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储君

作者:自在飞花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章 兴学固边关

书名:大唐储君 作者:自在飞花1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次日清晨,安南的天空澄澈如洗,阳光宛如灵动的精灵,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碎金。李承乾身着一袭素色锦袍,那锦袍质地精良,随着他的步伐微微摆动,似水波轻漾。头戴乌纱帽,身姿挺拔,每一步都尽显帝王的沉稳与威严。李延佑身着官服,神色恭敬,亦步亦趋地跟在一旁。二人并肩朝着当地学府走去,一路上,市井的喧嚣声如潮水般渐渐退去,学府那宁静而庄重的轮廓在绿树掩映中愈发清晰,仿佛是尘世中一座知识的圣殿。

当他们踏入这充满书香气息的学府,朗朗的读书声犹如美妙的乐章,瞬间萦绕在耳畔。只见学子们正襟危坐,专注地诵读着经典。他们的脸庞虽带着几分质朴,衣着也颇为朴素,但眼中却闪烁着对知识的热切渴望,那光芒犹如点点繁星,璀璨而动人。李承乾的目光中不禁流露出赞许之色,他轻轻踱步,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专注与宁静。

此时,一位夫子模样的老者,身着洗得有些泛白的灰布长衫,手持一卷略有磨损的书卷,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缓缓走来。他看到李承乾和李延佑,先是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旋即反应过来,赶忙整了整衣衫,恭敬地躬身行礼:“不知陛下与大人亲临,老夫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李承乾微笑着抬手示意老者起身,语气温和地说道:“夫子不必多礼。朕今日前来,正是想看看这安南的学府,了解学子们的学习情况。”

夫子缓缓起身,神色中带着几分敬意,说道:“陛下心系安南教育,实乃学子之幸,安南之福。只是,如今这学府着实面临诸多困境。”

李承乾微微皱眉,眼神中满是关切,问道:“哦?但说无妨。”

夫子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流露出忧虑之色,说道:“陛下,这教育资源实在匮乏。学府中的书籍数量有限,许多经典着作仅有寥寥几本,学子们只能轮流借阅,常常为了一本书要等上许久,实在难以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需求。而且,笔墨纸砚等文具,也时常短缺,学子们时常因为缺少这些基本的学习用具而发愁,学业也因此受到诸多不便。”

李承乾神色凝重,微微点头,示意夫子继续说。

夫子接着说道:“再者,师资力量也甚是薄弱。学府中真正精通经史子集的夫子数量不多,且大多已年迈,精力大不如前。年轻一辈的夫子,虽有学识,但教学经验尚浅,在传授知识时难以深入浅出,导致学子们理解起来颇为吃力,所能汲取的知识也大打折扣。”

李承乾转头看向李延佑,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之色,说道:“李爱卿,教育乃国之根本,犹如大厦之基石,安南要实现长远发展,教育必须先行。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李延佑赶忙躬身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也深知教育之重要。只是,此事千头万绪,还需从长计议。”

李承乾又与夫子交谈了许久,详细询问了学子们的课程设置、学习进度以及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情况。之后,他招来当地的教育官员。

这位官员听闻陛下召见,神色紧张,一路小跑匆匆赶来。见到李承乾,他“扑通”一声跪地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陛下万安,不知陛下召见,所为何事?”

李承乾神色严肃地说道:“朕今日深入了解了学府的情况,教育资源匮乏、师资不足,你们身为教育官员,平日里对此想必也有所察觉,可有何想法?”

官员额头微微冒汗,心中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等也一直在为此事忧虑。只是安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筹集资源颇为不易。而且本地人才有限,想要提升师资力量,困难重重啊。”

李承乾微微摇头,神色愈发凝重,说道:“困难虽有,但不能成为忽视教育的理由。安南少数民族众多,唯有普及大唐文化,方能更好地统一这一地区,确保边关的稳定与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若教育之事处理不好,谈何发展,谈何稳固?”

李承乾略作思索,接着说道:“朕以为,可从两方面着手。其一,调拨一批书籍、文具等物资,充实学府。同时,鼓励当地富户捐赠,对捐赠者予以嘉奖。其二,从大唐内地选派优秀的夫子前来任教,传授知识与文化。并且,在本地选拔有潜力的学子,送往内地深造,待学成归来,为安南教育贡献力量。”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此时,一名叫阿明的学子引起了李承乾的注意。阿明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尽管衣服破旧,但却干净整洁。他眼神清澈而坚定,紧紧盯着书本,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李承乾走到他身边,亲切地问:“孩子,你在这里学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阿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紧张,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陛下,我们都很想多学知识,可书太少了,有时候为了一本书要等好久。而且,有些夫子讲的东西,我们理解起来很吃力。就像昨天夫子讲的《论语》中的一段,我琢磨了好久都没明白。”

李承乾听后,心中满是感慨。他轻轻拍了拍阿明的肩膀,说道:“孩子,你放心,朕一定会让你们有更多的书读,也会有更好的夫子来教你们。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安南做贡献。”

阿明眼中闪着泪光,用力点头:“陛下,我一定会努力的!我以后想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都能轻松学到知识。”

李承乾又对夫子和官员说道:“就以阿明为例,这样有志向的孩子不少,我们不能辜负他们。”

夫子说道:“陛下,其实本地也有不少有才学的人,只是没有途径施展。比如,有位名叫阿福的年轻人,自幼饱读诗书,只是家境贫寒,无缘走上仕途,也没能在学府任教。”

李承乾眼睛一亮:“这倒是个思路,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经过培训,充实到师资队伍中。让他们既能施展才华,又能为本地教育出一份力。”

官员赶忙记录下来,表示马上落实。

之后,李承乾与李延佑又来到了学府的藏书阁。藏书阁陈旧狭小,光线昏暗,书架上的书稀稀拉拉,有些书籍的纸张已经泛黄,边角也磨损得厉害。李承乾看着这一切,心中暗下决心要改变现状。

回到都护府,李承乾立即着手安排。他先是修书一封,送往长安,言辞恳切地请求选派优秀夫子前来安南,信中详细阐述了安南教育的现状和需求。同时,让李延佑统计所需书籍和文具的数量,安排专人采购调配,要求务必保证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对于鼓励富户捐赠,李承乾亲自参与制定嘉奖方案。他提出,捐赠达到一定数量的富户,可以在府衙获得表彰,其子弟在入学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利,还会在当地的集市上为捐赠者设立专门的摊位,减免一定期限的摊位费用。

在选拔本地学子送往内地深造一事上,李承乾要求务必公平公正,制定详细的选拔标准,从学识、品德、志向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选拔出真正有潜力的苗子。

数日后,第一批捐赠物资开始陆续抵达学府。看着崭新的书籍和文具,学子们欢呼雀跃。阿明抱着一本期待已久的《诗经》,书页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他轻轻抚摸着封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李承乾看着学子们的样子,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深知,教育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坚持不懈,安南的未来必将充满希望。而通过教育普及大唐文化,也定能让这片土地与大唐更加紧密相连,稳固边关,让安南成为大唐南方边疆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25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