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5章 这数据是谁飞出来的?

书名: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6

一小时后,在距离苏格拉底星三百七十光年外的人类联邦首都新地球上,联邦国防军驻寰宇科工的数据中心内。

几个刚上班的研究员正在对24小时内收集到的各项飞行器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很快,一份临界高度下过载高的异常扎眼的报告就被筛选了出来。本来这种异常数据一般被认为是在运输过程中,机载电脑收集到的数据在开机后进行的反馈,一般而言是要被废弃的。但是其中一名分析员仔细看了看之后,立刻给第一研究部的同事们打了个视频电话。

“喂,请问是第一研究部吗?这里是数据中心的伊莱恩·卡门,我们采集到一份数据,你看你们李主任是不是就要这个来着?”

接到数据的第一研究部研究员不敢怠慢,急忙开始对数据进行简要的分析。

随着简要分析结果出炉,几个研究员对视一眼,没管这位李主任两个小时前才刚下班回家,立刻给她打了个电话过去。

二十分钟后。

“什么情况?”清脆的高跟鞋声音响起,一个手里捧着一杯咖啡,一头长发草草扎了个马尾的年轻女人急匆匆地冲了进来。

“李主任你终于来了。”坐在监控屏幕前的研究员听到来人的话,急忙站起身,“我们收集到了一份之前会上提出的数据。”

“临界高度连续高速大角度转向?这个用时也太快了,和标准对过了吗?我记得最近没有安排xtA-19的飞行测试,这数据是哪来的?”被称作李主任的黑发女人定睛一看,挑了下眉,连珠炮似的发问。

xtA-19,代号‘圣剑’,是即将取代闪电隼的下一代重型制空\/宇宙护航战斗机。虽然已经通过初步测试,但是联邦国防军提出了一些额外的要求,不解决这些要求,就算通过了初步验收,这架消耗了寰宇科工近二十年时间打造的战斗机也是无法被正式采购的。

在这些要求里,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求xtA-19需要具备从地面起飞后快速抵达临界高度,并且在这一高度下进行高强度空战,突破敌方登陆舰队防空火力网进行打击摧毁地方的能力。

想要实现这项能力,除了比冲足够夸张的推进剂,推力足够强的涡扇\/冲压\/火箭三模态变循环发动机外,更需要xtA-19可以在临界高度下进行高强度机动才行。

要知道能在临界高度下进行机动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阶段二战斗机虽然说是空天两用,在太空和大气环境内都能保证强机动性。但是临界高度区域恰恰就卡在大气环境和太空环境之间。

战斗机能在大气环境下做机动是因为有空气可以提供升力来对抗重力,在宇宙环境是因为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发动机的推力全部用于提供动力。可是临界高度恰恰是处在有重力但是没有空气的尴尬高度。

有重力就意味着需要有升力来对抗重力,没有空气意味着战斗机所有的和空气有关的内容,包括空气喷气式发动机以及一切空气动力学控制设计和气动优化全部失效。

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的矢量喷嘴是不能有任何偏转的,因为只要通过矢量喷嘴提供偏航力矩就会损失推力,而哪怕是1%的推力损失都有可能导致战斗机快速掉下临界高度。而空气舵面全部失效就意味着只能依靠阶段二战斗机特有的宇宙用姿态控制喷嘴来进行机动,可是在临界高度下,姿态控制喷嘴提供的偏航力矩是很难对抗发动机推力的。

想要在这个高度下飞出来足够的进行空间和突防的机动,那对飞行员和机体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就算寰宇科工加班加点研究出了推力足够高的新式三模态变循环发动机,但是他们的试飞员并没有能在这个高度下做机动的能力,至于AI,现在全联邦三五年内的数据里都找不到可以进行参考的数据,又要怎么训练AI进行飞行测试呢?

“这并不是xtA-19飞出来的,是综合数据统计部门从一架xtA-119上采集到的,要不是在这条飞行记录之前这架飞机已经有过正常的飞行记录,当时差点就当运输时产生的错误数据给删掉了。”

“超级闪电隼?去让销售部的人和军方联系一下,查查这架xtA-119是分配到哪一支部队了,你们也别愣着,xtA-119的模型呢?尽快建立xtA-119和xtA-19模型之间的关联算法,然后把这份数据代入进去,看看现在xtA-19的指标够不够。”这位李主任开口下了命令。

在寰宇科工的工作单位里,研发部门的权限是最高的,这只是要个数据,进度自然很快。

“北方星域所属苏格拉底星的联邦第404空军基地的1212飞行中队,代号窗帘。”没多久,销售部的资料就送到了研究部,一名研究员拿着手里的平板对李主任说。

“404基地……”她皱了下眉,转身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光靠数据模拟是不可能得出真正可靠的数据的,就算到了24世纪初的现在,空气动力学依旧是个复杂且混沌到在工程领域依旧只能使用经验公式的学科。更何况,这份数据实际上并不够全面,想要拿到足够全面的数据,李主任认为自己没得选,必须去现场跑一趟。

可是,要去现场就意味着要以商人身份进入部队做调研。联邦对这个的约束还是比较严格的,想要逐级上报获批那不知道得拖到猴年马月去。因此李主任打算动用一下自己的个人人脉,来给自己的研究提供一点便利。只不过她刚从南方星域回来,现在又要往北方跑,有点太匆忙了。、

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她打开自己的个人终端,找到了备注为老爸的被她置顶的联系人,发起了视频通话。

随着一通视频电话打出去,正在五个恒星系外度假的寰宇科工董事长李延出现在了屏幕里。

“听寒啊,刚从南部星域的发动机中心回来,也不说来看看你老爸我?”

