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谍战风云录:大宋

作者:香菇草莓牛肉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29章 计成

书名:谍战风云录:大宋 作者:香菇草莓牛肉酱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张义既然要去劝说刘辉,自然不能空着两只手。他先从储备库领了一百顶帐篷和一百口汤锅,又在军需那里要了十只肥羊。装了整整十马车,这才浩浩荡荡出了大同城向南边进发。

车队出城不久,前方就遇到四名趾高气昂的骑兵,后面还用绳子拖着个身着粗布麻衣,走路一瘸一拐的汉子。

此时,几名骑兵也看见了迎面而来的车队,见车辕上插着画有萧家标记的旗帜,连忙闪到一旁,主动给车队让出去路。

当张义经过几人之时,不免心生好奇,指着那个瘸腿汉子向骑兵问道:“干什么的?”

骑兵见年轻人衣着华丽,一看就是身份不凡,连忙拱手行礼:“回贵人的话,抓了个斥候,正打算押回去审问。”

话音刚落,那名汉子就操着一口辽国口音,高声喊叫:“我不是斥候,我是逃难的百姓。”

骑兵闻言,却是将脸沉了下来,厉声喝问:“还特么狡辩!哪个逃难百姓是专门钻山沟子的?”

张义也懒得理会真假,大不了就是西夏的斥候呗,狗咬狗一嘴毛的事情,自己才懒得掺和呢。

想明白了其中关键,他就向后大手一挥,示意车队继续赶路。

整整一天的奔波劳累,终于到了刘辉驻扎的营地。

此地位于怀仁县东南,距离恒山山脉的中段也不过十里距离。

在表明身份,经过通报,张义如愿见到了这位刘氏家族的精英人物。

“萧府总管于则成,见过刘将军!”

刘辉恍然点头:“你就是于总管啊,倒是听家父提起过。”

说着,就指着一旁椅子,示意对方坐下说话。

张义躬身道谢,随即轻声说道:“我家老爷念及将军在外作战辛苦,特意让小人送些礼品。”

说话间,就伸手入怀,把那份清单拿了出来。

等刘辉看过了单子,不禁眉头皱起。

帐篷,汤锅还有十只羊,这都什么破玩意。

凭着贵族子弟的修养,刘辉是强忍怒气,但是说话的语气,却没了刚才的平和。

“于总管,这是何意?是不是觉得本官是个没见过世面的,用些破烂就能打发的?”

张义连忙摆手:“将军误会了,误会我家老爷了。”

说着,只能硬着头皮,把萧思礼和朱韬联名签署的军令拿了出来。

“还请将军过目!”

刘辉在看过以后,终于压抑不住心中火气,把军令拍在了桌案上。

啪!!!

“这是拿刘某当猴耍吗?简直欺人太甚!!!”

这一声大喝,立即从帐门外冲进来几名彪形大汉,一个个手握刀柄,怒视着坐在一旁的于则成。

张义连忙解释:“将军,稍安勿躁!且听小人把话说完,我家老爷和朱将军,完全没有戏耍将军的意思!”

说着,他就把之前的计策,当着众人的面,向刘辉一五一十讲述了一遍。

当然了,张义没敢说是自己献的计策,只说一切都是朱韬的意思,

临了,他才轻声解释:“那些帐篷和汤锅是为了迷惑对面的宋军,十只肥羊才是犒劳将士们的。”

“嘿嘿!”

刘辉对于朱韬的计策嗤之以鼻,不由冷笑出声:“娃娃,你当宋军是那么好糊弄的?别忘了,对面的统帅可是狄青!”

张义双手一摊:“刘将军,如果不这样的话,您又有什么好办法吗?小子刚才解说过目前形势,西夏这次是有备而来,不仅仅是十万大军,还携带了几百枚炸弹。一路上过关斩将,不知杀了多少我军将领,此时此刻,前军应该抵达我大同城了。若是仅凭朱将军手下的十万驻军,根本就守不住城池。”

刘辉听到这里,突然打断:“那又如何?丢了大同,朱韬和萧老四一起掉脑袋也就是了。这跟本官有何关系?本官只管……。”

话说到一半,张义就出言打断:“将军,需知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一旦大同有失,将军将腹背受敌。届时,纵使将军有三头六臂,又能有什么作为?难道凭将军区区十万人马,还能大败对方的二十余万联军不成?”

“这……。”

刚才刘辉一时火气上头,就说出些不管不顾的话。如今被对方一语道破,也不禁头疼起来。

张义则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将军,如今局面,只能采取瞒天过海计,将一部分人马调回大同,与城中的守军形成呼应。待击溃西夏敌军,也就断了宋军图谋我大同的心思。”

“这个……。”

一番话说的合情合理,刘辉实在找不出理由反驳。

张义也不催促,就安静的坐在一旁等待结果。

良久,刘辉还是摇了摇头:“你将事情说的简单,可真要实施,却是困难重重。”

张义心中一喜,只要你答应了就好办。

他起身卸下身后的包袱,从中取出一面准备好的“萧”字旌旗。

“将军,请看。”

刘辉只是看了一眼旌旗上的字,就明白了对方打算。当即摇头:“你把事情想简单了。”

说着,又伸出手,在左右指了指:“这周遭遍布了斥候,小小把戏,又岂能瞒过他们的眼睛。”

“将军,您听小人说完啊!”

张义好整以暇的说道:“如果,趁夜将营中两万人马调至他处呢。待到天亮,其中一万直奔大同,另外一半则大张旗鼓的回营。不需多啊,只要几次即可。期间再把小人送来的帐篷和汤锅支上,辕门外高挂旌旗,给人一种增兵的假象。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想必应该能瞒过那些斥候。”

刘辉听完对方献策,也不急于回答,而是在心中反复衡量。

良久,就在张义等的不耐烦,打算继续劝说之时,刘辉突然出声:“倒是可以试上一试!”

说完,刘辉就看向大帐内的其他将官。

众将绝大多数都是刘氏子弟,自然以对方马首是瞻。

“咱们全听将军的!”

“对!将军怎么说怎么是,俺们没有二话。”

于是乎,刘辉终于采纳了于则成的计策,当晚趁着月黑风高,令两万部下,人衔枚,马摘铃,偷偷出了军营,向着北方去了。

次日上午,一万人马又大张旗鼓的来到营地。

为了取信埋伏在山里的斥候,刘辉亲自出辕门相迎。

整整五天时间,张义携带的一百顶帐篷和一百口汤锅,终于全部派上了用场。

辕门附近,也挂起了五面“萧”字旌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752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