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年风雨刃含霜

作者:滇南老狗 | 分类:武侠 | 字数:53.2万字

第257章 商会密谋

书名:十年风雨刃含霜 作者:滇南老狗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22 08:07

京都的秋色浓得像化不开的蜜,银杏叶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将街巷铺成流动的金毯。富贵人家的朱漆大门前,槐树垂着染霜的枝桠,食肆门口的招幌在秋风里懒洋洋地晃荡 —— 虽说粮价风波让不少馆子门可罗雀,但街头巷尾仍人来人往,裹着秋衣的行人呵出白雾,倒给这皇城根下添了几分烟火气。

暮色之下,李府的马车在朱雀大街上缓缓前行。马怀洛裹着织金锦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手中暖壶的边缘。对面的李若云捏着青瓷茶盏,茶水在盏中晃出细碎涟漪。宽大的车厢里,珐琅果盘盛着应季的霜柿,甜腻香气混着龙涎香,却压不住两人眼底的紧张。

车辕外传来清脆的鞭响,驾车的谢恒头戴灰毡帽,脊背挺得笔直,玄色劲装下隐约透出经年习武的轮廓。

五日前,马怀洛展开了谢六的密信,得知豫州李家已与皇太孙暗中结盟,他当即换上便服,踏着晨雾叩响李府角门。

李若云书房里,烛火摇曳中,两人将谢六的计划摊开在檀木案上 —— 用粮食为刃,斩断齐王与世家的纠葛,再借势将皇太孙推上风口浪尖。

\"父亲仍有些顾虑。\" 李若云摩挲着信笺上的朱砂批注,窗外月光斜斜切过他眉间的担忧,\"毕竟事关谋算皇族,稍有差池便是灭族之祸。\"

马怀洛却将茶盏重重一搁,茶渍溅在摊开的舆图上:\"如今皇太孙苏醒,且帝王之心昭然,昔日之事,与太子妃脱不了干系。李家若不早做决断,难道要等那把火烧到宗祠?\" 这番话终于说动了李家主。

昨日卯时,常无怒带着蓬莱剑宗千名剑客,扮作行脚商、杂耍艺人分批入城。他们分散在城西三十余家客栈,腰畔佩剑裹着粗布,掩住肃杀之气。

常无怒寻到大通商会时,谢恒正在清点账本,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看了谢六的密信,他立刻直奔马怀洛宅邸,将一切言明,马怀洛当即联系了李若云。今日,三人便是前往大通商会与常无怒接头商量运粮入京的事宜。

车轮碾过积水,溅起的水花惊飞了檐下栖息的寒鸦。马怀洛掀起车帘一角,望着街边挂着 \"粮尽\" 木牌的铺子,嘴角勾起冷笑。

那些没了世家撑腰的粮商,守着空荡荡的米仓急得跳脚,却不知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席卷京都 —— 等谢恒运来的粮食打着齐王府的旗号贱卖,这些没有根底的粮商惧怕齐王的威势,再加上粮价低廉必定会吞下全部。

到时,世家们发现市面上突然多了这么多的粮食,粮价回降,一番调查,矛头只会对向齐王。至于皇帝,当然乐得见此情形。无论如何,谢六要的乱局,已然在京都的街巷间悄然酝酿。

马车在城西大通商会后门缓缓停下,车轮碾过道路发出细碎声响。随着谢恒一声低沉的 \"到了\",车厢内的马怀洛与李若云对视一眼,迅速掀开锦缎车帘。两人足尖刚落地,身着深蓝武士服的下人便利落地接过缰绳,将马车赶入侧院,动作娴熟得仿佛演练过千百遍。

穿过曲径通幽的回廊,檐角铜铃在秋风中发出清响。谢恒走在最前,腰间短刃随着步伐轻晃,目光警惕地扫过每个转角。

推开帐房木门的刹那,浓重的墨香混着陈酿气息扑面而来。如山般魁梧的常无怒正盘坐在地,膝头搁着柄寒光凛冽的阔剑,见三人进来,他 \"嚯\" 地起身,抱拳时带起一阵劲风:\"谢兄,如何了?\"

\"事不宜迟,先议要紧。\" 谢恒三言两语将马怀洛、李若云与常无怒相互引荐,随后掀开里间暗门。四人踩着石阶下行,潮湿的霉味中,一座铺满舆图的密室豁然显现。

谢恒指着墙上的漕运路线图,指尖重重落在标注码头的红点:\"今夜子时,青蛟帮五艘粮船将从漕运入京。蓬莱剑宗需派三百精锐在码头接应,重点盯防城西暗桩。\"

他转向李若云,目光如炬,\"李大人,户部通行令能否即刻办妥?\" 李若云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十份盖着朱砂大印的文书。纸张边缘还带着新鲜折痕,墨迹未干的 \"户部侍郎李若云\" 字样在烛火下泛着红光。常无怒伸手接过时,腕间扫过烛台,火苗猛地蹿高半尺。

五个月前,京都粮食告急的消息迅速蔓延,街头巷尾尽是百姓抢购粮食的慌乱身影,粮价一日三涨,不少粮铺门口甚至发生了争抢斗殴。

就在局势濒临失控之际,一道圣旨打破了朝堂的平静 —— 李若云,这位向来以铁面无私着称的刑部能臣,突然被调任户部,接手这烫手山芋,摇身一变成了户部侍郎。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有人说这是皇帝对李若云能力的绝对信任,毕竟他在刑部任职期间,经手的大案要案不计其数,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强硬的手段,不知扳倒了多少权贵,整治起混乱的粮政想必也不在话下;也有人暗自揣测,觉得皇帝这一举动背后藏着更深的心思。

毕竟粮食乃是国之根本,京都作为都城,粮食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在这敏感时刻将李若云调离熟悉的刑部,安插进户部这个利益纠葛盘根错节的部门,很难不让人怀疑,皇帝是不是想借他的手,达成某些不可言说的目的,又或是想将他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平息这场粮食危机的 “替罪羊”。

而李若云本人,在接到调令时,只是沉默着接下圣旨,那双常年阅尽世间黑暗的眼睛里,看不出一丝波澜,没人知道他心中究竟在盘算着什么。

马怀洛上前半步,压低声音:\"粮食离港后,蓬莱的兄弟跟着我府上的马车。\" 他从怀中掏出张泛黄的路线图,指尖划过京都街巷,\"遇到巡城司,出示文书便可,万不可发生任何冲突。\" 说着又摸出个锦盒,十枚刻着螭纹的青铜令牌泛着冷光,\"这是齐王府令牌的仿制品,虽瞒不过内廷,但糊弄粮商足够了。最后三车粮食,务必神不知鬼不觉送进齐王府城西的私仓。\"

常无怒将令牌、文书、路线图依次收好,忽然咧嘴一笑。 他双手抱拳,朝着三人重重一揖,转身时顺手拎起无鞘阔剑,寒芒映得满室皆寒。密室外,梆子声恰好敲过三响,预示着离行动开始只剩两个时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