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09章 砺剑

书名: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字数:6.7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6

第109章

“什么?”

听到埃尔文的话,李听寒猛地一愣。

“没错,格拉克斯在前些日子首飞了他们的三代机验证项目。”埃尔文对李听寒露出抱歉的表情,“这是议会绕开军部,独立向格拉克斯下达的指令,我们事先并不知情,而根据有关法案,在有竞争项目时,这两个项目都必须要完成至少五次展示试飞后,才有资格……”

“很抱歉打断您,但是欧文阁下,议会的行为是违反联邦商业竞争法的!”李听寒打断了欧文的解释,“我们和联邦军签订合同在先,在未知会合同双方的前提下,第三方强行将竞争公司引入合同内,这违反了商业竞争法第五章第三条第六款的内容!”

“我也知道这不合法,但是你也知道,这几年议会对军部权力的约束很强。”欧文叹了口气,“尽管圣剑项目的试飞很令人满意,如果没有对方横插一脚的话,我甚至想直接允许贵公司的产品进入现役,但是现状就是这样。”

“阁下难道不认为这现状很不合理吗?对方的项目仅仅只是完成了首飞,而我们的项目从机载的电子设备到配套的武器装备,再到生产线都已经部署完成,如果因为一架刚首飞的战斗机,就耽误我方战机的进一步验证工作,这是否是对我公司研究人员的一种不尊重呢?”李听寒嘴上毫不退却,依旧步步紧逼。

“我们能充分理解阁下的心情,这样,我在回去之后就立刻向上反映,尽快推进对这一规定的改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规则的调整,并且让圣剑项目进入提前批次的验证中,如何?”欧文从来的时候就知道这事不好办,因此对李听寒的愤怒他早有预期,这也是他在来的路上就想好的说辞。

“……那希望阁下可以尽快推动这一规则的修改调整,毕竟阁下也知道,现在北方星域正在作战,更先进的战斗机在战术上,是有助于更快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内战的。”李听寒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不得已叹了口气,对欧文说。

“这是自然,另外,我知道阁下的男朋友是一名王牌飞行员,如果能得到几名王牌的支援,军部也许会开特例,因此,如果可能的话,也请阁下尽可能地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寰宇科工一直是空军的第一合作对象,这点在数十年内都是不会变的。”欧文点了点头,对李听寒说,“我们也希望能尽快落实三代机项目,但是您也知道,只靠我们一方的努力,恐怕是不太够的。”

“这是自然,我会联系我爱人的。”李听寒点了点头。

等访问团队走后,李听寒立马拨通了公司商业情报部门负责人的电话。

“喂,汉斯吗?我是李听寒,格拉克斯也参与到三代机项目的研发了,这件事情为什么没有通知我?”

“这就是您错怪我了,我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给您发过去了,您一直没有回信,我还以为您看到了。”汉斯叹了口气,回答道;“是不是您这些日子忙着推进项目,没有注意公司内部的信息?”

李听寒一愣,然后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至少六天没有看公司内部的通讯系统了。

她叹了口气,开口追问:“抱歉,是我这几天太忙了,关于格拉克斯的新产品,有更具体的信息吗?”

“这个自然是有的,格拉克斯并没有对机型参数保密。”汉斯回了一句,将一份技术简报发了过来。

和在上次大战中崛起的寰宇科工不同,格拉克斯的历史甚至堪比人类联邦本身,其起源乃是洛克希德·马丁、波音、以及诺斯罗普等三家知名的战斗机制造商。

在闪电隼出现之前,包括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以及陆军使用的近地面飞行器等,有六成以上的订单是由格拉克斯提供的。甚至于现在,在发动机座舱的关键设备,比如说第四代线性座椅以及紧急G力抵抗系统等部件,主要的提供方也是格拉克斯。

多年的战斗机设计经验摆在这里,再加上远比寰宇科工更充足的技术积累,就算起步相对晚,格拉克斯在三代机的探索上并没有比寰宇科工落后太多。

他们的产品编号为xtt-21,代号【雨燕】。

和采取可变前掠翼三翼面布局的圣剑不同,雨燕采用了常规翼型,无水平尾翼,全动垂尾的设计。和圣剑比,在设计角度要正常的多。但是,这不代表这架战斗机就是一架中规中矩的战斗机,其技术含量完全不比圣剑低。

在发动机上,两家公司可以说是所见略同,都认为现阶段的发动机在性能上,完全不足以为下一代战斗机提供足够的推力,因此都决定研制新的大推力航发。

雨燕的航发在格拉克斯内部代号为GFE-2205A,为第三代三模态变循环发动机。最大推力虽然赶不上tRR-177E\/A的41.5吨,但是也足有38.7吨。只不过,tRR-177E\/A一方面要追求更大的推力,另一方面为爆发推进模式以及分布式矢量系统,装了不少设备,因此整机的重量要比GFE-2205A重上不少。

两相取舍之下,实际上两台发动机在战斗机上的整体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

航发性能近似,但是放在整机上,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圣剑项目的整机推重比高达2.75已经相当骇人,但是雨燕的整机推重比则是达到了更惊人2.81!

