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谍战风云录:大宋

作者:香菇草莓牛肉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2章 再进萧府(六千大章)

书名:谍战风云录:大宋 作者:香菇草莓牛肉酱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东京城外

经过半个月的颠簸,张义这些人终于看到了阔别已久的东京城。

“老爷爷,我先走了啊。”

不等老太监答复,张义就带着梁丰和徒弟韦豹脱离了队伍,骑着马向着大柳树村跑去。

老太监心中大急,忙转身大喊:“你给咱家回来!还要进宫面见官家呢!”

“改天再说吧。”归心似箭的张义,哪有时间跟老太监啰嗦,头也不回的就跑了。

等张义回到了庄子,曹管家等人立即迎了上来,尤其是曹管家,挺大的岁数还哭了一鼻子。

“少爷,老奴,老奴以为见不到你了。”

这一幕也弄得张义鼻子酸酸的,拍了拍对方肩膀:“行了,我这不是平安回来了吗?”

在把韦豹向众人做了介绍以后,张义转头四望,没看到梅有财一家。打听了才知道,梅有财一家早在一个月前已经搬出庄子,回城里重新开蛋糕房去了。

“少爷,老奴这就让人去烧水,您先泡个澡解解乏。”

“好,有劳了。”

“少爷,您这么说,可是折煞老奴了。”

等曹管家走后,张义才把韩老四和姜老八叫到身边。

“我离开这段时间,庄子里没什么事吧?”

韩老四摇了摇头:“郎君,您走的这段时间,吴提点特意安排了一些人守在村口,就防着一些宵小过来捣乱。所以,庄子里这段时间倒也平静。”

不等张义再说些什么,姜老八开口说道:“倒是济阳郡王府那边,几次遣了人过来,说是如果知道郡主的下落,最好早点报过去,免得以后见面的时候,面皮上难看。老奴通过以前的关系打听了一下,听说……,听说王妃因此发了很大的脾气。”

张义听了这个消息,心里苦的直咧嘴,这是认定了自己拐跑了她家闺女啊。

这时,院门被人推开,就见郑老五从外面走了进来。

“郎君,最近三四天,每天都有一个自称陈学武的来郡王府找你,说是老家有急事,让你得到消息,尽快去找他。”

张义一挑眉,老家?难道是析津府那边出事了?

半个时辰后,还没来得及休息的张义,就从镖局后门溜了进去。

“公子!你可算是来了!”陈学武神情焦急的说道。

张义随便找把椅子坐下,就出言解释:“我陪着府里的主事去外地办差了,这不是刚回府吗,听到你留的口信,就跑赶来了。”

陈学武接过下人端来的茶水,就挥手让那人出去。

等他来到张义身边坐下,这才低声说道:“几天前来的消息,说是寿喜公公得了重病,他老人家希望您尽快赶回析津府。”

张义大吃一惊:“什么!!!他老人家得了重病?知道什么病吗?”

陈学武摇了摇头:“信使没说啊,只说找到您以后,让您尽快赶回去,回去晚了恐怕……。”

尽管对方没说恐怕什么,但张义也能猜到。

想到那位对自己如至亲的老人,瞬间二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浮现心头,这让自问心硬如铁的张义,也不禁眼圈发红。

“老陈,你帮我备好马匹,我先回郡王府请个假,就赶回析津府。”

“好,公子,我这就去安排。”

郡王府

处于暴怒状态的王妃是轻易没人敢招惹的,哪怕是夫君曹佾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此时的王妃单手叉腰,另一手的食指在曹宇婷脑门上上下翻飞。

“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是吧?啊?一个女孩子家家的,竟敢只身一人跑那么远,中途要是遇到歹人怎么办?你要有个三长两短,还让不让我和你爹活了?!!!”

说着说着,王妃眼圈开始泛红,声音也带着哽咽。

曹宇婷对于老娘的数落,也只能表现出一副老实认错的样子。

曹佾到底是心中不忍,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闺女都知道错了。你就不要……。”

“你给我闭嘴!!!”

谁知道,他刚说到一半,王妃就扭过头大吼一声,吓的曹佾浑身一激灵。

“闺女都是被你惯坏的,一会儿我再找你算账!!!”

正当王妃要继续教训闺女的时候,大管家在门外禀告:“郡王,王妃,那个张义在府门外求见。”

曹宇婷心中一喜,解围的来了。刚要张嘴说些什么,就被老娘凶狠的眼神憋了回去。

王妃咬着牙说道:“好啊!好!罪魁祸首来了,倒省的我派人去抓他了!管家!让那小子进来!!!”

