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作者:恋上尘世美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推进晶体管技术

书名: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作者:恋上尘世美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2

“李峰同志,我对你口中所说的第一代,十分的好奇,难不成,还有,红星厂已经展开下一代车载自行火炮的研制工作。”

“这个问题,可能和这次会议无关,但是,我还是想听一听,你们的远期规划,想要取代牵引火炮,咱们也不能嘴上说说,至少,得让我们这些人,看到些,好彩头嘛不是~!”

坐在邵主任边上的那位首长,在李峰说完后,并没有丝毫接受不了的样子。

装备委的想法和炮兵司不同,发展新式装备的意义,不就是为了取代老式装备,这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如果,连这都接受不了,那完全可以回到过去,重新扛起几十年前的老套筒步枪。

国家每年投入的巨额科研经费,也可以完全抽取回来,继续投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事情不能嘴上说说,得拿出真东西来~!”

虽然早已知晓,李峰所说的下一代车载火炮,大概是什么样子,但邵主任此时却装作并不知晓,拿起笔帽在桌面上敲了敲,说话声音十分的严肃。

也算是同意李峰,对于这种高度保密的下一代装备的研究进展,拿到这里说一说,至少,得让他们看见,红星厂所说要取代牵引火炮,至少不是吹牛。

“是~!”

“第一代车载火炮,首长们已经看到,记得开头我说的,纯机械化,手动操作,不论是火炮俯仰结构,还是驻锄的伸缩,都是通过液压或者齿轮结构,机械调整部署姿态~!”

“纯机械结构的好处在于,哪怕出现任何问题,也便于发现,便于维修,只要手册研究明白,技术吃透,个人就能解决处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问题~!”

“但在我看来,这仅仅只是第一代,也只能称之为,第一代,因为,在我眼里,它不够‘聪明’,顶多算是当前情况下,我们厂向技术妥协的产物~!”

“撕啦~!”

一把扯掉墙壁上放大了的照片,李峰重新从自己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张手绘图,展开之后,直接拍在了墙壁上,目光如炬的看向了台下的会议桌。

一位位首长,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了图纸,离的稍微远了些的,都站起身子,前倾着身体,研究着这张手绘图。

“第二代车载火炮将实现自动化电动操控。”

“我们在炮塔基座安装了电机,通过仪表控制台的操作按钮,炮管俯仰精度能达到 0.1密位。”

“整车底盘,将会遍布各种电路,到达战位停车后,人员只要在副驾驶以及车尾的控制台,就能完成电气化部署,只凭借操控台,俯仰角方向角的数字,会通过电气仪表,反馈给操作人员。”

“在这一步,我们将极力完成,炮弹的自动装填,利用驱动电机,把托弹槽中的炮弹送至炮膛中,完成发射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图纸上,只能看出个大概,比如说操作台上的操作按钮,这些都还没有落到实处,甚至连原型车还没有生产出来,但结合李峰的话语,已经可以看出,红星厂的野心。

“这就是我预想中的第二代车载火炮,目前,看起来只是个雏形,研发的道路也会十分曲折,比机械化要难上十倍,但这条路,无疑是我们继续前行的方向~!”

“光靠牵引火炮,一个炮架,加上火炮本体,是无法完成以上的设计理念,这是先天上的不足,车载火炮本身拥有发动机,全车供电,就有了一个相应的基础,有较大的冗余,完成下一代的电气化布局。”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车身的火炮也将不仅仅局限于122毫米口径火炮,152毫米,乃至更大口径,都将适配这套系统,不过,想要适配大口径火炮,考验的不只是我厂的设计能力,还有红岩厂对于车辆发动机还有车身技术的吃透能力。”

“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个阶段的设计研发工作,但我们需要时间,技术也有着其滞后性,可能,等我们研发出来,更先进的火炮技术已经出来,生产就已经落后,但这一代,依旧要走。”

李峰的声音突然拔高,教鞭重重戳在图纸空白处。

“因为这关乎第三代——智能化车载火炮!”

“智能化?”

