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 分类:科幻 | 字数:62.8万字

第92章 军改方案

书名: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6

“哈哈,现在不聊这个也没得聊了。”奥利弗刚抱怨完,公孙默也过来了。

“只不过,奥利弗说得对,我们还是赶紧去吃饭比较好。”娜塔莉亚也走了过来。

几人并肩走向食堂,这样的画面已经是第五舰队驻地的日常景色了。

“说起来,这都一个月了,也不知道舰队需要的战舰造的怎么样了啊。”从窗口打了份饭之后,廖勇坐到娜塔莉亚对面,开口感叹了一句,“我都快分不清现在是在打仗,还是在休假了。”

“这不是好事吗?难得休息一下,总比天天提心吊胆好不是?”娜塔莉亚炫了口面,开口回答。

“说是这么说,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早点打完啊。”廖勇叹了口气,喝了口水。

“好了,别抱怨了,旗舰近几天就到,到时候做一到两周的适应性训练,我们就能出击了。”诺埃尔走了过来。

新希望毕竟是和北方星域首府新哥白尼在同一个星系的,靠着传统星门提供的夸张运力,整个第五舰队的舰队建造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除了三艘泰坦。

泰坦作为宇宙中的绝对霸主,其生产建造可比战列舰复杂多了。好在联邦的造舰计划一刻不停,首都的超级船坞也是一刻不停,第五舰队因为在战时,因此插了个队。

他们的三艘泰坦,实际上是原属于西方星域的订单。

这也是为什么在一开始讨论舰船型号的时候,泰坦和超级泰坦直接被略过的原因,要是正常生产,一艘泰坦光建造就要一年多,下水后舾装和海试更是得四五年。

走正常流程,等这艘泰坦到位,这场仗也打完了。

喝了口水,诺埃尔看向坐在另一张桌子上的几位AcE,开口问:“对了,你们的定制机情况怎么样?寰宇科工的团队过两天就该回去了,有什么问题尽早提出来,在现场总比远程来的方便。”

“暂时没什么问题,寰宇科工的产品很符合我们的要求。”邓恩和几个AcE对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回答道。

“那就好。”诺埃尔点了点头。

除了廖勇和娜塔莉亚之外,其余六名AcE都更换了自己的定制机。邓恩和公孙默作为空战部队的指挥官,额外提出了强化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并且希望可以有更强的数据链系统以便于指挥。而伊凡和弗雷迪都对航电系统有硬性要求,奥利弗和马库斯则是要求战斗机的机动性要足够高。

只不过,和AcE部队的人不同,第五舰队的六个订单都没有要求单发机,这给李听寒的团队省了不少事。

这些要求难不倒李听寒和她的团队,并且,在原始机体上,他们也有了xtA-119S这一最新型号。

虽然说xtA-119就号称榨干了xtA-11平台的最后一滴潜力,但是在近几个月来,李听寒惊讶地发现,xtA-11这个平台的潜力就好像海绵里的水。

看上去是干了是吧?诶,你用力挤上一下,它总是还能给你挤出几滴来。

“当年老爸主持开发这个平台,看上去下的功夫很深啊……”发现了这一点的李听寒感叹了一句。

在邓恩和公孙默的定制机上,李听寒选择了双座型的xtA-119S\/A,通过在后座安置先进机载计算机,同时在机身各处安置信息收集和发射装置,将这两架定制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提升了一倍以上,并且更新了探测雷达与火控雷达。

当然,大幅更新设备之后,就算基于xtA-119S独创的三代堆+二代堆+电池的方案,供电效率也是非常紧张的,常规作战虽然没什么问题,但是要想挂载电子战吊舱的话,就有点够呛了。

至于伊凡和弗雷迪的定制机,工作就简单多了。两人表示xtA-119S的飞行性能已经够用了,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先进航电,至少要是和廖勇以及娜塔莉亚机相同的水平。

他们甚至没有要求安装分布式矢量系统。

这给设计团队的工作减轻了不少负担,只更换航电设备的话,唯一需要考量的就是供电问题。但是和邓恩两人的专用机不同,他们不需要专门的指挥设备,因此xtA-119S在设计时留出的供电冗余是足够的。

事实上,在更改完航电设备之后,伊凡两人的专用机其实就能开始建造了,但是研发团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于是还是装上了分布式矢量系统。

