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玄幻,我乃长生伏妖大帝

作者:四王爷,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83章 公孙硕入并州为官

书名:玄幻,我乃长生伏妖大帝 作者:四王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0 10:10

时光如白驹过隙,朝堂上持续多日的激烈争论终于尘埃落定。

一道圣旨如同一颗巨石,重重砸下——公孙家牵头重建并州,并州刺史由公孙家子弟担任。

不仅朝堂不会另行派遣官员,公孙家还被赋予了并州的官员任免大权。

乍一看,公孙家似乎在这场博弈中占尽了便宜,风光无限。

然而,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公孙家此番无疑是踏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极有可能赔得血本无归。

并州,这片历经战火、疫病肆虐的土地,早已千疮百孔,宛如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想要让它在短时间内恢复生机,谈何容易?

即便耗费十年八年,也未必能有显着成效。

更让人寒心的是,圣旨中对于朝廷的支援只字未提,既没有提及会拨发多少粮食、银钱,也未说明会提供多少物资。

其他几个世家倒是迅速行动起来,很快将物资送到了公孙家。

可当公孙家人看到这些物资时,心中满是苦涩。数量稀少的物资,质量更是参差不齐,这分明是在打发叫花子,充满了敷衍与轻蔑。

公孙家并非没有想过向其他世家求助,这些日子,公孙家的人在洛阳城四处奔波,拜访亲朋旧友,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那些往日里称兄道弟、关系密切的人,如今看到公孙家的人,就如同看到瘟神一般,纷纷紧闭府门。无论公孙家的人如何请求,他们都坚决不见。

究其原因,不过是朝堂之上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曾经的清流领袖公孙家,如今已风光不再,新的清流领袖已然诞生。

公孙康虽然官职上升了一步,成为了太子少保,但这个职位看似光鲜,实则没有多少实权,仅仅是东宫的属官罢了。

在大晋朝的历史上,太子能够顺利登上皇位的寥寥无几,进入东宫,就如同参与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豪赌。

而且,太子少保这一职位,远不如之前的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好歹还能凭借职务之便,在朝堂上对各种事务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对他人进行批评指责。

但太子少保呢,主要职责仅仅是规劝太子,在朝堂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在太子的东宫里,也难以真正发挥影响力。

真正在朝堂上拥有话语权的,是那些手里有钱、有粮、有百姓支持的世家,或是手握军权的武勋世家,以及那些掌握着实际权力的朝堂重臣。

而像公孙家这种逐渐失去权力、只能靠言语表达观点的家族,无论在何时,都不得不低人一等。

公孙康的书房内,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又长又瘦。他眉头紧锁,凝视着手中的圣旨,脸上满是无奈与不甘。

这些天的遭遇,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心冷暖。曾经的盟友纷纷倒戈,往日的荣耀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父亲,我们该怎么办?”公孙康的儿子公孙逸走进书房,一脸忧虑地问道。他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

公孙康长叹一声,缓缓放下圣旨,说道:“如今局势艰难,但我们公孙家不能就此放弃。并州虽然是个烂摊子,但也是我们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在那里做出一番成绩,就有可能挽回局面。”

公孙逸皱了皱眉头,疑惑地说:“父亲,可朝廷不提供支援,其他世家又如此敷衍,我们拿什么重建并州?”

公孙康目光坚定,沉声道:“靠我们自己!我们公孙家世代传承,并非没有底蕴。而且,并州百姓渴望安宁,只要我们真心为他们着想,就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然而,公孙康心里清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在这个权力至上、利益为先的时代,想要在没有足够支持的情况下重建并州,无疑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漩涡中寻找生机。

与此同时,在周明远的府邸中,周明远正与李源、范天增等人举杯欢庆。

“这次公孙家算是栽了,并州这个烂摊子,够他们喝一壶的了。”周明远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端着酒杯说道。

李源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没错,公孙康还想跟我们斗,简直是自不量力。这下好了,他不仅失去了礼部尚书的实权,还被派去收拾并州这个烂摊子,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范天增轻轻抿了一口酒,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说道:“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公孙家毕竟底蕴深厚,万一他们真的在并州做出点成绩来,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周明远冷哼一声,不屑地说:“就凭公孙家那点能耐,想要在并州做出成绩,简直是白日做梦。并州如今疫病横行、匪盗猖獗,他们能自保就不错了。”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仿佛已经看到了公孙家在并州的失败。

