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年风雨刃含霜

作者:滇南老狗 | 分类:武侠 | 字数:96.5万字

第149章 辩论

书名:十年风雨刃含霜 作者:滇南老狗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22 08:07

朝堂之上,晨光初照,金碧辉煌之中,重臣们身着华服,依次列位,气氛庄严肃穆,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在这权力的巅峰,每一缕风丝都蕴含着深意。

随着龙椅之上,皇帝那威严而又不失温煦的一声“免礼”,朝会的大幕缓缓拉开,如同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的一幕,正式上演。

福王,身形魁梧,步伐稳健,犹如山岳般从群臣之中脱颖而出,他的每一步都踏在了朝臣们的心弦上,激起层层涟漪。

他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如钟,回荡在大殿之中:“陛下,阜阳王英勇无双,挥师北伐,大败无知大月,铁骑踏平其国都,彰显我大国之威。此等赫赫战功,理应昭告天下,大加封赏,以励士气,振我国威。”言罢,福王面色平静如水,但那深邃的眼眸中,却闪烁着不易察觉的光芒,那是对权力的渴望,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皇帝端坐龙椅,面容沉静,心中却如明镜般清晰。他深知,这朝堂之上,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暗藏玄机。

对于阜阳王的功绩,他心中早有定论,大赏自是必然。然而,他更明白,这朝堂之下,暗流涌动,还有诸多声音等待发出。于是,他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既有对福王的赞许,也有对接下来局势的把控,轻轻点头,目光扫过台下。

果然,就在这时,齐王挺身而出,他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打破了朝堂上的微妙平衡。

他同样行礼如仪,声音却更加激昂:“福王所言极是,阜阳王战功赫赫,自当奖赏。然,臣闻燕州刺史张四英,此人非同小可,铁云关一战,他稳保后勤无忧,万胜关外,更是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大月国都破城之战,张四英大人更是首当其冲,拿下了城头插旗之功,功不可没。臣以为,此战之中,张四英大人之贡献,亦当并重,不可忽视。”

太子闻言,心中五味杂陈,面色微变。他原以为,自己暗中培养势力,尤其是将张四英拉拢至麾下,已是对齐王的一种挑衅,甚至做好了应对齐王不满的准备。

然而,齐王此番举动,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仿佛是在无声地告诉他,自己依旧是太子太傅,依旧是他最可靠之人。这一刻,太子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意,也多了几分警醒。

齐王此举,实乃权谋之中的上乘之作,其智慧与手腕,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朝堂之上,每一步棋都需走得谨慎而精准,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阜阳王作为此次北伐大月国的统帅,其赫赫战功,早已传遍四海,封赏之事,无异于板上钉钉,无需多言。

齐王对此心知肚明,故而并未在此事上纠缠,而是另辟蹊径,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位——燕州刺史张四英。

张四英,此人在铁云关、万胜关等战役中,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勇气,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大月国都破城之战中,更是战功卓绝。齐王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深知,将张四英的功绩提上台面,不仅能彰显自己对于人才的重视,更能巧妙地平衡朝堂之上的势力格局。

更为高明的是,齐王此举,实则暗含深意。他事先早已洞悉,燕州张家已经悄然倒向了太子一方,成为太子麾下的一股重要力量。

太子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毕竟在权力的游戏中,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尤其是当涉及到立场与忠诚时。然而,齐王却以一种超乎常人预料的方式,展现了其深沉的政治智慧与高超的权谋手段。

太子深知齐王已经洞悉了燕州张家倒向自己这一事实,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戒备与猜疑。他担心齐王会因此对自己心生不满,甚至可能采取某种行动来削弱自己的势力。然而,齐王的反应却大大出乎太子的预料。

齐王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快或敌意,反而以此为契机,巧妙地麻痹了太子。他通过公开赞扬张四英的功绩,不仅彰显了朝廷对于人才的重视与赏识,更在无形中向太子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依旧保持着对你的忠诚与支持。

这一举动,无疑让太子心中的戒备与猜疑瞬间烟消云散。他误以为齐王并未因张家之事而对自己产生芥蒂,反而更加坚定了对齐王的信任与依赖。在太子的眼中,齐王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与鼓励,让他在未来的权力斗争中更加自信与从容。

然而,太子却未曾料到,这恰恰是齐王的高明之处。

这一招,既显示了齐王的宽广胸襟与深邃城府,又巧妙地维持了朝堂之上的稳定与和谐。他深知,在这权力的游戏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因此,他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局势。

齐王的这一举动,无疑为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增添了几分复杂与微妙。它既是对阜阳王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张四英才能的认可,更是对齐王自身智慧与手腕的一次精彩展现。

福王闻言,脸上闪过一丝讶异,仿佛未曾料到齐王会如此巧妙地转移话题,并将焦点引向了张四英。他微微侧头,目光在齐王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中既有探究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戒备。随即,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每一字一句都经过深思熟虑。

“齐王所言自是有理,张四英大人在此次北伐中确实立下赫赫战功,其英勇无畏、智勇双全,实乃我朝之栋梁。然而,自古用兵之道,讲究的是将帅合力,方能克敌制胜。张四英大人能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自然是少不了阜阳王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

福王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阜阳王的袒护之意。他深知,在这朝堂之上,每一句话都需斟酌再三,既要彰显公正,又不能失了立场。他巧妙地将张四英的功绩与阜阳王的领导才能相结合,既肯定了张四英的英勇,又强调了阜阳王在整场战役中的核心作用,这无疑是对齐王观点的一种微妙反驳,也是对阜阳王地位的一种坚定维护。

“试想,若无阜阳王坐镇中军,调度有方,张四英大人即便再有才能,也难以立下如此大功。将功没于帅,自古未有之理。因此,臣以为,在奖赏张四英大人的同时,更应表彰阜阳王的功绩,以彰显陛下对功臣的厚爱与国家的恩泽。”

此刻的朝堂,因福王的这番话而变得更加微妙与复杂。众臣们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每个人的心中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而皇帝,则端坐龙椅之上,面带微笑,目光深邃,仿佛早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自有计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