能达到这么高的推重比,其结构设计自然功不可没。圣剑虽然在诸多方面上采用了相当激进的设计,但是在机体的框架上,依旧采用了传统的轻质超合金框架和硬质复合材料蒙皮。而雨燕则是采用了新式复合材料制造机身框架,在蒙皮上更是使用了全新的【凝胶状柔性金属材料】作为蒙皮。

在几种新材料的帮助下,雨燕的整机重量足足比断钢圣剑二号机轻了2.6吨左右。

当然,如果只是追求轻量化设计,那么是犯不着使用这么麻烦的技术的。但是格拉克斯的设计师在三代机的定义上,和李听寒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他同样认为,三代机就应该在各项性能上,对二代机形成全面超越。

因此,如果雨燕只在推力上和二代机形成了代差,那在设计师眼里是完全不够的。机动性,航电设备,挂载能力,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对机动性的追求,正是这架战斗机采用柔性金属材料作为蒙皮的原因。

这还得从其机翼设计说起,为了追求机动性,寰宇科工的两代产品,也就是xtA-11和xtA-19都采用了可变翼结构,在xtA-19上更是极其极其激进,纵观人类历史,也还没有出现过一款像xtA-19这样,能将前掠翼变为后掠翼的战斗机。

而如果将xtA-19,也就是圣剑视作激进,那么雨燕则是在激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了科幻的程度。

其机翼虽然看上去只是常规的后掠翼,但是其内部结构就另有乾坤了。其机翼内部有大量细小的可活动组件,在机载计算机的帮助下,可以随时随地对机翼和尾翼的大小以及形状进行一定调整,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连机翼都可向上或向下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叠,保证时时刻刻都能获得最优的飞行效果。

根据格拉克斯公开的数据显示,雨燕的机翼面积最大可扩展18%,最小可缩小10%,最多可以下折45度,上折15度。全动垂尾的面积最大可增加10%,最小可减少6%。

如此大幅度的变化是一般的硬质蒙皮材料,甚至一般的柔性金属都无法做到。而凝胶状柔性金属材料最大的特性,便是兼顾了强抗冲击性与延展性。格拉克斯正是看上了柔性金属材料的特性,才研制出了这种特殊的可变翼结构。

当然,先进的可变结构也需要更先进的控制系统才行,在这方面,寰宇科工的FbRF,也就是射频飞控确实还是居于领先地位,而格拉克斯就不如寰宇科工了。但是,东边不开西边开,既然不能在飞控上下功夫,那就在人机结合上更进一步。

别忘了,包括独行隼和女王隼在内,其座椅都是从格拉克斯采购的,上面都内置了紧急G力抵抗系统。而这套系统内,拥有一套简易神经直连系统。格拉克斯的方案,正是在简易神经直连系统上做出改进,通过特殊的驾驶服与飞行头盔,直接读取飞行员的脑电波,再将其映射到战斗机上实现实时操控。

不仅如此,要知道,能读取脑电波,就意味着可以直接绕过人的五感,直接向大脑传递信息。现在的战斗机上,耗电量最大的除了雷达之外,就是需要时刻运转的全景式座舱。在使用直接向飞行员大脑输送信息的技术后,全景式座舱已然没有那么必要了。

除此之外,雨燕上也搭载了量子雷达技术,只不过格拉克斯并没有像寰宇科工那样独力研发,而是拉上了几家公司一起。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研制出的量子雷达探测性能,甚至比寰宇科工的还要领先一些。

不过嘛,几方联合研发虽然可以发挥各方的长处,但是也很容易把各方的短处叠在一起爆发出来。这型雷达虽然探测性能强劲,但是作为代价,其耗能就有点小小的夸张了。更要命的是,因为没有分布式矢量系统,为了追求机动性,雨燕的机身偏小,是没有办法像圣剑那样,靠着庞大的机身,硬生生塞下两个四代反应堆。

