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储君

作者:自在飞花1 | 分类:军事 | 字数:84.1万字

第34章 迁都太和

书名:大唐储君 作者:自在飞花1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4

在蒙舍诏那宽敞明亮的营帐内,逻盛端坐在主位上,神色沉稳,目光中透着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与威严。皮逻阁恭敬地站在一旁,他身着一袭华丽而不失英气的服饰,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果敢。营帐外,微风轻拂,军旗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蒙舍诏一路走来的辉煌与沧桑。

皮逻阁微微躬身,打破了营帐内的宁静,说道:“父亲,孩儿近日对蒙舍诏的局势反复思量,有一要事想与父亲商议。”

逻盛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吾儿但说无妨。”

皮逻阁抬起头,眼中透着自信与远见,说道:“如今我蒙舍诏已统一六诏,虽初定大局,但吐蕃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为长久计,孩儿建议将都城迁至洱海西岸的太和城。”

逻盛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示意皮逻阁详细阐述。皮逻阁走上前,指着挂在营帐内的地图说道:“父亲您看,太和城依山傍水,西靠苍山,东临洱海,地势险要。苍山巍峨险峻,峰峦叠嶂,是天然的屏障;洱海浩渺无垠,水域宽阔,可作为防御的天堑。若将都城迁至此处,我们便可依托这苍山洱海天险,有效防御吐蕃的反扑,为蒙舍诏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逻盛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仔细端详着皮逻阁所指之处,良久,缓缓说道:“吾儿此计甚妙。迁都太和城,确实能在军事防御上占据极大优势。只是,迁都乃大事,涉及诸多方面,需从长计议。”

皮逻阁赶忙说道:“父亲所言极是。孩儿已考虑到这些,迁都虽工程浩大,但如今六诏初定,百姓渴望安稳,若能迁至如此险要之地,他们必定响应。且都城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至太和城后,我们可大力建设,吸引四方商贾,促进蒙舍诏的繁荣。”

逻盛面露欣慰之色,拍了拍皮逻阁的肩膀,说道:“吾儿思虑周全,有此远见,实乃蒙舍诏之幸。既然如此,此事便依你所言,着手筹备迁都事宜。”

得到逻盛的首肯,皮逻阁立刻全身心投入到迁都的准备工作中。他选派能工巧匠,制定详细的迁都计划,从宫殿的选址建造到百姓的迁移安排,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数月后,一切准备就绪。这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仿佛也在为蒙舍诏的迁都之喜而庆贺。太和城的旧址上,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工匠们吆喝着,齐心协力将巨大的梁柱竖起,宫殿楼阁如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建筑融合了六诏不同的风格特色,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尽显精美与大气。

在蒙舍诏的旧都,百姓们扶老携幼,带着简单的行囊,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纷纷响应迁移的号召。他们深知,迁都太和城是为了蒙舍诏更好的未来,也是为了自己能过上更安稳的生活。

一支长长的队伍缓缓向太和城进发,队伍中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有步行的百姓,还有满载着物资的马车。皮逻阁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穿梭在队伍中,不时安抚着百姓,确保迁移过程顺利进行。

“大家不要着急,路途虽远,但我们很快就能到达新的都城。到了那里,大家都会有更好的生活。”皮逻阁高声说道。

“皮逻阁将军英明!”百姓们纷纷回应,声音中充满了信任与感激。

终于,队伍抵达了太和城。此时的太和城,已初具规模。崭新的宫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宽阔的街道整齐规划,两旁的店铺也已开始陆续营业。百姓们望着这座充满希望的新城,眼中满是喜悦与憧憬。

在一片盛大而庄重的仪式中,南诏的都城正式迁至太和城。逻盛身着华丽的王袍,头戴王冠,端坐在高台上,接受着众人的朝拜。皮逻阁站在他身旁,神情庄重。

“今日,我蒙舍诏迁都太和城,此乃我蒙舍诏发展之新起点。愿我蒙舍诏在这苍山洱海的庇佑下,繁荣昌盛,千秋万代!”逻盛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太和城的上空回荡。

“蒙舍诏万岁!逻盛王万岁!皮逻阁将军万岁!”台下的百姓和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为首的使者手持圣旨,正是大唐皇帝李承乾派来参加新都乔迁大典的使者。

皮逻阁赶忙率众迎接。使者翻身下马,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蒙舍诏迁都太和城,朕心甚喜。望逻盛父子能以此为基,保境安民,与大唐携手,共守西南边陲。朕特遣使者前来,以表祝贺之意。钦此!”

逻盛和皮逻阁跪地谢恩,说道:“谢陛下隆恩,我父子定不负陛下厚望,为大唐守好西南!”

使者笑着扶起逻盛父子,说道:“逻盛王、皮逻阁将军,陛下十分重视蒙舍诏的发展,此次迁都意义重大,愿蒙舍诏在新都城蒸蒸日上。”

逻盛微笑着说道:“有陛下的支持,我蒙舍诏定当努力。还请使者回去转告陛下,我蒙舍诏对大唐的忠心,日月可鉴。”

大典结束后,太和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百姓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美食飘香。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蒙舍诏的未来。

在新建的宫殿内,逻盛和皮逻阁望着窗外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父亲,如今都城已迁,我们当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蒙舍诏的经济、文化,让六诏之地更加繁荣。”皮逻阁说道。

逻盛点头说道:“不错,这正是我们接下来的重任。有了太和城这一天险为凭,我们更要好好治理蒙舍诏,不辜负大唐的期望,也不辜负六诏百姓的信任。”

从此,太和城成为蒙舍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逻盛和皮逻阁的治理下,蒙舍诏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苍山洱海见证着蒙舍诏的崛起,也见证着皮逻阁这位年轻领导者的雄心壮志与卓越才能。而蒙舍诏与大唐的关系,也在这新都的建立中,变得更加紧密,共同守护着西南这片广袤的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和城越发繁华。街道上,来自各地的商贾云集,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商品和文化,与蒙舍诏本地的特色相互交融。店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有精美的手工艺品、珍贵的药材、华丽的丝绸等等。

在太和城的集市上,一位来自中原的商人正与一位蒙舍诏的商贩讨价还价。中原商人操着一口流利的官话说道:“老板,你这茶叶虽好,但价格实在太高了些,能否便宜一点?”

蒙舍诏商贩笑着用不太标准的官话回应道:“客官,我这茶叶可是苍山脚下特产,别处可没有这般品质,已经是最低价了。”

两人你来我往,最终达成了交易。这样的场景在太和城随处可见,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蒙舍诏的年轻人开始学习中原的诗词歌赋,而中原的工匠也从蒙舍诏学到了独特的手工艺技巧。

皮逻阁深知教育对于蒙舍诏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他在太和城大力兴办学校,邀请各地的学者前来授课。学校里,孩子们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学习骑射、兵法等技能。皮逻阁时常来到学校,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为蒙舍诏的未来贡献。

在皮逻阁的努力下,蒙舍诏的经济不断发展,文化日益繁荣。而太和城,这座依山傍水的都城,也成为了西南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四方来客,见证着蒙舍诏一步步走向辉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