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62章 继续调作息

书名: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6

第162章

“mav,你希望对方是按照什么方式出击?”

在前往Z线伏击的路上,娜塔莉亚开口问。

“我?我希望他们全在115基地上空打转。”廖勇回答道,“这样我们既能把他们的防空阵地扬了,也能把质量加速器基地给炸上天,但是对方也没可能这么飞不是?”

“知道你紧张,但是现在也没到那种输了就不可挽回的地步,你就不能冷静点,好好说话吗?”娜塔莉亚翻了个白眼。

“抱歉。”廖勇这才发现自己说话的语气有点不对。

“好了,接下来的作战有什么想法?”娜塔莉亚耳根子软,廖勇语气一软她就不计较了,“虽然说之前有预案,但是我们的Admm基本上只有一轮,执行截击任务的话,窗口可能不会太好啊。”

轰炸机的体型虽然没有管制机那么大,但是多塞几个反应堆还是塞的下的,并且因为不需要那么多的机载电子设备,因此,这些反应堆的能量基本上全部都拿去给防护系统供能了。

现在就算换了专用机,他们对策轰炸机的手段,和当年在苏格拉底星的时候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是利用格斗弹等轻型导弹增加防御系统的压力,之后再用中距弹等具备多脉冲点火能力,推力更强的导弹作为主攻,强行穿过轰炸机的高强度能量护盾。

一般而言,廖勇他们出击都是按照6中四近+Admm的配置出击的。这次为了打击任务,他们选择的是满挂载mpbm+Admm,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中距弹和格斗弹。好在,Admm使用的中短程导弹完全可以起到格斗弹的作用,而mpbm可比中距弹强多了,在这方面倒不成问题。只不过,之前在清剿无人机的时候,AcE中队的每个人都消耗了不止一组的Admm,现在最多只有十组Admm能拿来开路。

按照经验推算,消耗一组Admm,基本上也就能保证一发导弹,虽然击坠一架轰炸机最多也就两发mpbm,但是Admm数量是不足以覆盖十六架轰炸机的。

“靠传统战术最多能打下来十架。”廖勇心里也了算出来,轻叹一声后,他对娜塔莉亚说:“剩下的六架恐怕只能靠你和我了。”

“恐怕是的。”娜塔莉亚也叹了口气,频道里的其他几人听闻也没有反驳。

定制机中也分高低,和廖勇以及娜塔莉亚的定制机比,其他几人的定制机显然属于比较一般的那种。独行隼和女王隼是寰宇科工私人赞助的,经费充沛到爆,因此可以采用量子晶体材料和多种新技术,重新设计内部设备布局,从而给机身腾出了相当大的空间。而66师的其他AcE在定制机方面,就没有这么充裕的经费了。

像tLS和热熔激光这种大威力固定武装,独行隼和女王隼能靠着两个机载的定制款三代堆带起来,而多个反应堆带来的重量,也能靠定制型发动机的强大推力解决。但是其他AcE的定制机在发动机和供电系统上,依旧沿用的是xtA-119S的系统,因此这些大威力固定武装,在邓恩他们的定制机上是没有的。

只不过这倒也没什么,在座的谁不知道寰宇科工的大小姐和廖勇有一腿,过不了几年,就该和廖勇娜塔莉亚滚在一个被窝里大被同眠了。

可现在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别的战术,那基本上等于眼睁睁的看着两个后辈去冒险。就算是因为机体性能问题,邓恩他们面子上说实话也有点过不去。

好在,作为一帮经验丰富,打过上次大战的老兵,这些人手里多少有点独属于自己的小绝活。

“倒也不必这样。”邓恩开口了,“一架轰炸机的防御系统也用不着十二发齐射,只需要找准发射角度,五六发就能创造出一个优秀的窗口来。”

随后,他看了一眼战况同步信息,发现轰炸机怎么样也得飞个十分钟,于是很快就编辑好了简单的示意图,同步给了其他人。

在上次大战中,邓恩作为最早一批执飞xtA-11的飞行员,需要执行多种任务,而拦截任务占了很大一部分。在执行拦截任务时,邓恩发现面对轰炸机时,自己经常打完了所有的挂载,结果只能击坠一两架轰炸机的情况。

别看邓恩在使用弹药上似乎毫不吝啬,但是事实上,邓恩的弹药有效使用率高的吓人。大部分说是擅长弹药管理的人,实际一看弹药的有效使用率连邓恩的一半都不到。

弹药管理可不是说怎么抠门怎么来,战斗机挂弹出击又不是让飞行员留着导弹下崽的,你哪怕全弹发射只击坠一个目标,也比你一发导弹没用但是寸功未立的强。

更何况,在这个隐身能力远大于探测能力的年代,就算是格斗弹,命中率能有50%都是烧高香了。邓恩平均下来每三发导弹就能有一个击坠,这效率已经高到爆炸了。

事实上,弹药管理的核心并不是省了多少发弹药,而是在于如何高效的使用弹药。基于这一点,那些弹药管理高手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狂刃一号那样,靠着自身的飞行技术,强势抢占优势发射阵位,永远把对手控制在自己导弹的不可逃逸区范围内。而另一类就是邓恩这种,利用精妙的计算,先用一发导弹压迫敌方机动,之后再用一发导弹把敌人击坠。

那些光知道一个弹药管理,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尽可能地少使用弹药的蠢人,自然不可能有多好看的弹药有效使用率。