而在这里,就体现出顶级工程师之间的心有灵犀。

李听寒在设计xtA-119S时,面对使用大量下放技术后,一个三代堆性能不足,机身框架塞不下两个三代堆的问题,采取了一个三代堆加一个二代堆加电池的组合方案。而在雨燕上,雨燕的设计师加鲁特·鲍曼也同样采用了这一方案。只不过,和李听寒在xtA-11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不同,加鲁特的雨燕毕竟尚在设计中,改动空间很大。因此,加鲁特的方案也就比李听寒的方案精巧多了。

在固定武装方案,雨燕没有选择激光机炮。因为加鲁特认真研究了能量护盾的原理,认为一味地迭代大威力的激光机炮属于本末倒置,不如直接使用高速电磁炮。

这倒确实是个方法,但是电磁炮和激光机炮比,最大的问题是这玩意需要单独的弹仓储存备弹,并且每一门电磁炮最大备弹量也就只有55发。而激光机炮因为没有实弹,因此只需要冷却剂就行。

比较之下,在备弹数量上,反倒是激光机炮要更加优秀。而且,电磁炮因为其原理,那更是一头电老虎。也正是因为这样,雨燕对供电的要求,才会变得如此庞大。

只不过在分析了最近二十年的空战数据后,加鲁特认为就算是在新时代wVR环境下,使用机炮格斗的机会依旧少之又少。因此他也就放心大胆地在机翼的翼根处,安置了两门电磁炮。

但是,电磁炮的体积不小,又占据了翼根处的弹仓位。如果继续按照圣剑的布局思路,即不设置外挂点,全部使用弹仓的话,那么雨燕的挂载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一点加鲁特也没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好在雨燕虽然也算得上是可变翼,但是其机翼的变化模式并没有像圣剑那么剧烈,设置翼下挂载点也是情有可原的。

至于使用的导弹就没什么好稀奇的了,寰宇科工不是什么小气的人,超复合制导格斗弹以及中距弹,反辐射中距弹以及mpbm,Admm等几项武器已然通过验收,其挂载接口标准已经公开。对格拉克斯而言,这正好省下了再开发导弹的功夫。

而且,他们和寰宇科工的关系还算不错,两家之前一直是良性竞争的关系。寰宇科工的xtA-11系战斗机的座舱设备,一直以来都是直接向格拉克斯采购的。而格拉克斯的xtA-16系战斗机使用的导弹,也一直是从寰宇科工处购买。虽然格拉克斯一方知道掺和进三代机之后,两家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闹得有些僵硬,但是说实话,他们就没想着雨燕可以中标。

议会的官老爷们想的是什么,格拉克斯的董事会可比寰宇科工清楚多了。

在鸽派常年掌权之后,军方在议会的势力大不如前。但是联邦跻身河系前五,那靠的可不是经济实力,而是纯粹靠着人类这个种族刻在骨子里的尚武精神。因此,在军事装备采购以及更新换代上,就算是再怎么鸽派的政府,也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一点,就算是鹰派掌权的时候,也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的。只是,圣剑项目,或者说三代机项目是立项于上次大战期间的。在战争期间,一切事急从权。当时寰宇科工的xtA-11性能出众,再加上还有廖建华这么一尊杀神在,一时间不论是大气层内外的空战,只要xtA-11出现,敌方的士气都会弱上三分。

有这么一款出色的产品,联邦政府将三代机这么重要的项目,绕过原本的招投竞标流程,直接指定给寰宇科工也并无意外。

只是圣剑项目的搁浅以及鸽派上台后,担心寰宇科工这个纯军方背景,甚至都没有上市的庞然大物和军方勾连,诞生出新的军工复合体,这才动用联邦密令,横插了一杠子。只是在选人的时候,大部分公司都拒绝了。

开玩笑,谁不知道三代机项目就是寰宇科工碗里的一块肉?大家伙都是做生意的,哪有把筷子伸到人家碗里夹菜的道理?早几年还好,但是随着订单源源不断,寰宇科工现在已然是一尊军火巨头,整个联邦谁还和寰宇科工没两笔生意了不是?

哪有人嫌弃钱赚得多的,因此各公司纷纷拒绝。最后,这块烫手山芋还是落到了格拉克斯手里。

和寰宇科工不同,格拉克斯是上市公司,而经过股权穿透分析之后,格拉克斯的几个大股东,正是鸽派的几名议员。

有这一层关系在,格拉克斯那是想推都推不了。好在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格拉克斯心里也很清楚三代机对寰宇科工的意义,因此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想着直接弄出一代产品,在三代机早期就直接去和寰宇科工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将雨燕项目作为预研计划。

格拉克斯对寰宇科工很是理解,知道寰宇科工的长项在重型制空战斗机上,而空战任务里又不只有制空权,对地攻击,特种作战都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用途战斗机了。