曹宇婷心里一苦,慌忙扭头看向老爹曹佾,希望对方能劝说两句。

此时的曹佾则仰头看着房顶,似乎在思考什么人生大事。

走进正堂的张义,就感觉气氛不对。只是,心里存着事情,也来不及多想。

“小侄张义,见过郡王,王妃,郡主。”

等了片刻不见人搭理,他就偷眼向上面看去。

只见王妃嘴角正挂着冷笑,而一旁的女朋友曹宇婷,也在拼命给自己使眼色。

不等他再说些什么,王妃已经朗声说道:“来人啊!”

话音刚落,就从门外走进来两名老供奉,其中一个还是郑老五。

王妃指着张义说道:“把这个勾引郡主的浪荡子,给我押到宗正寺去。”

张义心里一惊,自己干啥了?还至于惊动宗正寺?

“王妃,小子……。”不等他说完,两名老供奉就如狼似虎的扑了过来。

见此,曹宇婷也怒了,一个箭步就冲了上来,瞧准了郑老五腰眼就是一脚,直把对方踹的一个趔趄倒在地上,挣扎半天也站不起。

另一个老供奉见此,连忙看向上座的王妃。

张义却没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慌忙说道:“王妃,小子是来告辞的。辽国那边有些急事,需要小子尽早赶过去。”

说完,就眼巴巴的看着王妃。

王妃闻言,却是冷笑一声:“哼,我不管你有什么差事,总之……。”

她话说到一半,就听一声咳嗽,循声望去,正是自家夫君。

别看王妃在家里厉害惯了,现在当着外人的面,还是要给夫君留些脸面的,当即就闭上嘴。

曹佾也是知道些隐秘事情的,听说张义有事要赶到辽国,就知道自己不能不说话了。

“咳,张义,你不是刚回来吗?怎么又去那边,又是皇城司指派你去的?”

“这次不是皇城司的差事,是辽国那边有个……,有个长辈病重,急招小子回去。”

曹佾轻蔑一笑:“行啊,小子,没看出来啊,你在辽国还有长辈?”

这些人里面,要说最了解张义的非曹宇婷莫属,她试探着问道:“张义,你说的长辈是寿喜吗?”

张义点了下头:“是,刚才陈学武说,寿喜病危,传了消息过来,让我尽快赶回去。”

曹宇婷若有所思的点了下头:“那你去吧,我知道了。”

张义会心一笑,无声的比划了一个嘴型:等我。

曹宇婷笑颜如花的点了下头,也学着对方的样子无声说道:注意安全。

不等王妃发作,张义就转身走出了房间。

紧接着,张义又来到了大宅,把事情告诉了老太监,就当做备案了。

“寿喜重病?”老太监转头看向一旁的小六。

小六若有所思的说道:“析津府最近传回来几个消息,倒是提到萧府这些日子,频繁有郎中出入。只是那些郎中口风紧的很,下面的人也没打听出个所以然来。”

老太监蹙眉说道:“张义,要不……,要不你写封信回去?先问明情况,再决定也不迟啊。”

张义心中大急,他和寿喜虽属不同阵营,但对方对待自己却无微不至,如至亲一般。如今对方得了重病,自己怎能不赶回去?

老太监做出这个决定也是迫于无奈,如果放在以前,张义只需一句话,他也就答应了。只是,今时不同往日,矿场一战,让他深刻了解了火药的威力和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他是真怕张义再有个什么闪失,那自己真不知道如何向主子交代了。

几番争执过后,老太监也只能选择无奈退让,毕竟腿长在张义身上,就算自己下了严令,可是以对方的性子,张义真要走的话,自己还也留不住。

打定主意后,老太监就从身后的架子上抽出一本册子。简单的翻找了几页,就说道:“你还记得之前的李涯吧?如今他在天王寺附近,开了一家售卖香烛祭品的店铺,你要有事或者遭遇危险,可以去哪里找他。”

顿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咱家也会给他传去消息,让他全力配合你。”

五日后,析津府萧府。

骑在马上的张义,还没等胯下骏马停稳,就翻身跳了下来。

门子连忙走下台阶,见到张义先是一愣,随后才露出笑容:“则成回来了。”

张义乖巧的打了声招呼,就把马缰绳丢给了对方,自己则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去了后院。

等推开寿喜居住的房门,就见萧思礼坐在床边,正在和躺在病床上的寿喜说着什么。

“则成,回来了?”萧思礼点了下头。

张义却没心思搭理对方,草草行了一礼,就几步来到床前,查看寿喜的病情。

当看到脸色苍白,双目无光的寿喜,张义不禁眼圈一红:“老爷爷,您这是怎么了?”

