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储君

作者:自在飞花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章 初察农桑

书名:大唐储君 作者:自在飞花1 字数:2.8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4

在安南都护府稍作休整后,晨曦透过轻薄的窗纱,宛如细碎的金粉,悄然洒落在李承乾的寝室。他早早起身,窗外鸟儿欢快的歌声仿佛在催促着他开启对这片土地的深入探寻。与李延佑一同换上寻常百姓的服饰,李承乾身着一件素色麻衣,麻衣质地粗糙,却透着质朴的气息,头戴斗笠,斗笠边缘的棕绳随着微风轻轻晃动,脚蹬草鞋,每一步都带着踏实的触感,看上去与普通农家汉子并无二致。李延佑同样装扮,两人相视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对即将展开的走访的期待,从侧门悄然离开了都护府。

此时的安南,阳光正好,宛如一层金色的薄纱,轻柔地笼罩着大地。微风轻拂,带着淡淡的泥土芬芳和植物的清新气息。街道上已有不少行人,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乐章。卖早点的摊贩,热气腾腾的蒸笼里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卖布料的店铺前,色彩斑斓的布匹随风飘动。李承乾和李延佑混在人群中,沿着蜿蜒的小路朝着城外的农田走去。一路上,他们看到安南百姓生活平静,孩童们在街边嬉笑玩耍,纯真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悦耳,仿佛世间一切烦恼都与他们无关;老人们坐在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情,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也赋予了他们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和。

不多时,两人来到了一片广袤的农田。极目望去,土地肥沃得仿佛能捏出油来,一垄垄的稻田和玉米地错落有致,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翠绿的稻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律动;玉米植株挺拔,宽大的叶片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充满生机的田园乐章。田间的水渠纵横交错,清澈的水流潺潺流淌,滋润着这片土地。

李承乾和李延佑沿着田埂漫步,看到一位老农正弯着腰在稻田里劳作。老农头戴草帽,草帽上的麦秸已经有些发黄,却依然坚挺地为老农遮挡着阳光。身上的粗布衣衫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背上,勾勒出他那被岁月和劳作压弯的脊梁。李承乾走上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轻声打招呼:“老人家,您这稻子长得可真好啊!”

老农直起腰,用手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汗水顺着他那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土地里。他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两人,眼中透着朴实与憨厚,笑了笑说道:“是啊,今年这庄稼的长势,多亏了上头的好政策。前些年,官府组织兴修了水利,这灌溉方便多了,稻子能及时喝上水,自然就长得好。还有那些新的农耕技术,真是帮了大忙咯!”老农的声音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这片土地的温度。

李承乾饶有兴趣地问道:“哦?都有哪些新技术啊?”他微微俯身,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关切,仿佛是一个渴望知识的学子。

老农来了兴致,兴致勃勃地说道:“比如说那新式的犁具,比以前的好用多了,耕地又快又深。那犁铧锋利得很,入土轻松,能省不少力气嘞。还有那插秧的法子,学会了之后,稻子长得更齐整,通风透光好,收成也比以前多不少嘞。”老农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这些新技术是他最得意的宝贝。

李承乾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赞许,又问:“那您觉得现在这日子,还有啥不如意的地方不?”他微微皱眉,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仿佛能真切感受到老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老农叹了口气,脸上闪过一丝忧虑,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唉,虽说现在大多地方都好了,但咱这有些偏远的地方,水利设施还是不大够。就拿山那头的村子来说,他们那儿的田离水源远,水渠修得不好,一到旱季,庄稼就遭罪。要是能再多修些水利,让那些地方的地也能浇上水,那就再好不过了。”老农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盼,仿佛在向李承乾诉说着一个遥远而又美好的梦想。

李承乾眉头微皱,眼神变得更加深邃,关切地问:“那除了水利,在农耕上,您觉得还需要啥帮助不?”他向前一步,靠近老农,仿佛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老农心中的想法。

老农挠了挠头,思索片刻说道:“俺们还希望能有更多懂得新技术的人来给俺们指导指导。有时候,遇到些病虫害啥的,俺们也不知道咋整,要是有人能教教俺们,就不怕庄稼受灾了。而且这新法子虽然好,但有些地方俺们还没琢磨透,也想有人能多讲讲。”老农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那是对知识和更好生活的渴望。

李承乾认真地听着,将老农的话一一记在心里,眼神中透着坚定的决心。他看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农田,心中既为百姓因兴修水利和新技术而受益感到欣慰,又为偏远地区存在的问题而忧虑。

告别老农后,李承乾和李延佑继续前行。他们又遇到了一位正在给玉米施肥的中年农夫。中年农夫身材健壮,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闪烁着健康的光泽。李承乾走上前帮忙,一边熟练地将肥料撒在玉米根部,一边与农夫聊起来:“大哥,您这玉米看着长得真壮实啊!”

中年农夫咧嘴笑道,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笑容中充满了自豪:“哈哈,是啊,这多亏了官府推广的肥料,肥力足,庄稼长得好。这肥料施下去,就像给庄稼吃了顿好的,蹭蹭地往上长。”

李承乾趁机问道:“那您在种地过程中,有没有觉得不方便的地方呢?”他微微歪着头,眼神专注地看着中年农夫,仿佛想要捕捉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

中年农夫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擦汗,眉头微微皱起,思索了一会儿说:“就是有时候啊,这肥料的用量不好掌握,多了怕烧苗,少了又怕肥力不够。要是能有更详细的指导就好了。还有啊,这收割的时候,要是能有更省力的法子就更好了,每次收割都累得腰酸背痛的。现在这身子骨,不像年轻时候那么硬朗咯。”中年农夫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捶打着自己的腰,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神情。

李承乾点点头,与农夫又聊了一会儿,了解到更多实际的农耕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离开农田后,李承乾和李延佑站在高处,望着这片广袤的农桑之地。微风拂过,稻浪和玉米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李承乾神色凝重,对李延佑说道:“李爱卿,今日这一番走访,让朕看到了安南农桑的希望,也看到了不少问题。兴修水利和推广技术固然成效显着,但偏远地区的水利完善和全面的技术指导,还需我们加大力度啊。”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这片土地许下一个庄重的承诺。

李延佑躬身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回去后便着手安排,定不让陛下失望。臣会尽快制定详细的计划,改善偏远地区的水利设施,组织更多的技术人员为百姓提供指导。”李延佑的语气中充满了忠诚与决心,仿佛愿意为了实现李承乾的期望全力以赴。

李承乾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安南农桑繁荣发展的未来,说道:“农桑乃国之根本,安南土地肥沃,若能解决这些问题,必将为大唐的繁荣添砖加瓦。我们要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每一位百姓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承诺。”

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李承乾和李延佑带着对安南农桑发展的思考与决心,缓缓踏上回都护府的路,他们深知,改善安南农桑的重任,才刚刚开始,而前方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他们坚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绚烂的生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