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9章 我什么时候去试飞?

书名: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6

面对这种好事,廖勇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只不过,他还是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冷静的,比如说——

——“虽然我原则上同意,但是我需要亲自检查一下要我驾驶的飞机的情况。”

好吧,其实就是廖勇有点迫不及待了,就算不能第一时间试驾,他也想看看那架战斗机的情况。

“这是自然的,不如等你的训练任务结束后怎么样?”

“应该可以。”廖勇点了点头。

几小时后,娜塔莉亚开着自己的超级闪电隼被廖勇追杀了足足十分钟,最终遗憾落败。

“不是,你今天是怎么了?怎么感觉很急躁的样子?”返航路上,娜塔莉亚开口问。

“一会回去你就知道了。”廖勇卖了个关子。

“装神弄鬼……”娜塔莉亚嘀咕了一句,继续往基地飞。

之前廖勇和李听寒交涉了一下,他认为就算是试飞,也需要一架僚机来进行外部观察,考虑到当前的任务情况,这个僚机只能是娜塔莉亚。李听寒思考之后,同意了廖勇的意见。

于是,在两人落地之后,廖勇带着娜塔莉亚就走向了20号机库。

“这不是访问团停放战斗机的地方吗?你来这里干嘛?”娜塔莉亚有点不解。

“过几天我可能就要尝试着去开一下这家伙了。”廖勇说。

“啊,你来了啊廖准尉,娜塔莉亚少尉也在啊。”李听寒的声音响起,两人扭过头去,看到了从旁边的18号机库里走出来的李听寒。

“嗯,我们的任务结束了,现在来看看飞机。”

“正好,我也想了解一下你们怎么看xtA-19,毕竟三号验证机其实……”

“其实什么?”娜塔莉亚问。

“其实有不小的区别,具体的我们进去说吧。”

说完,李听寒打开了机库,一架银灰色的战机正静静地停放在那里。

“这就是xtA-19‘圣剑’。”李听寒对廖勇和娜塔莉亚说。

虽然在各种渠道里听说过很多次,但是得益于联邦相当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廖勇一直没有看到过比较清晰的圣剑图片。现在真的出现在自己眼前,廖勇还是有点激动。

“xtA……哦,现在应该叫xtt-193,圣剑项目的三号验证机,代号咎瓦尤斯。”李听寒亲自负责起了给廖勇以及娜塔莉亚介绍战斗机的工作,看到两个人看着机头出神,她微微一笑,继续开始介绍:“和一号验证机斩钢圣剑和二号机杜兰达尔比,咎瓦尤斯在设计之初主要负责验证一些超前的内容,只不过在军方给出更多的要求之后,现在看也只有咎瓦尤斯才有可能实现新的需求了。”

“军方有新的需求?”对此不是很清楚的娜塔莉亚开口问。

“是的,我们完成军方的初步验收使用的是杜兰达尔,在杜兰达尔完成初步技术验证之后,军方给出了新的技术指标需求。”李听寒说。

“那可真是够过分的。”

“没办法,xtA-19的设计目的就是次世代,杜兰达尔的各项性能指标大概相当于超级闪电隼的215%,但是在作战领域上并没有实现突破,军方认为想要成为次世代,也就是三代机,那么需要在临界高度以上,重力圈以内的传统空战禁区内展开作战任务,这也是我带着它来这里的原因。”李听寒对娜塔莉亚解释。

“哦,这你们算是找对人了,这家伙确实能在卡门线以上飞出很吓人的机动,喂,廖勇你在干嘛?”

娜塔莉亚刚说完,就发现廖勇已经绕到战斗机屁股后面了。

他还是更关注发动机一点,毕竟李听寒说这架战斗机的推重比高达2.23,那么这家伙的发动机恐怕拥有着超出想象的推力。

“咎瓦尤斯采用了我们新研制的tR-RJ-Ro177Ext型三模态变循环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23.415吨,采用三元矢量喷嘴,使用矢量喷嘴进行控制时,推力最大损失比例为14%。”

“嗯?使用矢量喷嘴的时候损失比例这么小吗?”廖勇有点惊讶。

“要展开说的话可能得说一天,我靠这个发了三篇顶刊呢,简单点讲就是,我们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对整体的发动机结构做了调整才做到的。”李听寒说。

“如果有这么高的推力,并且使用矢量喷嘴时的推力损失这么小的话,那在临界高度做机动应该不是什么很难的问题,你们公司的试飞员做不到吗?”

