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储君

作者:自在飞花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章 西南平叛令

书名:大唐储君 作者:自在飞花1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李承乾与太子李象结束了一路的行程,刚刚回到长安这座繁华的帝都不久,平静的朝堂便被一则来自西南的急报打破。那急报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长安城的宫墙之内,气氛陡然变得凝重起来。

李承乾正端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之上,身着明黄龙袍,袍上绣着的金龙在烛光的映照下仿佛要腾空而起。他眉头紧锁,手中紧紧握着那份加急奏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太子李象则恭敬地站在一旁,身着太子服,头戴紫金冠,神色同样严峻。

李承乾缓缓抬起头,目光看向李象,说道:“象儿,姚州发生叛乱,此乃大事。西南边陲,关乎大唐稳定,不可掉以轻心。”李象微微躬身,沉稳地回应道:“父皇放心,儿臣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姚州地处要冲,一旦叛乱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李承乾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如今之计,需尽快平息叛乱。蒙舍诏首领逻盛向来对大唐忠心耿耿,且姚州都督梁积寿也是能征善战之将。你可颁下手诏,命他们二人联合平叛。”李象眼神坚定,应道:“父皇圣明,儿臣这就去办。”

于是,太子李象匆匆来到自己的书房,铺开宣纸,研好墨汁,提笔写下手诏。他神情专注,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对此次平叛的决心。手诏写罢,李象仔细审阅一遍,确认无误后,盖上太子印玺。随后,他唤来一名干练的使者,严肃地说道:“你务必日夜兼程,将此手诏送往安南都督府,交给姚州都督梁积寿和蒙舍诏首领巍峰州刺史逻盛,不得有误。”使者单膝跪地,接过手诏,坚定地说道:“殿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南边陲,蒙舍诏部落内一片祥和。蒙舍诏首领逻盛身着华丽的彝族服饰,头戴象征着权力的头冠,正与部下们商议着部落的事务。他身材魁梧,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果敢。忽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营帐,禀报道:“首领,大唐使者求见。”逻盛微微一愣,旋即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快请。”

使者进入营帐,见到逻盛后,恭敬地行礼,说道:“巍峰州刺史逻盛接旨。”逻盛赶忙率众部下跪地。使者展开手诏,宣读道:“今姚州突发叛乱,危及大唐西南边陲。特命姚州都督梁积寿与巍峰州刺史逻盛,即刻联合平叛,务必迅速平息叛乱,保我大唐疆土安宁。钦此。”

逻盛接过手诏,心中暗喜,他觉得这可是天赐良机,既能彰显对大唐的忠诚,又可提升蒙舍诏在西南地区的威望。他站起身来,热情地款待使者,说道:“使者一路辛苦,请先去休息,好好享用些酒菜。”使者谢过之后,在侍卫的引领下离开。

逻盛转身,看着部下们,说道:“诸位,大唐有令,这是我们蒙舍诏为大唐效力的好机会。大家意下如何?”一名部下站起身来,大声说道:“首领,我们一直追随您,此次平叛,定当全力以赴!”其他部下也纷纷响应,士气高昂。

逻盛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我们即刻与姚州军队汇合。大家回去准备,明日一早便出发。”部下们领命而去,营帐内,逻盛独自站在地图前,仔细研究着姚州的地形和叛军的可能分布。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心中谋划着平叛的策略。

第二日清晨,朝阳初升,金色的阳光洒在蒙舍诏的营地上。逻盛身披战甲,手持长刀,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他的身后,是一支整齐排列的蒙舍诏军队,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准备奔赴战场。

与此同时,在姚州都督府,姚州都督梁积寿也接到了太子李象的手诏。梁积寿身着戎装,面色凝重。他深知此次平叛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迅速集结军队,准备与蒙舍诏的军队会合。

当蒙舍诏的军队行进到一处山谷时,逻盛勒住缰绳,停下马。他环顾四周,对身旁的将领说道:“此处地势险要,若叛军在此设伏,我们便会陷入困境。传令下去,让士兵们提高警惕。”将领领命而去。

不久后,蒙舍诏的军队与姚州的军队在约定地点顺利汇合。梁积寿见到逻盛,上前拱手行礼,说道:“久闻逻盛首领英勇善战,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此次平叛,还望我们携手共进。”逻盛还礼道:“梁都督客气了,我蒙舍诏受大唐厚恩,此次平叛,理当全力以赴。一切听凭梁都督调遣。”

两支军队合兵一处,士气大振。梁积寿站在高地上,看着眼前的大军,大声说道:“将士们!姚州叛乱,危及大唐百姓。我们肩负着平叛的重任,一定要奋勇杀敌,保我大唐边疆安宁!”士兵们齐声高呼:“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声音响彻山谷,震得树叶沙沙作响。

随后,梁积寿和逻盛开始商讨作战计划。他们摊开地图,仔细分析叛军的位置和兵力部署。梁积寿说道:“据情报显示,叛军主力集结在姚州城附近,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易守难攻。但我们也有优势,我们的军队士气高昂,且双方联合,兵力充足。我认为,我们可以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吸引叛军注意力;一路从侧翼迂回,切断他们的退路;另一路则悄悄绕到后方,突袭他们的营地。”

逻盛沉思片刻,点头说道:“梁都督此计甚妙。不过,侧翼迂回的道路崎岖难行,我蒙舍诏的士兵熟悉山地作战,这一路便由我们来负责吧。”梁积寿大喜,说道:“如此甚好,有逻盛首领亲自率领,我便放心了。”

商议已定,大军开始行动。正面佯攻的军队擂起战鼓,呐喊着向叛军冲去。叛军见状,立刻集中兵力进行抵抗。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逻盛率领蒙舍诏的军队沿着崎岖的山路,悄悄向叛军侧翼迂回。山路狭窄,两旁是陡峭的山崖,但士兵们毫无惧色,迅速前行。

当逻盛的军队迂回到叛军侧翼时,叛军毫无察觉。逻盛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叛军。叛军顿时阵脚大乱,纷纷向后撤退。此时,梁积寿率领的军队也从后方突袭叛军营地。叛军腹背受敌,顿时陷入绝境。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叛军终于被击败。姚州城的百姓们听闻叛乱被平息,纷纷走出家门,欢呼雀跃。他们夹道欢迎梁积寿和逻盛的军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梁积寿和逻盛站在姚州城楼上,看着欢呼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逻盛说道:“此次平叛能够成功,多亏了梁都督的妙计和将士们的奋勇杀敌。”梁积寿笑道:“逻盛首领过谦了,若不是蒙舍诏的军队熟悉地形,英勇善战,我们也难以如此顺利。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随后,梁积寿和逻盛联名写了一份捷报,派人送往长安。李承乾和太子李象收到捷报后,龙颜大悦。李承乾对李象说道:“象儿,此次平叛,你调度有方,梁积寿和逻盛也不负所望。这西南边陲,可保一时安宁了。”李象躬身说道:“父皇谬赞,儿臣只是谨遵父皇教诲。此次平叛成功,实乃大唐将士用命,蒙舍诏忠诚效力之故。”

经此一役,蒙舍诏与大唐的关系更加紧密,逻盛的威名也在西南地区传颂开来。而大唐的西南边陲,在经历了这场叛乱风波后,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安宁。长安城的宫墙之内,李承乾和李象望着西南的方向,心中满是欣慰,他们深知,只有边疆稳固,大唐才能继续繁荣昌盛,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59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