一旁的萧思礼叹了口气,就借机起身,默默走出房间。

此时的寿喜,就犹如行将就木的老人一般,伸出手颤颤巍巍的抓住张义伸过来的手。艰难挤出一丝笑容,有气无力的说道:“则成回来了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张义仔细打量了半天,这才开口询问:“老爷爷,郎中怎么说?”

寿喜摇了摇头:“咱们不说这些,让老夫好好看看你。”

在张义脸上打量良久,他才缓缓摇头:“这才多长时间啊,怎么黑成这个样子,也瘦了好多,脸上的肉都没了。”

二人又说了几句话,见寿喜精力有些不济,就安慰了几句,让对方多休息,等一会儿再过来陪对方说话。

等他走出房间,就看见萧六已经等在门外。

不等他上前说话,萧六就先指着萧思礼书房的方向,示意老爷要找他说话。

“六爷,最近府里还好?”走在花园的路上,张义也是没话找话。

谁知,萧六苦着脸摇了摇头:“不好,很不好。”

“怎么了?还有啥事能难住六爷您的?”

萧六看书房就在前面,就低声说道:“等你见了老爷吧,回头咱们再聊。”

等张义走进书房,这才恭敬的向对方行了一礼。

萧思礼先是打量了张义一番,这才指着一旁的椅子,示意对方坐下说话。

与萧思礼这只老狐狸单独说话,张义是存了十二分的警惕。就连落座,也只敢用半个屁股,以示对老爷的尊重。

这副谦卑的样子,也是赢得了萧思礼的好感,微笑说道:“我当你小子,跑出去这半年,玩疯了呢。没想到,还记得府里的规矩。”

张义连说不敢,又表了几句忠心,才算敷衍过去。

不等萧思礼开口,他先蹙眉问道:“老爷,寿公公到底得的什么病啊?”

说起寿喜的病情,萧思礼就长叹了一口气:“几个郎中都说是冷热重症。”

张义对中医了解的不多,不知道这个冷热重症是什么。于是出言问道:“既然郎中能诊出病症,应该就能开方子治疗吧?”

谁知萧思礼又叹了口气:“方子倒是开了不少,只是见效不大。刚才你也看见了,这才半个月的时间,好好的一个人就被弄成这副样子。”

随后就话音一转,问起了之前抢劫西夏商队的一些细节。

对此,张义心中早有定数,也能做到有问必答。

萧思礼又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开口问道:“我倒是想起来了,你和陈学武是不是在东京城也合作过,暗杀过一些西夏人啊?”

对于两国秘谍在东京城的一些私下较量,没什么好隐瞒的,严格说起来也算他的一项功劳。就在脑子里整理了一下语言,将事情的始末缘由讲述了一遍。

萧思礼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有谋略,有胆识,干的不错。”

随即就话音一转:“行吧,既然回来了,就先照顾照顾寿喜吧,这些日子他可是没少在我面前念叨你。”

张义连忙乖巧起身,恭敬行了一礼,刚准备走出房间,就想起萧六刚才说的话。

于是,试探着问道:“老爷,小子刚才听箫管家说,府上遇到了什么难处?要是需要小子出力的话……。”

萧思礼显然没有谈这个话题的兴趣,不等张义说完,就出言打断:“你无需管这些,照顾好寿喜就行了。”

见此,张义也不好再出言询问,只能倒退着走出房间。

只是,刚来到花园里,就听见寿喜小院的方向,传来阵阵的大呼小叫之声。

等他迈步进了小院,就见一个个丫鬟仆妇,从寿喜的房间里进进出出,脸上均是一副慌张焦急的神态。

张义连忙推开众人,抢步走进房间。

只见病床上的寿喜,正缩在厚重的毛毯下面瑟瑟发抖。

“老爷爷,您这是怎么了?”

此时的寿喜,面色相比之前更苍白了些。看着病床旁的张义,也只是强忍病痛,颤抖着说道:“老,老,老夫,没,没事。”

与此同时,府里的郎中也背着药箱跑进了房间。

张义慌忙让开位置,让郎中给寿喜诊脉医治。

谁知,郎中也只是看上了一眼,就摇头叹气的说道:“这可怎么得了啊,比之前又加重了些。”

张义伸手拉住郎中的衣袖:“段叔,你就别念叨了,赶快开药啊。”

郎中也是认识于则成的,低声解释:“则成,寿公公这个病实在凶险,老夫已经绞尽脑汁,也没找到治疗的法子。”

张义看了眼病床上的寿喜,又转头看向郎中:“段叔,不是说冷热重症吗?既然知道病因了,就该有对应的方子吧?”

