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作者:枫溪居士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588章 愁城坐困

书名: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作者:枫溪居士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左司马所言老夫皆知晓,汝尽管放手施为便可,吴军装备精良,非吾军可匹敌也。此战恐为先君薨后,越国面临前所未有之困境,朝堂上下闻吴军伐越之讯皆如临大敌也。”诸稽郢呷了一口茶水,幽幽道。

一时间,灵姑浮不知如何接话,中军大帐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过了足有两盏茶时间,灵姑浮犹豫了片刻,才开口道:“听闻数日前子越方归会稽,大人可否赴右司马府一叙乎?”

“此事千真万确,然大王却对此只字不提,恐君臣二人嫌隙愈深。老夫亦不便贸然赴右司马府,恐惹大王不快也。”诸稽郢捋了捋花白的胡须,黯然道。

两人不约而同地深深叹息起来,眼下强敌环伺、危机四伏,但勾践却始终无法释怀对王浩的偏见与成见,这使得他们难以真正做到君臣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可即便心中有千般无奈和万般忧虑,这些想法也只能被深埋心底,绝不敢轻易表露于外。

毕竟,若是将这番真心话摆到明面上来谈,恐怕不仅自身难保,就连自己的家人们都可能因此遭受无妄之灾,甚至牵连整个家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所以,哪怕再怎么焦急万分,也唯有默默忍受着这种憋屈与压抑,继续在表面上维持着那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的局面。

这两个人起初的时候,对于王浩这位越军中的后起之秀可是抱有极高期望的。他们认为王浩不仅年轻有为,而且军事才能出众,假以时日必定能够成为越国军队中的中流砥柱。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越王勾践却对王浩毫无好感,甚至可以说是颇为反感。

更糟糕的是,越国的大街小巷里竟然流传着一些关于王后雅鱼和王浩之间关系暧昧不清的谣言。

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王后雅鱼与王浩暗中私会、眉来眼去等等不堪入耳的情节。这些传言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它们还是渐渐地传到了勾践的耳朵里。

这下子,勾践对于王浩的厌恶之情愈发强烈起来。他觉得自己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哪怕只是一些无稽之谈,也让他感到颜面尽失。于是乎,勾践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王浩,并在很多决策上不再听取他的意见。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毕竟都只是些捕风捉影之事。仅仅因为这些没有真凭实据的流言蜚语就去怀疑和猜忌一位连吴国都为之忌惮的越国重臣,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啊!

如果勾践不能够明辨是非,被这些无端猜测蒙蔽双眼,那么最终受损的恐怕将会是整个越国的利益。

“哎,天不佑吾越国兮!历代越国先君呕心沥血方才有今日越国之局面,莫非越国倾覆便于今日乎?”灵姑浮一想到如今越国所面临的局面,面露愁容道。

“听闻大王为除去子越,竟暗中联络伍子胥埋伏吴军于吴国境内,子越此番乃死里逃生也。然吾深信,以子越赤子之心,断然不可坐视越国有难而不理哉!”诸稽郢宽慰道。

……

会稽越王宫,勾践在自己的寝殿里心烦意乱,他正焦急等待着范蠡的音讯。

此前,他派范蠡去与吴国方面交涉,想打消吴国方面举兵伐越的想法。

只见范蠡、文种二人并肩匆匆来到殿内,恭恭敬敬地对着勾践上前一揖道:“下臣拜谒大王!”

“免礼,如何?伍子胥如何说?”勾践迫不及待地问道。

两人对视一眼,文种率先开口道:“半月前,吴军大将展辰惨遭敌方斩杀,头颅不明去向。且彭蠡泽边,足足两百多吴军头颅磊筑而成'京观',此等场景令人观之毛骨悚然。”

“总之,阖闾闻讯勃然大怒,虽目下彼等尚不知此事系何人所为,然吴国君臣必料越国无法逃脱干系。”范蠡附和道。

勾践听到这话后,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梁骨直窜上来,瞬间让他感到头皮一阵发麻。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竟然如此凶狠残暴?两百多个吴国士卒的头颅被堆砌在一起,形成了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京观”!

只要稍微想象一下那个恐怖的场景,勾践就觉得不寒而栗。那些失去生命的头颅,有的可能还保留着临死前惊恐的表情,有的则已经面目全非,鲜血和脑浆混合在一起,散发出刺鼻的腥味。

这样的景象光是想一想就让人作呕,更别说亲眼目睹了。勾践深知,如果自己今晚闭上眼睛睡觉,脑海里肯定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座可怕的“京观”,到时候怕是要被噩梦缠身,难以入眠。

看起来,这一次和吴国那边的交流彻底陷入僵局,可以说是完败!阖闾对这次在彭蠡泽遭遇的惨痛失利以及展辰的不幸战死耿耿于怀,把这笔账一股脑儿地全都记到了越国以及越王勾践的头上。

吴国向来对南方广袤的土地垂涎三尺,欲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这种野心由来已久且从未停歇过。而此次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恰好成为了吴国向南扩张的绝佳借口。

要知道,勾践暗中与吴国相互勾结,共同设计谋害本国的重要大臣,这件事情一旦被揭露出来,必然会引起国内民众的极大愤慨和恐慌。

如此一来,吴越双方之间的矛盾愈发激化,战争的阴云已然密布,吴越两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无可避免。

“大王,'京观'此事可否为王浩所为乎?彼已归会稽,然于遇伏一事绝口不提,事出反常必有妖!”范蠡思索再三道。

勾践摆摆手道:“尔可有何证据乎?罢,既大战无法避之,为今之计唯有积极备战矣。寡人已命诸稽郢赴石门关巡查练兵之事,尔等二人需筹措粮饷也。”

\"唯!\"只听得两人齐声应道,然后深深地弯下腰去,恭敬地领受命令。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敢有丝毫懈怠。

尽管越国朝堂之上对于这场战争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但他们心里明白,无论怎样,吴越两国之间的这一场激战已经如箭在弦,无法避免。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吴国那气势汹汹的大军压境,此刻,他们所能采取的唯一策略便是倾尽全力、调动全国上下的一切可用资源,以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去抵御这来势凶猛的外敌入侵。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如果在此关键时刻有丝毫的懈怠,那么整个越国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34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