善人?我呸!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狗,你们也要把眼睛擦亮,别被蒙蔽了。”

“宋家放的粮贷,放二收三,看似良心,但你有没有想过,仅是这粮食按照市价折算,里面便有多少坑!市价市价,呵!这鹤离郡的粮食市价,难道不是宋家说了算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08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