坐在首座的装备委员会主任放下搪瓷缸,金属底座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邵主任目光也凝视在李峰的脸上,他没想到,李峰竟然连第三代的构想,都已经有了头绪,这可是连他都并不知晓的事情。

连他都感觉到震惊,更何况这些刚刚了解第二代车载火炮的首长们,智能化的构想,可是连他们都还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智能化具体指什么?”

“输入目标坐标系,火炮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完成定位、调整俯仰角度、装填弹药直至发射,一键完成发射。”

李峰从公文包中掏出个巴掌大的电路板,土黄.色的早期电路板,上面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铜箔元器件,几只指头大小的电容,裸漏着铜丝的电感器。

可惜的是,上面并没有集成电路,连数量不多的晶体管,目前来看,都显得十分愚笨。

“这需要晶体管技术的突破。”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窗外的枝条,随着微风拍打着玻璃,仿佛也在屏息等待。

“自 1954年我国首次提出半导体技术研究以来,整整十二年过去,电子管依然占据着工业科技的主导地位。”

李峰记得两台拆开了的电台,新旧对比中,新电台内部已经采用了电路板,虽然目前看起来,布局依旧有些丑陋,没有工业美感,但笨重的老电台,依旧死抱着电子管不撒手。

“电子管体积大、功耗高、发热严重。”

李峰从文件袋中抽出几张曲线图,拿出了两台电台,作为鲜明的对比。

“我们测算过,采用电子管的大八一电台,电瓶电量有 73%以热量形式损耗,在东北寒区试验中,电子管设备甚至因为过热自动停机。”

李峰突然举起手里的粗糙简陋的电路板,面向了会议室,“而晶体管,体积只有电子管的几十分之一,能耗却降低 70%!”

“但听说晶体管在核环境下很脆弱?”

“这正是我们需要提前布局的原因!”

李峰快步走到挂图前,用红笔在“第三代智能化”下方画了个醒目的惊叹号,

“核战争的阴云始终笼罩着我们,但不能因为畏惧就裹足不前,晶体管在常规作战环境下的优势太过明显,新型电台已经开始采用电路板和晶体管,重量比老式电子管电台轻了一半,工作时间延长一点五倍!

“上个月我们拆解了一台送过来的小八一电台,内部的电路板让我们厂里的工程师大开眼界,这些指甲盖大小的晶体管,像精密的士兵般排列,完成着复杂的信号处理。”

“可现在全国的研究资源,90%都集中在电子管领域,这是不科学的,想要完成复杂的独立运算工作,外加车身有限的冗余,仅凭电子管技术,我们永远达不到我口中的智能化。”

李峰的手指关节捏得发白,眼前浮现出未来堆积如山的电子管零件,以及所代表的资源消耗,还有技术人员熬红的双眼,这些心血一朝被集成电路付之一炬。

“我们应对于晶体管进行更多的投入,常规化的战争才是未来战场的主流,而把电子管技术就放在一边,明知道它的优势,却视而不见,那不光是车载火炮,我们的智能化,将会推迟至少三十年。”

“红星厂愿意抽调最精锐的技术骨干,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虽然现在第三代智能化车载火炮还只是雏形,但只要攻克晶体管技术,我们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在寒风中摇晃着昏黄的光晕。

装备委员会主任站起身,皮鞋踏在水磨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李峰同志,你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吗?这不仅是一场赌上整个工厂未来的豪赌,而是整个技术路线的转变。”

“我知道。”

李峰挺直腰板,军装领口的风纪扣勒得脖颈生疼。

“但如果现在不赌,还是无视着晶体管的优势,二十年后,我们的技术将依旧落后,可能并不是火炮,也许是无人操控的飞机,也许是雷达看不见的导弹,亦或者是对手一个按钮,战场的所有无线电通讯全被切断的危险局面,红星厂的车间里,挂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标语,我们绝不能让它成为一句空话!”

会议室陷入长久的沉默,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李峰能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技术路线,至少要在他这里,发生稍微的偏移,哪怕一点,就一点。

终于,装备委员会主任伸出手,重重拍在他肩膀上,神色莫名的看着这个年轻人,他终于知道,邵主任为何这么看好这位年轻人。

他是想用车载火炮,撬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隔着朦胧薄纱,谁都不敢妄言的时代。

他的胆子,比想象中还要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545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