而在皇宫中,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太监汇报朝堂上的情况,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他看来,这场朝堂争斗的结果,正是他想要的。公孙家被派去重建并州,既能消耗公孙家的实力,又能解决并州的问题,还能平衡朝堂各方势力,可谓一举多得。至于公孙家能否成功重建并州,在他心中,并非首要考虑的事情。他更在意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确保朝堂的稳定。

时间一天天过去,公孙家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前往并州的事宜。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公孙家的人并没有放弃。

他们深知,这是一场关乎家族命运的战斗,只能赢,不能输。

在洛阳城的街头巷尾,人们纷纷议论着公孙家的命运,有人同情,有人嘲讽,有人则在观望这场权力游戏的最终结局。

当公孙家的车队缓缓驶出洛阳城时,天空中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他们即将面临的艰难险阻。

但公孙康望着前方的道路,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他知道,在并州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但他决心带领公孙家,在这片废墟上书写新的篇章,哪怕前路荆棘丛生,充满未知的危险……

暮秋时节,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向大地,给天地间蒙上了一层压抑的阴霾。洛阳城外四十里的长亭,在寒风中孤寂地矗立着,飞檐上悬挂的铜铃被吹得叮当作响,仿佛在奏响一曲离别的悲歌。亭内,公孙康与儿子公孙硕相对而坐,桌上的酒壶早已被寒霜附上一层薄薄的白边。

公孙硕身姿挺拔,一袭黑色锦袍勾勒出他健硕的身形,腰间佩戴的玉珏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他剑眉星目,面庞棱角分明,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超越年龄的沉稳。然而,此刻他的眼中却透露出一丝不甘和迷茫,原本前途似锦的他,因父亲在朝堂争斗中的失利,不得不赋闲在家,如今又要前往危机四伏的并州任职。

公孙康面容憔悴,头发愈发斑白,脸上的皱纹像干涸的河床般纵横交错。这些日子的朝堂纷争,让他身心俱疲。他颤抖着双手,亲自为儿子斟满一杯酒,酒液在杯中泛起层层涟漪,恰似他此刻难以平静的内心。

“硕儿,”公孙康长叹一声,声音沙哑而又充满忧虑,“这一去并州,前路艰险,你务必事事小心。那并州看似封疆大吏的任所,实则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火山口,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公孙硕端起酒杯,却没有立刻喝下,他紧握着酒杯,指节微微泛白,眼中闪过一丝愤懑:“父亲,孩儿实在想不明白,咱们公孙家一心为朝廷效力,为何会落到如今这步田地?那些小人在朝堂上颠倒黑白,咱们却只能被迫吞下这苦果!”

公孙康苦笑着摇了摇头,目光望向远方那片被阴霾笼罩的大地,仿佛看到了公孙家未来的命运:“朝堂之上,从来都是利益的角逐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次咱们棋差一着,被他们抓住了把柄。但事已至此,咱们只能另寻出路。”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儿子,神色变得愈发凝重:“你到了并州,点个卯后,马上前往幽州拜见柳林。你表姐公孙婀娜如今已是他的夫人,这层关系至关重要,你一定要好好利用。柳林在幽州势力庞大,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咱们公孙家在并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公孙硕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犹豫:“父亲,依靠他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孩儿担心,一旦与柳林扯上关系,咱们公孙家会不会陷入更深的泥潭?”

公孙康无奈地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沧桑:“为父又何尝不知。但如今咱们公孙家势单力薄,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在并州立足。柳林虽非善类,但眼下他是咱们唯一的希望。只要你把握好分寸,或许能借助他的力量,为咱们公孙家争取到喘息的机会。”

公孙硕沉默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流下,他却浑然不觉,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这一去并州,不仅肩负着家族的兴衰荣辱,更是一场前途未卜的冒险。

“父亲,您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家族的期望。”公孙硕站起身来,向父亲拱手行礼,目光中透着坚定。

公孙康也缓缓起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去吧,一路上多加小心。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家族为重。”

长亭外,公孙硕的马车缓缓启动,车轮在泥泞的道路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公孙康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久久伫立在长亭中,寒风吹乱了他的白发,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公孙家的命运,如同这灰暗的天空一般,充满了未知的变数……而在远方的并州,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等待着公孙硕的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82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