郎中眼中闪过一丝不忍,拉着张义来到外面,这才低声说道:“则成,并不是所有病都有方子可医的,就拿这冷热重症来说,就是无药可治。完全靠病患自己扛过去,医者也只能开些滋补的方子,让病患不至于伤到根本。患者年轻还好些,可寿公公都六十多了,这……,实在是……。”

此时,从房间里面跑出一个丫鬟,神色慌张的对着郎中说道:“段郎中,不好了,寿公公又开始热了。”

郎中脸色一变,就抛开张义,自己跑进了屋里。

张义见此,也只能跟着对方重新返回到病床前。

只见原本盖在寿喜身上的毛毯,已经被其掀开,此时正撕扯着贴身的亵衣,口中还一个劲的喊热。

当张义见到这一幕,在担心之余脑海里也想起了什么。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就站在郎中身旁轻声问道:“段叔,您说的冷热重症,是不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啊?”

郎中都没正眼看他,只是斜睨了一眼就说道:“冷热重症,当然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了。亏你还跟着先生读过几天书呢。”

听到这个解释,张义心中了然,终于知道寿喜得的什么病了,这放在后世就是疟疾啊。

疟疾?青蒿素?屠先生?

没有青蒿素,青蒿也是可以的吧?无非就多吃点呗。

当即,张义就跟郎中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谁知,郎中听了张义的治疗方法,一脸茫然的问道:“青蒿能治冷热重症?老夫怎么从未听说过?则成,你从哪本医书上看来的?”

小爷自己写的总行了吧!

郎中以为张义被自己问的哑口无言,不禁出言劝道:“则成啊,老夫知道你心中焦急,可越是得了重病,就越不能急躁。病急不能乱投医,这个道理懂不?”

张义狠狠的白了对方一眼,转身就向外走去。

等他再次回到府里,怀里已经抱了一大捧的青蒿。

“李叔,您这里有石臼吗?”

走进厨房的张义,就看见李山正带着徒弟在灶膛旁忙碌。

闻言,李山转回头,先是一愣,就惊喜的说道:“则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等张义讲明了原因,李山也是感叹说道:“这人都有命数啊。”

随后,才想起石臼的事情,指着一旁的木架说道:“石臼在最下面呢,你自己拿。”

片刻后,张义就把洗干净的青蒿,一点一点的放进石臼里砸烂。然后又用纱布,挤出里面的汁水。

这时,李山好奇凑了过来,用鼻子闻了闻:“则成,你这是干啥呢?”

张义手下不停,嘴上解释:“我给寿公公做药呢。”

“就这?”李山指了下一旁还没有砸烂的青蒿。

见对方点头,李山才一脸担忧的说道:“则成,你心情急切,李叔能理解。可是治病这种事吧,还是要交给郎中才好。”

见对方要说话,他连忙伸手止住,继续劝说:“则成,万一,叔说的是万一啊,万一你把寿公公吃出个好歹来,甚至因此丢了性命。你想过后果吗?”

张义知道对方是一片好心,也就耐着性子解释:“李叔,谢谢您的好意。小子是这么想的,首先,寿公公得的病,小子小的时候,在村里是见过的,后来也是一个游方郎中给病人喂的这个,才给治好的。其次呢,这个青蒿通常被穷苦人当做野菜吃的。小子寻思着,寿公公的病就算吃不好,至少也吃不死吧。所以,小子就想着试试。”

李山听完这番讲述,简直有些哭笑不得,啥叫吃不好也吃不死啊。

当即又劝说了几句,见张义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劝。只能嘱咐对方,最好先端着这碗“药汁”去问问郎中,看对方怎么说。

张义心说:对方肯定是不能同意的,真要把寿喜吃死了,这个锅算谁的?

整整一炷香的时间,通过张义不懈的努力,终于凑了一碗青蒿汁出来。

感谢了李山过后,就端着这碗药,去了寿喜的房间。

此时,寿喜的病症刚发作完,正有气无力的躺在床上休息。

张义先遣散了房间里伺候的众人,这才来到病床前,轻声说道:“老爷爷,醒醒。”

“嗯?哦,则成啊?”说着,寿喜就强撑着身体想坐起来。

张义慌忙按住对方的肩膀,不让其起身:“老爷爷,你这个病,小子之前见人治疗过,方子我也有,还给您做了一碗。只是……。”

没等张义说完,寿喜用有些尖细且沙哑的声音说道:“你小子不会害我,药呢,拿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698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