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年风雨刃含霜

作者:滇南老狗 | 分类:武侠 | 字数:53.2万字

第97章 人心浮动

书名:十年风雨刃含霜 作者:滇南老狗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22 08:07

皇帝听完张国明的奏报,面容依旧宛如静水深流,波澜不惊。

直至太监尖锐而有力的嗓音划破这份沉寂,高声呼喊:“肃静——”那声音如同利剑出鞘,瞬间斩断了朝堂内所有的窃窃私语,只留下一片令人心悸的宁静。

皇帝的目光,在这一刻变得异常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直视着立于一侧、身着华丽朝服的太子。那双眸子里,既有帝王独有的威严与深邃,又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复杂情感。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响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太子,你也说两句吧,朕很想听听你的看法。”这句话,听不出丝毫的喜怒,却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太子闻言,身形微微一震,随即深吸一口气,似乎是在平复内心的波澜。

太子走出一步,步伐稳健,向皇帝深深行了一礼,而后挺直腰杆,义正言辞地说道:“父皇,儿臣对广益城一事,实乃一无所知。无论是漕运衙门的运作,还是护城兵马司的动向,儿臣皆未曾涉足,更未曾有过丝毫干预。”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说完,太子轻轻理了理衣角,那动作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他抬起头,目光炯炯有神,朗声道:“然而,兵变谋反之举,乃是天理难容,国法难恕。此等叛逆之行,若不严惩,何以正朝纲,安民心?儿臣虽不才,却愿挺身而出,请命带兵平叛,以彰显我大国之威,保我江山社稷之安稳!”

皇帝闻言,面容依旧古井无波。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却又似乎对眼前的一切早已了然于胸。

这时,柳楠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清亮而有力,穿透了朝堂。“太子既然对广益城之事一无所知,那么微臣斗胆请问,羽林军擅自离开豫州辖区,进入扬州,并与当地漕运衙门有勾结之事,太子殿下是否负有失察之责?”柳楠的话语,字字紧逼,如同锋利的刀刃,直指太子心中的软肋。

朝堂之上,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压抑。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太子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而太子,却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片刻之后,柳楠再次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因太子失察,导致一州首城兵变,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威严受损,太子殿下是否难辞其咎?”这一问,如同惊雷炸响,震撼了整个朝堂。

太子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他深知,此刻的自己,不能有任何的退缩和犹豫。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坚定而有力地说道:“柳大人所言极是,作为储君以及羽林军统领,孤确有失察之责。但兵变之事,实乃突发意外,孤虽未能提前察觉,却愿承担一切后果。至于羽林军擅自行动,与当地漕运衙门勾结之事,孤定会彻查到底,绝不姑息养奸!”

“太子所言,微臣是否可以理解为,太子殿下是确认您与广益城之事,以及羽林军擅自行动、与地方势力勾结等种种乱象,皆毫无关联?”柳楠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刺骨而冰冷,不紧不慢地刺入太子的心扉。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仿佛早已洞察了一切。

太子看着柳楠那淡定自若的神色,心中隐隐升起一股不安。他深知,此刻的自己,已经陷入了柳楠布下的局中。然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质问,他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肯定的回答道:“不错!本宫与广益城之事,确实毫无关联!”

柳楠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缓缓从袖中拿出一份公文,那公文被精心保管,显得尤为珍贵。他轻轻向前一递,微笑着说道:“启禀圣上,臣这里有一份在臣因病在府中修养时,前几日因病去世的兵部侍郎王一鸣奉太子之命,给扬州漕运衙门下的公文的副本。这上面东宫之印赫然在上!此公文详细记录了太子殿下与扬州漕运衙门的往来,以及羽林军行动的指令。请陛下过目。”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众人的目光,如同利剑一般,纷纷刺向太子。而太子,则如同被雷击中,整个人开始瑟瑟发抖。他深知,这份公文的出现,无疑是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太监将公文双手交到皇帝手上,皇帝的目光在公文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中既有惊讶,也有愤怒。他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看向太子,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太子,你可有话说?”

太子此刻,已然是面如死灰,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已经说不出话来。他深知,无论自己如何辩解,都无法改变这份公文所记录的事实。他无法理解,自己已经派人让王一鸣“因病去世”了,而且已经被他派人销毁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柳楠的手上。他只能默默地站在那里,承受着来自朝堂之上的种种目光和指责。

皇帝看着太子那颤抖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望。他深知,太子的成长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此刻的太子,却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陌生和失望。于是,皇帝轻轻地摇了摇头,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此事,朕会彻查到底。太子,你先退下吧。近几日就在东宫书房看看书,没朕传召,就不要出来了。”

太子闻言,整个人如落入冰窖,感觉寒冰入骨一般。他木然地向皇帝行礼,然后踉踉跄跄地退出了朝堂。而朝堂之上,则留下了一片沉寂和深思。

皇帝的目光深沉而复杂,他注视着太子离去的背影,心中涌动的绞痛难以言表。这位帝王,比任何人都对太子寄予了深厚的期望,但眼前的现实,却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望与痛心。

调整了一下情绪,皇帝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朕旨意,着阜阳王领福州兵马十万,即刻入扬州平广益城之乱。朕只给他半个月时间,务必平息叛乱,恢复秩序,以正朝纲。”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众人皆知,阜阳王乃是大懿王朝的一员猛将,其领兵作战的能力,早已在多次战役中得到了证明。而此次皇帝特意调动福州兵马,并让阜阳王领兵平叛,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

紧接着,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太子失察之责难逃,即日起禁足于东宫,未经朕的允许,不得踏出东宫半步。”

这道旨意,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朝堂之上的轩然大波。众人皆知,禁足太子,意味着皇帝对太子的失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而特意调动福州兵马,并让阜阳王领兵,更似乎是在向众人宣告:太子之位,并非不可动摇。

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闻风而动。各路势力开始暗中角力,试图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而皇帝,则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而复杂,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更深远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