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作者:枫溪居士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542章 齐国东莱

书名: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作者:枫溪居士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据说他不仅具备卓越的文采,可以团结众人,还拥有过人的武艺,能够威慑敌军。

就在不久之前,齐国遭遇了晋国和燕国两国强大军队的联合侵略。

齐国危机之际,田穰苴得到了大夫晏婴的大力举荐,并因此得以出任将军一职,肩负起统率大军抵御外敌入侵的重任。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田穰苴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无畏勇气。经过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他最终成功击退了晋、燕之师,保卫了齐国的领土和尊严。

也正因如此,如今的田穰苴在齐国可谓声名远扬,备受尊崇。在大名鼎鼎的齐相晏婴过世后,他就由大司马升任齐相。

而对于弥子瑕来说,如果想要顺利见到齐景公吕杵臼,那么与田穰苴建立联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呢?毕竟田穰苴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想糊弄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

莱子国,一个胶东北部的小国,始建于西周初期,灭亡于齐灵公15年(公元前567年),前后约500年。

莱子国都城据推测位于今龙口市黄城东南7.5公里的归城姜家村一带。

此时,莱子国被灭已有70余年,彻底并入了齐国的版图,被称为“东莱地”。此地的百姓也认同了齐国国民的身份。

东莱地主要依靠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生?。由于它三面环海,位于东海和泰山之间,靠近渤海和黄海,这使得其经济活动与海洋资源密切相关?。

它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渔猎和航海活动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此,此地的渔业和航海业也很发达。

在那广袤无垠、波涛汹涌的东海之滨,坐落着一座名为东莱的神奇之地。

而在这片土地的最东端,则矗立着一座繁华热闹且昼夜通明的城市——不夜城。

在这座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不夜城中,生活着一户平凡却又温馨的渔家,主人家姓王。

这对夫妇年约四十上下,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依然洋溢着朴实和善良的笑容。

丈夫子喜贵身材魁梧,常年的出海打鱼生涯使得他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发亮,他的手臂和肩膀手臂发达。

他的脸上有着深刻的皱纹,眉毛粗重,头发稀疏且枯黄,胡须浓密;眼神嘴角常挂自然的微笑,透露出坚韧和乐观的性格?。

妻子则温柔婉约,虽历经风雨,却依旧保持着那份女性特有的柔美。她勤俭节俭,颇具家庭美德,孝顺父母,尊重长辈,照顾家庭。

夫妻俩多年来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如今,他们膝下已育有一对美好的儿女。

话说这户人家有一儿一女,女儿名叫子文秀,正值双八年华,出落得亭亭玉立。她身材高挑修长,恰似那湖畔边随风摇曳的细柳,轻盈而又婀娜多姿。

其面容更是清丽动人,宛如刚刚从水中冒出的芙蓉一般,娇艳欲滴,令人见之倾心。真可谓是应了那句古诗:“天生丽质难自弃”啊!

再看这家的儿子子文龙,今年已十五岁,他生得一副好皮囊,皮肤白皙如雪,仿佛能透出光来。五官精致端正,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红润如樱桃。

这般模样,着实英俊潇洒,丝毫不像出自普通渔民家庭之人。举手投足之间,更显风度翩翩,气质非凡。

齐景公在位一共58年,期间齐国国情算是有好转,国内相对比较稳定,因为当时晋国和楚国等诸侯国都不敢攻打齐国,故此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

受齐国国力蒸蒸日上的影响,不夜城虽濒临东海(春秋时期,黄海被称为“东海”,在古代中国对海的划分不是很精确,通常将位于大陆以东的海称为“东海”)之滨,远离齐都临淄,倒也相对安稳。

子家一家人靠着出海捕鱼为生,虽然日子过得贫苦,但他们相互扶持、相亲相爱,倒也其乐融融。

他们一家人栖身于一座临近海滩的破败不堪的茅草屋之中。这座茅草屋看上去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被一阵强风吹倒。

那屋顶更是简陋至极,仅仅是用一些麦秸杆以及其他粗糙廉价的材料胡乱拼凑而成。

每逢下雨的时候,雨水便会从那些缝隙和破损处渗透进来,滴滴答答地落在屋内的地面上。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将一个个木桶放置在漏水之处下方,用来接住不断滴落的雨水。

尽管如此,这所茅草屋也还算得上是一个能够勉强抵挡风雨侵袭的安身之所。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至少能让他们有一处容身之地,不至于风餐露宿。

在那座茅屋的前方不远处,紧邻着宽阔无垠的海滩之处,有一个用简单木材搭建而成的架子。这架子虽然看上去有些粗糙,但却稳稳地立在那里。

架子上面整齐地晾晒着几张由麻绳精心编织而成的渔网,这些渔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仿佛它们承载着渔民们对大海无尽的期望和收获的梦想。

再往浅滩那边望去,可以看到一艘显得颇为破旧的小木船静静地停靠在那里。这艘小木船历经了岁月的洗礼,船身已经略显斑驳,但其坚固的结构依然让人感到安心。

一根粗壮的麻绳将它紧紧地拴在了海滩上的一个木桩之上,就像是一条忠诚的绳索,始终守护着小船与这片土地之间的联系。

而当目光转向茅屋的土墙时,会发现上面悬挂着一些各式各样的简陋捕鱼器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锋利无比的鱼叉,它们在阳光下散发着寒光,似乎随时准备刺穿水中鱼儿的身体;

还有几把木质的船桨,它们或许曾经伴随着渔夫们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奋力前行,见证过无数次风雨中的拼搏与坚持。

一艘木船逐渐靠近海滩,船上满载着鲅鱼、鲈鱼、鲳鱼、带鱼。破旧木船上的黑汉子满脸疲倦,但总算是到家了。

“龙儿,连日来汝随为父出海捕鱼,苦劳矣。海上风浪大,每每出外便命不由己也。长此以往,终非长久之计!”子喜贵抓起渔船上的粗麻绳,叹息道。

他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这个细皮嫩肉的儿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只见这孩子面容姣好,五官精致得如同雕刻大师精心雕琢而成,尤其是那双明亮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够洞悉人心。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端详,这副俊俏的模样都让人难以相信他竟然出自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93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