等寰宇科工的三代机服役,以国防军的风格,必然不会让二代的多功能战斗机服役太久。而格拉克斯真正的目标,其实就是三代多功能战斗机。要知道,他们在制造多功能战斗机的经验上非常充足,现在又在雨燕上进行了技术预研,整个联邦也就寰宇科工的技术可能比他们更先进了。

但是,寰宇科工已经有重型制空战斗机的订单,不可能参与进多功能战斗机的竞标。到时候,这个大单,格拉克斯势在必得。

有这么一层考虑在,格拉克斯的高层觉得,接下这件事倒也算不得多麻烦。只需要提前和寰宇科工方面做好对接,阐明自己的目的即可。

但是谁也没想到,李听寒本着给廖勇提供新式战斗机的目的,居然爆发出了无穷无尽的灵感,几乎以一己之力,将圣剑项目三架试验机取长补短地组合到了一起。

等李听寒通知军方前来试飞,格拉克斯的人才刚刚和李延碰上面,还没正经开个会呢。等断钢圣剑二号机的表现出来,军方的人口水都快流出一个太平洋了,哪还管的上那些。要不是流程卡着,他们恨不得立马下单买它十万架。而李听寒呢,又是个忙起来能把二十四小时当七十二小时用的主,在工作的时候完全没看公司内部的通讯。

一来二去之下,得,撞上了。

这还得亏了廖勇的岳父老泰山李延李董事长,若不是他对自己女儿什么情况心里门清,对格拉克斯的想法也有所察觉,提早有了些判断,于是在格拉克斯的人出发前,就提前通知过这事。否则到时候两个公司闹掰了,那损失可不是一点半点。

寰宇科工总部内,来访的格拉克斯访问团和李延一起坐在会议室里,看完了断钢圣剑二号机的飞行测试。

“说实话,令爱的能力当真惊人,以这次试飞展示出的性能而言,已经可以说是完成品了,若不是我们拗不过几位股东,强行插这一脚的话,现在提前批次的采购订单,恐怕就已经摆在您的办公桌上了。”格拉克斯此次的带队人卡门·布劳恩对李延苦笑一声。

“嗐,我也没想到这进度居然这么快,只不过各位无须担心,我们已经知道各位的目的,各位不用担心。”李延点了点头,对卡门说。

“阁下抬爱了。”卡门感激地点了点头。

“只不过,我还有一件事情想麻烦各位。”李延话锋一转。

“哦?”卡门也有些好奇。

“就算贵公司无意争夺三代机的订单,但是如果演得不够像的话,想要蒙骗那几位大人物恐怕也有些不够,而且,阁下知道为什么我当时会给我们的三代机项目,起名叫圣剑吗?”李延微微一笑。

“这我就不知道了。”

“阁下也知道,三代机项目立项的时候,正逢上次大战最凶险的时候,联邦以一国之力硬撼四国联军已是不易,后来又有两国背后偷袭。

当时廖建华阁下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复现航空兵对舰打击的荣光,以足够先进的战斗机,搭载足以一击毁灭泰坦的武器,用数个这样的小队进行决死掩护,由一两名顶级AcE进行自杀式突防投弹,由此将泰坦击沉。

泰坦的造价和战斗机的造价完全不成正比,哪怕用三百架战斗机来换都是值得的,当时建华甚至愿意自己去作为这个战术的实验人员,亲自执行投弹任务。”

李延回忆起了往事,缓缓开口说。

“廖建华阁下当真大义,若非那件事,想来如今也能执掌一支主力舰队了。”卡门虽然对廖建华的案子有所了解,但是他倒是没想到当年还有这种秘辛。

他对联邦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知道当时廖建华已然是风头无两的超级AcE,身上足足有二十个特级战斗英雄头衔。

要知道,就算是最容易出特级战斗英雄的陆军,整个历史上也没出过这么猛的猛男。

换句话说,只要廖建华明哲保身,战后以他的声望,二十年内,国防军空军总司令的位置是跑不了的。而这样一位人物,在当时明知自己前途无量的时候,还愿意亲自扛炸药包冲在最前线,已经不能用一般的话来形容了。

“哈哈,建华当年是这样的,他希望这型战斗机能成为守护联邦的圣剑,所以就有了圣剑这个代号,至于为什么要麻烦各位好好陪我演这一出戏嘛……”李延笑了一声,正了正脸色。

“古代中国有一句诗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既然应承下建华为他铸造这柄【圣剑】,那自然需要一块最好的磨刀石为其开封,而整个联邦,我能想到的能担任这块磨刀石的,也就只有贵公司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73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