“还不是因为老爸你揽的项目,我需要您帮我疏通一下关系,最好能让我的研发团队三到五天内抵达苏格拉底星的404空军基地做调研。”

“苏格拉底星?就那个产火鸡的地方?你想吃我可以帮你买嘛,为什么要亲自过去?”李延调侃的声音响起。

“爸,你知道我在说正事。”李听寒开口说。

“好了,不逗你了,这份数据真的重要到非得要你自己去?”李延问。

“嗯,目前为止我们采集了三年的数据,这是第一个在基础数据上满足联邦军要求的,xtA-19的二期验证只有四个月了,现在的三号验证机还飞不到要求的水平,如果二期验证还飞不到,那恐怕这个项目就得泡汤了。”李听寒说。

寰宇科工建立三十五年就跻身联邦五大军火商,靠的是战斗机xtA-11及多用途攻击轰炸机xSA-07两个平台在上次大战中的优秀发挥。但是到了和平年代,缺乏足够产品厚度和人脉的寰宇科工面临的挑战不是一点半点。xtA-16项目寰宇科工精心准备了足足五年,结果最终依旧没有竞争过老牌企业格拉克斯。

好在,战争时期寰宇科工靠xtA-11争取到的次时代战斗机计划,也就是现在xtA-19项目还在推进,只要这型战斗机顺利入列,那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要知道,现在全联邦服役的闪电隼光批次50以后,也就是代号xtA-117的就在一百万架以上,一些低级基地用的甚至还是20批次以前的xtA-113和115。xtA-19预计就是要取代如此巨大的一批战斗机,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当然,要是只是需要替代闪电隼到好了,但是当年李延谈下这个项目的时候,夸下了海口说这将是全宇宙第一款第二阶段第三世代的战斗机,这才战胜了其他在概念上输了一筹的竞争对手。

但是,事实上没人知道这第二阶段第三世代的战斗机应该是什么样的,军方和寰宇科工研发部的意见也不尽一致,设计要求也是一改再改。这就导致了xtA-19的难产,虽然因为闪电隼的出色给了军方足够的耐心,但是现在开发了快二十年,再多的耐心也快消耗殆尽了。

“那我帮你联系一下,最迟一周后就能出发,需要帮你安排大型运输机吗?我觉得你最好还是把三号验证机和工程团队也一块带过去比较好。”李延知道这是正事,坐直了身子,准备开始调动人脉。

“啊?这倒不用吧……”李听寒还有点犹豫。

“当年闪电隼就是吸收了现场飞行员的意见才设计成功的,既然能用闪电隼飞出来圣剑需要的数据,那么应该是极其优秀的飞行员,更何况,那边也装备了我们的产品,你带着工程团队我也好找个方便点的借口。”李延说。

“我知道了,那么我就带上三号验证机和工程团队过去。”

用超级闪电隼飞出来那组数据的飞行员自然是廖勇,这是他在飞那个科目时飞出来的数据。靠着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驾驶技术,廖勇成功拿到了b-的评分,避免了被关禁闭。

有一说一啊,b-这个评分连邓恩都有点被吓到,尤其是这家伙从驾驶舱里翻出来的时候除了累了一头汗之外,剩下的并没有什么异常就更吓人了。

“好吧,我承认是我技术有些不足。”娜塔莉亚知道是自己技不如人,坐在廖勇身边,老老实实地服了个软。

“不,是我的问题,想要及格至少需要连续飞三组以上的18G机动,在临界高度飞这么高的过载的确太难。”廖勇也叹了口气,“或许确实是我有点太想当然了。”

“廖勇,你能飞到最高多少G过载?”刚从塔台赶来的邓恩的声音传来,打断了二人的谈话。

“呃,我在学校的高G训练器上飞过十五秒左右的19G过载,但是当时机器最高就只能设置到那么高。”廖勇老老实实回答。

“接近20G的极限过载承受能力?”邓恩都愣了一下。

在现在这个时代,对过载的承受极限几乎是飞行员天赋的硬性上限,你技术掌握的再怎么纯熟,你的对手就是能比你生扛1-2G的过载,那人家就是比你厉害。当年阵风在机炮模拟对抗里跨代击坠F22,虽然沾了限制大和F22的驾驶员犯了不少错误的光,但是没有能生扛瞬时12.3G过载平均8G过载的法兰西超人飞行员也是做不到的。

而在当下,绝大部分精英甚至王牌飞行员的极限过载承受能力,基本上就在17-18G这个水平,娜塔莉亚是,邓恩是,公孙默也是。而廖勇居然能飞到19G甚至20G,这简直就是老天爷赏他战斗机飞行员这碗饭吃。

并且,更可怕的是廖勇实际上并不是那种只会和对手硬拼身体素质的飞行员,他的空战战术思维也是同龄人里相对领先的,并且在心态上甚至比大部分现役飞行员都要冷静的多。

几项特性综合起来,只要给廖勇一个机会,他恐怕可以拿出极其亮眼的表现来。

“好了,别愣着了,一会还有娜塔莉亚的第二次飞行训练。”一时间无语,邓恩拍了拍廖勇的肩膀,“一点小建议,娜塔莉亚少尉的技术确实够好,你可以拿难度略高一点的科目让她去熟悉,但是不能拿难度这么高的来,你可以参考一下AcE计划培训班的飞行技术考核科目,这个难度应该是合理的。”

“谢谢队长,我知道了。”廖勇点了点头。

“好了,好好表现,我看好你。”邓恩点了点头,回到了整备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5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