言归正传,经过一番研究,邓恩还真发现一个机会——

——轰炸机的防御系统。

确切的说,是轰炸机上,用以控制激光近防机炮的自动火控系统。

这些近防机炮说是近防,实际上就是战斗机上装备的激光机炮,射程足有十公里不说,数量少则四门,多的足有十二门。一旦开火,那基本上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火网。

在能量护盾实装到战斗机上之前,这些近防机炮上打飞机下打导弹,一架轰炸机几乎需要一整个中队才能应付。但是随着能量护盾实装,轰炸机上装备的近防机炮在面对战斗机的时候,就有点抓瞎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打不了装了能量护盾的战斗机,那还打不了没装能量护盾的导弹吗?于是,这些近防机炮摇身一变,直接从对空迎击变成了反导系统。

这一转变,受苦的就又是战斗机部队了。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就以中距弹为例,一发中距弹弹长不过四米五,弹径也就四百毫米左右。就算这年头的推进药已经非常先进了,推进药药柱的长度相较二十一世纪已经有了巨幅缩减,给导弹内部的空间腾出了不少空间,可是,导弹的尺寸在那摆着,想塞进去一个护盾发生器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小型护盾发生器并不是没有,像联邦的大人物,其保镖就会随身携带小型护盾发生器,其大小不过一个保温杯左右,塞进导弹里倒不是什么问题。可护盾发生器除了体积问题之外,本身也堪称是个电老虎。保镖携带的护盾发生器,供能靠的是市区或者战舰上的无线输电网络,你让导弹去哪找设备给他无线供电?

当然,小型核融合电池倒是塞得进去,问题是能带的动一个护盾发生器,又能塞进导弹尺寸的核融合电池,单块都快赶上单发导弹的造价了,往导弹里塞这么金贵的电池,这不是纯纯的舍本逐末吗?

只不过,如果只是拦截导弹,那也要不得那许多机炮,因此轰炸机上的激光机炮数量很快开始大幅降低,甚至一度有只装备两门激光机炮的轰炸机出现。可是过度削减近防措施,代价就是损耗率急剧上升,于是,激光机炮的数量又开始提升,最终,经过多方论证,各国的专家普遍认为,六门激光机炮就是最合理的数值了。

邓恩的战术,就是基于这只有六门的激光近防机炮。

说到底,轰炸机的主要工作也是进行战略打击,对于火控系统并不怎么看重,尤其是近防机炮这种防御型武装,因此,几乎所有的轰炸机都选择使用自动火控来控制,而自动火控和核心,是基于距离算法,优先集火距离更近的导弹。邓恩在发现这点之后,立刻就意识到,这个火控系统存在一个微不可查的漏洞——

——如果六发导弹以同样的速度,从同样的位置发射,那么这几发导弹之间,不论是对轰炸机的接近速率,还是相对位置之间的差值基本上可以认为短到可以忽视。

在这种时候,这六门近防机炮要怎么选择目标?

当时廖建华虽然已经调到北方战区,但是是在别的中队担任队长。好在两人的中队在一次调度之后,凑巧分在了同一个舰队。于是在空闲时间,两人一拍即合,展开了演练。

演练结果只能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个思路确实有用,根据两人带着各自队员的演练结果,轰炸机的自动火控会直接开始各自为战,从而无法及时应对之后的中距弹。

至于忧的,则是两人演练多次之后,发现想要做到这一点,一架飞机是不够的,需要至少六架飞机作掩护,然后由一架飞机执行主攻任务,并且这七架飞机之间,必须有相当精妙的配合,才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打击。

换句话说,想要将这个思路转化为战术,难度可不是一点半点。

好在,这是十几年前,到了现在,通过先进数据链,在执行这种高难度任务时,各机之间的位置调整远没有之前困难。至于配合等问题,大家都是AcE,这种级别的配合对一般飞行员需要练很久,但是对AcE中队的人,大概看一眼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且,在这些年里,虽然没什么高强度作战,但是这不代表邓恩没有进一步思考这套战术,再加上诺埃尔也支持他进行这种研究,因此,这套战术比起最早期,不论是掩护者的攻击发起位置,还是主攻手发起攻击的时机都有了改进,实现难度低了不少。

现在邓恩把这套战术拿出来,目的自然无需多言。

“以对方轰炸机尾部投影的几何中心为标记点,在十五公里外展开攻击,佯攻者应分布在以标记点为几何中心的正六边形上,同时发射数量相等且类型相同的导弹进行诱导,随后由主攻手发射一到两发中距弹进行攻击?”廖勇仔细阅读了一番,登时明白了邓恩的战术。

“怎么样?这还是我和你爸之前一起研究出来的东西。”邓恩说:“你也看到了,这战术对飞行员的要求有点高,需要专门培训,所以当年没推广开,只不过咱们都是AcE,简单看看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是自然,而且就上面表现的内容而言,难度恐怕不如上面领导下来视察的时候,装模作样上去飞一轮花式表演大。”伊凡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十六个目标,一个个打来得及吗?他们不可能没有预警,总不能指望他们发现我们之后还保持离散阵型吧?”

“有我和娜塔莉亚在,这方面应该不需要担心,tLS的点射模式和热熔激光对付这一代护盾,只要不追求射速,强度再高都挡不住。”廖勇回答,“如果对方的阵型利于慢慢打,那么我们就按部就班来,如果对手的阵型不利,那么在第一轮打击后,我和娜塔莉亚会全速解决一到两个目标,在这期间,各位直接去进行掩护就行,我一定赶得上发起最后的主攻。”

这战术确实很合理,其他几人听完,纷纷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105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