最麻烦的,实际上是奥利弗和马库斯。两人虽然都对机体的机动性提出了要求,但是方向有些不同。奥利弗要求战斗机优化大气层内的作战能力,而马库斯则是钟情于太空环境作战。

针对奥利弗的要求,设计团队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案,无非是进一步修型,强化发动机等老一套方案。而马库斯那边反倒是比较简单,毕竟分布式矢量系统这个东西,相对于传统的辅助喷口系统,那就是降维打击。

因此,在奥利弗的定制机上,团队采取了类似女王隼的设计,想尽一切办法,在数据不低于xtA-119S的前提下,将机身缩短了0.4米,并且矢量喷嘴的偏转角度也比正常的xtA-119S更高。

至于马库斯的定制机,则是直接部署了最完整的分布式矢量系统。

除了这些之外,包括Admm,mpbm等先进武器,以及大威力激光机炮等设备,各架定制机也是全部支持的。

总之,在设计制造完成交付,进行试驾之后,几位AcE的评价都很不错。

李听寒确实没诓他们,这些新的定制机,和女王隼以及独行隼比起来,性能基本上在50%到60%之间。甚至在某些角度,性能已经赶上了这两架定制机。

吃完饭后,邓恩好像想起了什么,开口问:“诺埃尔师长,现在人招的怎么样了?”

“从预备役和其他基地抽了人,现在来报到的已经有七成了。”诺埃尔回答。

“那编制呢?一个舰载航空师有十二个中队啊。”邓恩问。

“这就不需要担心了,我和我爸说了,他同意我在师里实践一下我的军改方案。”诺埃尔说。

“还真让你等到机会了,那你可得做好准备,你那套方案我可是看过的,风险可是不小。”邓恩点了点头。

“所以我特意留了你们这么一支精英中队作为核心骨干啊。”诺埃尔耸了耸肩。

“得,我这走到哪都免不了被你当驴使唤。”邓恩耸了耸肩,离开了。

诺埃尔的军改方案,实际上并不复杂。

现时下,联邦的舰载机指挥链路为:司令部-预警机-中队-小队。这一套系统的优势在于对战斗方案的执行力上,司令部规划好详细的作战任务,交给预警机分发给各个中队,然后各个中队将具体的任务分配给中队成员。整套系统就像一台机器一样,精密且高效。

这一套指挥链路在上次大战里,发挥出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空战理论以及战斗机技术的革新,空军飞行员,尤其是AcE的个人战术创造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在既有的这套链路里,飞行员的个人战术创造力是被严重压制的。

诺埃尔很清楚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他期待的是依靠出色飞行员的个人能力,达到更高的任务目标完成度。而这恰恰和现在的指挥系统是相悖的。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诺埃尔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再加上背靠亲爹北方星域司令部总司令这棵大树,研究了足足五年时间,终于拿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改革方案。

这套方案以预警机为关键战场信息节点,AcE为战术执行支撑,彻底重构空军部队的指挥系统。司令部的命令并不是下达到具体哪个中队,而是直接发布给各个AcE,让各AcE基于各自的当前情况,有机地选择任务进行执行。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司令部才会进行强制分配。

之前,这套方案一直是被德怀特否决的。诺埃尔也没办法,于是赌气一样的在404基地一呆就是十年,结果最终还是托了他老爹的福,给他发掘到了廖勇这么一个好苗子。

他这套方案里,最重要的就是作为战术支撑的AcE。要知道AcE之间亦有差距,像邓恩,公孙默,伊凡以及廖勇这样的全才实在是少之又少。而想要实行他这套方案,按师级编制计算,至少需要四到五个这样的全才才行。

也正是对AcE的高要求,德怀特才会一直否决诺埃尔的方案。毕竟全才AcE在哪都是宝贝。而诺埃尔这套新的指挥系统,一个师至少需要四名这种水平的AcE。

整个北方星域光舰载空军师就有八个,算上其他大星系内驻扎的空军部队,空军师足有四十二个。每个师来四个顶级AcE,就算整个AcE部队里都是顶级AcE,那也不够分啊。

随着廖勇和坐火箭一样的成长,再加上邓恩成功晋升AcE,诺埃尔终于有了自己培养起来的嫡系。现在又借着第五舰队成立的机会,从AcE部队优中选优的选走了四个厉害人物,配合上原本的四名AcE,支撑整套系统的战术支点总算到齐。

现在,终于是有能力实现这套方案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