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储君

作者:自在飞花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章 六诏谋略

书名:大唐储君 作者:自在飞花1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晨曦微露,安南的天空宛如被轻纱半掩的瑰丽画布,橙红色的霞光如灵动的笔触,肆意挥洒,为这片大地染上了一层梦幻而庄重的色彩。李承乾身着一袭玄色劲装,外披一件金色镶边的披风,金线绣就的云纹在晨光中闪烁着熠熠光辉,仿若流动的星辰。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帝王威严。

大都督刘延佑身着厚重的铠甲,铠甲上的鳞片紧密相扣,闪烁着冰冷而锐利的金属光泽,仿佛是一层坚不可摧的护盾。腰间悬挂的长剑,剑柄上镶嵌的宝石在阳光的轻抚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恰似隐匿着无尽的力量。他神色凝重,步伐沉稳有力,快步走到李承乾面前,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万事俱备,可即刻启程前往与六诏相邻的军事要塞视察。”

李承乾微微点头,眼神如鹰隼般锐利而坚定,沉声道:“好,出发。六诏局势错综复杂,这相邻的军事要塞乃大唐南疆的关键屏障,关乎边疆安危,容不得有丝毫懈怠。”

二人带领一众侍卫,飞身上马。骏马嘶鸣,扬鞭疾驰,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向着军事要塞奔腾而去。一路上,安南的山水风光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眼前铺陈开来,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田野村庄错落有致。然而,李承乾和刘延佑却无心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他们的心中沉甸甸地装满了对六诏局势的忧虑与责任。六诏,如同悬在大唐南疆上空的一片阴云,随时可能酝酿出狂风暴雨,威胁着边疆的和平与安宁。

不多时,众人抵达军事要塞。这座要塞宛如一头沉睡的巨兽,依山而建,城墙高大厚实,由一块块巨大的青石堆砌而成,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坚固如初,散发着古朴而雄浑的气息。城墙上的士兵们身着整齐划一的铠甲,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他们手持兵器,神情警惕,目光如炬,时刻注视着远方,仿佛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大唐的每一寸土地。

看到李承乾等人到来,守将赶忙迎上前,“噗通”一声跪地行礼,声音响彻云霄:“末将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承乾目光如电,落在眼前的守将身上,沉稳地说道:“起来回话,给朕详细讲讲此处的兵力部署。”

守将迅速起身,身姿挺拔,恭敬地汇报道:“回陛下,此要塞共有驻军两千余人,皆是从安南都护府常备军中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士。都护府常备军共4200人,驻扎在都护府治所交州,此地作为与六诏相邻的咽喉要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故而驻守重兵,以应对一切可能的突发情况。”

李承乾微微皱眉,迈着沉稳的步伐沿着城墙缓缓踱步,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势,山川走势、关隘布局皆尽收眼底,一边问道:“这两千余人,面对六诏可能的异动,是否足够?朕听闻安南都护府总兵力有人,其他兵力又是如何调配的?”

刘延佑紧跟在李承乾身后,躬身回答道:“陛下,这人包括安南都护府及其下属的岭南五府经略使的总体兵力。其中,安南经略使管辖4200人,正如守将所言,部分精锐驻守于此。其他经略使如桂管、容管、邕管等分别管辖1000至700人不等,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拱卫着大唐南疆的安全。”

李承乾停下脚步,目光越过城墙,凝视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那里,便是六诏所在的方向。他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六诏之地,部落众多,情况复杂。西洱海地区如今已形成六个主要部落,统称‘六诏’,包括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及蒙舍诏。因蒙舍诏位于最南端,故而又称‘南诏’。这些部落乃是彝族和白族先民的主要聚居地。我大唐对六诏的控制较弱,目前主要通过羁縻政策维持着一种较为松散的联系。六诏尚未统一,各诏皆独立发展,我大唐也未直接介入其内部事务。但如今,蒙舍诏在六诏中逐渐壮大,已出现南诏与其他五诏的局部竞争态势。若要平定六诏,诸位有何良策?”

此时,一位身形魁梧的军事高层官员上前一步,抱拳拱手,朗声道:“陛下,末将以为,六诏部落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矛盾错综复杂。我军可先采用分化瓦解之策,深入了解各部落之间的恩怨情仇、利益纠葛。扶持亲唐势力,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使其在六诏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进而孤立那些对大唐怀有异心的顽固之辈。如此,可逐步削弱六诏的整体实力,分化他们的联盟,为我大唐掌控局势创造有利条件。”

李承乾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位官员神情严肃,接着说道:“同时,军事威慑万不可忽视。此地要塞驻军虽皆是精锐,但数量可适当增加。六诏之地地势复杂,山川险阻,若有叛乱迹象,我军需能迅速集结优势兵力出击。以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让六诏各部深刻认识到与大唐为敌的后果,使其不敢轻易妄动。在关键的战略要地,增设烽火台与岗哨,构建严密的预警体系,确保我军能第一时间掌握六诏的军事动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刘延佑也上前一步,神色坚定地说道:“陛下,末将赞同此策。此外,还可加强与周边部落的合作。六诏周边尚有一些小部落,他们与六诏各部或多或少存在着利益关联。我军可与这些部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许以一定的利益,让他们成为我大唐在六诏周边的耳目。一旦六诏有叛乱迹象,周边部落可截断其退路,断绝其外援,使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如此,我军便能在平叛过程中占据主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李承乾转头看向刘延佑,目光中透露出深思熟虑后的审慎,问道:“那在安抚百姓方面,你有何想法?毕竟战乱一起,受苦的还是百姓。我大唐以仁治国,平定六诏,不仅要靠武力,更要让百姓归心。”

刘延佑思索片刻,表情认真地说道:“陛下,可在边境地区大力推行一些惠民政策。六诏之地多山,农田灌溉多有不便,我大唐可派遣工匠,帮助当地百姓兴修水利设施,引渠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的生活富足起来。此外,还可设立学堂,传播我大唐的文化知识,让百姓了解大唐的礼仪教化,感受大唐的恩泽。如此一来,即便六诏有人想煽动叛乱,百姓也不会轻易响应,反而会成为我大唐平定六诏的有力支持。”

李承乾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平定六诏,武力只是手段,让百姓归心才是根本。诸位还要多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思考长治久安之策。我大唐疆域辽阔,每一寸土地、每一位百姓都至关重要。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征服六诏,更是要让这片土地真正融入大唐,成为大唐繁荣昌盛的一部分。”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眼神中透露出对李承乾的敬佩与忠诚,以及对平定六诏、维护大唐边疆稳定的坚定决心。

李承乾又在要塞内仔细视察了一番,他走进士兵们的营房,查看了他们的居住环境,看到营房整洁干净,士兵们的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心中感到一丝欣慰。在粮草储备库,他看到堆积如山的粮草,每一袋都封装严密,保存完好,确保了军队在战时的物资供应。兵器库中,各种兵器寒光闪烁,长枪、大刀、弓弩等一应俱全,且保养良好,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看到这一切,李承乾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但他深知,平定六诏并非易事,还需要精心谋划,步步为营。

离开要塞时,李承乾再次望向六诏的方向,目光坚定而深邃,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妥善处理六诏问题,确保大唐南疆的和平与稳定。而此次视察与探讨,也为平定六诏的大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场关乎大唐边疆命运的宏伟谋划,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展开,如同黎明前的曙光,虽未完全绽放,但已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与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210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