“很遗憾。”李听寒叹了口气。

“这变前掠翼的结构好像也有点不一样啊,这翼盒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娜塔莉亚则是更关注机翼。

“是的,我们采取了折刀翼的设计,将翼盒放大并采取翼身融合体设计,这样翼盒本身也可以作为主翼的一部分,在超高速时,前掠翼部分向翼盒内收回,全动垂尾向下翻折嵌入平尾以获得最优高速性能,作为对比,杜兰达尔的可变前掠翼结构为在高速下向后折叠120度,经过测算,在不考虑新式发动机的动力前提下,咎瓦尤斯在全速段的机动性比杜兰达尔强了大概5%。”李听寒说。

“但是这样的话,操控起来可能会更复杂。”廖勇一听就知道问题在哪。

“我们公司最强的就是飞控设计,并且我们计划在xtA-19上全系列搭载辅助AI,二位想必已经在超级闪电隼上体验过辅助AI的效果了,有这个在,操控起来难度会低不少。”李听寒做了补充。

“听起来似乎很不错,还有其他的吗?”廖勇点了点头。

他确实对辅助AI的评价很高,毕竟他不能做到精确到度的气动翼面控制,也不可能精确到1N水平的辅助喷口推力控制。而在有了辅助AI之后,这些操作都是可行的。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没有辅助AI,他可能也飞不出b-的成绩,说不定只能飞个c+。

“机载的核反应堆上也做了更新,现在的新式冷核聚变反应堆的功率比超级闪电隼的高了35%,除了这个,剩下的就是航电上的更新了,这部分我们重点是在杜兰达尔上做测试的,在咎瓦尤斯上除了搭载了前半球激光点防御系统以及整合进机身的辅助AI之外,暂时和超级闪电隼没有什么区别。”

“原来如此……等一下,这个位置是装什么的?”

三个人绕着咎瓦尤斯边走边说,廖勇突然注意到在打开的机头里有两个很明显的槽位被空出来了。

“这里是给直射武器留的位置,我们搜集了全军飞行员的意见后发现,他们基本上都觉得激光机炮现在只能起到一个干扰作用,比起装着还不如拆了降低点重量来的实惠,但是基于上一次大战的数据,在全高度的空战里,就算是直射火力击坠数占比最低的宇宙空间空战,其击坠数占比也在27%,因此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直射武器来代替激光机炮,这个位置就是给新的武器留的。”

李听寒一番解释,听得廖勇连连点头。

不得不说,这架战斗机在方方面面都很能满足他的要求,变前掠翼在低速段有着可以说是夸张到玄幻的机动性,并且巡航能力优秀,在高速段,特意修型之后的翼盒也有着相当优秀的高速性能。

只不过,在机身的机动喷嘴数量上就不是很乐观了。除了在翼盒上多了一组机动喷嘴,数量上比超级闪电隼多了一些之外,不论是推力还是使用次数都无明显提升。

“我能进机舱里看看嘛?”在转了一圈之后,廖勇提出了下一个要求。

“可以,本身现在就暂定你是试飞员。”李听寒点了点头,在前起落架下找到一个开关按了一下。

随着座舱盖打开,登机梯也随之放下,廖勇爬进驾驶室,坐在了驾驶位上。

和超级闪电隼比起来,咎瓦尤斯的操纵杆和油门杆相对于飞行员手臂的位置要友好的多。同时不论是座椅还是头枕,其材质都选择了更舒适的材料,座椅的角度也重新做了微调。

这次并不是固定角度的,廖勇刚一坐上去,就能感觉到明显的自动调整感,在一小段时间的调整后,座椅的角度被稳定在一个廖勇最舒服的角度上。

“人机功效做的不错嘛,这座舱比超级闪电隼的宽敞多了,头枕也舒服很多。”

“这是自然的,我们要设计下一代战斗机,自然要收集飞行员的意见,比起这些,操纵杆才是我们优化最多的地方,你可以看看。”李听寒说。

廖勇闻言,看向了油门杆和操作杆。

正如李听寒所说,在油门杆和操作杆上进行了相当程度的优化。除了更好的人体工学设计外,大部分按钮的位置得到了优化和精简。比起超级闪电隼,少了足足40%。

“少了这么多吗?”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使用辅助AI的原因,xtA-19的辅助AI是新一代的AI,并且武器锁定也会根据你的预先设定进行优化,我们的期待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你只需要锁定并开火就行了,使用什么弹药,机载AI将会自行判断,操纵杆上的按钮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听你这么讲,驾驶员在未来的地位恐怕不是很重要啊,难道又要回到二十一世纪后期满天无人机的情况吗?”

简单在座舱里呆了一会之后,廖勇翻身下机,开口问李听寒。

“不,辅助AI始终是辅助AI,二十二世纪早期的人工智能暴乱事件是永恒的教训,这点我们是不会忘记的。”李听寒严肃起来,“但是,我认为适度使用AI可以极大幅度地提升飞行员的作战效率,并且辅助AI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让新手飞行员变成优秀飞行员,这在面临新的大规模战争时,是非常必要的。”

“很好,那么,我什么时候去试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21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