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201章 性能测试

书名: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 作者:卡门线上的幽灵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6

“真是不错的战斗机。”

看着廖勇驾驶着圣剑飞速消失在视野的极限距离之外,诺埃尔感叹了一句。

“毕竟是三代机项目,如果不能对二代机形成代差的话,那也就不是三代机了。”李听寒点了点头,回答道。

与此同时,在天上。

“我日……吓死我了……”

廖勇在飞速爬到一万五千米的作战高度改平后,擦了把汗。

他刚才为了追求快速爬升,在起飞的时候直接来了个旱地拔葱。结果快两周没碰操纵杆,廖勇手上一时间有那么一点点生疏,杆量给的略有些大。而圣剑的整体操控灵敏度高的吓人,这一点点的过大杆量放大到战斗机上,直接就是一个暴力抬头。

这一下差点给廖勇吓死,要不是机载系统没有报警,他都以为要失控了。

“咳咳,呼叫塔台,现在已经到达标准作战高度,根据飞行任务表,现在申请进行机动性测试。”定了定神,廖勇开口呼叫地面。

“塔台收到,可以开始。”李听寒拿起通话器,同意了廖勇的申请。

“收到。”

随后,廖勇推动油门杆,开始加速。

要测试机动性,那亚音速还是太保守了,做机动的时候,速度不在三马赫以上,那做出来的机动在这个年头也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廖勇在低速平飞,飞行速度不过600公里每小时,他得先提速才行。

没过多久,随着一声音爆传来,圣剑正式跨过了音障。只不过区区一倍音速还是太慢了,廖勇并没有收油门,圣剑因此继续加速。

“滴滴滴!”急促的警报声响起。

这是即将发生结构性故障的预警,廖勇斜眼扫了一眼中控,其上代表战斗机整体情况的图标上,双翼上已经弹红色感叹号了。

“呼叫塔台,听寒,你给这玩意的发散速度标低了,实际上圣剑完全可以飞到三马赫左右再切换到后掠翼,不用在两马赫左右切。”廖勇说了一句之后,控制战斗机张开所有襟翼减速,同时手动将机翼调整为最大后掠角,以获得更好的超音速性能。

发散速度三马赫左右,这个数据,廖勇是非常满意的。

通过这几天李听寒的恶补,廖勇对战斗机的布局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就算在材料学突飞猛进的现在,就算使用了特制的四超合金作为蒙皮,前掠翼布局在超音速飞行中,气动弹性发散问题和波阻过大这两个问题实际上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所谓的气动弹性发散问题,本质上是因为机翼在气动过载的影响下发生的弯曲和扭转变形。我们知道,当机翼在飞行中受到升力时,它会产生弯曲,即向上的和扭转,即前缘向下的变形。而这种变形会影响机翼不同剖面之间的局部迎角。在前掠翼战斗机上,这个局部迎角的变化会导致其所对应剖面的升力进一步增大,而这种增大就又会产生导致更大升力的形变,形成一种正反馈。

而这种正反馈会随着速度的提升,逐渐达到一个临界值,也就是所谓的发散速度时,这个循环就会失控,直接导致结构损坏。

大名鼎鼎的苏47“金雕”前掠翼战斗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就算采用了特殊的复合材料制作机翼,气动弹性发散问题也无法解决,因此只能将飞行速度严格控制在1.6马赫以下。

除了气动弹性发散之外,波阻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我们知道,在飞机飞到接近或者超过音速后,在机翼表面等位置的空气快速压缩,从而形成一层空气特性发生巨变的薄层,这就是激波,而激波所带来的阻力,就被称为波阻。

前掠翼布局最大的特性,就在于机翼表面的气流会有从翼根流向翼尖的趋势。这赋予了前掠翼战斗机在低速下天顶星一般的机动性。

但是在飞过音速后,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导致前掠翼战斗机的翼尖往往会先于战斗机整体超过音速,这会直接在翼尖产生强烈的局部激波,而这一激波产生的位置又是在翼尖位置,这意味着这一激波会更容易扩散到机翼后方更广的区域。

对飞行器而言,这种方式产生的激波不仅太早,而且强度也更高,因此波阻也就显得格外的巨大。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这两个问题依旧无法彻底解决。

想要解决气动弹性发散,唯一的方法是用“绝对刚体”来做机翼,毕竟绝对刚体是不会发生任何形变的。但是且不说绝对刚体在现实中压根不存在,就算真有这种材料,那气动弹性发散是解决了,可机翼的气动弹性形变本就有缓解局部激波的作用,你这不能变形,那前掠翼的波阻问题就更没法解决了。

因此,就算天才如李听寒,能想到方法也不过是取个巧,在发散速度之前,利用变掠翼设计,将前掠翼变为后掠翼,那上面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塔台收到。”听到廖勇的回复,李听寒点了点头。

在将机翼完全收起后,廖勇猛地将油门杆推过了加力位置,一口气推到了底。

这意味着,爆发推进模式被启动了。在涡前加温室内的超温加热系统的作用下,tRR-177E\/A的涡前温度提升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值,这直接给战斗机带来了额外的9.05吨的推力。

“我靠,这太他妈带劲了亲爱的!”廖勇感受着狂暴的推背感,兴奋地同时嘴上也没什么遮拦了。

“好了,知道了,正经点!你现在已经飞到六马赫了!”

“放心,现在机体强度还撑得住。”廖勇很快就适应了狂暴的加速度,“好,机动测试现在开始!”

说完,他再次拨动油门杆上的拇指轮,将机翼的后掠角略微调小,也就是将机翼展开,这虽然会增大一些阻力,但是相对展开后,机翼上的襟翼就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了。

随后,他也没整什么花里胡哨的动作,油门一推,直接就是一个暴力拉杆。

测机动性,最简单的就是来个不减速的满杆急转向。

随着过载过高的报警声响起,廖勇以六马赫的速度飞出了10.5度每秒的超高角速度。

别看角速度看着不大,他这可是六马赫的超高速,在强大的惯性作用下,这直接让他飞到了33G。

“你注意点!”李听寒手里有机体情况检测,看到廖勇拉了个爆高的过载,登时就急了。

“放心,我没事,你的新作战服性能非常好。”廖勇的平静的声音传来,“看上去,你和我都低估新式的线性座椅以及作战服了,在这些设备的帮助下,我感觉下次可以把安全线放在35G以上,如果这种作战服能推广开,那我认为你的飞行包线,可能得重画了。”

说完,廖勇放开手脚,一口气不停地做了好几个花里胡哨的高G机动动作。

“不行,我现在觉得我的身体素质还是太差了。”在塔台一群人看的提心吊胆的时候,廖勇的话继续在塔台中响起,“现在我感觉是我在限制这架战斗机的发挥,三翼面可变前掠翼配合全动可变垂尾平尾,这玩意的机动潜力太大了,如果我只是一段电磁波或者别的什么,总之是没有肉体的存在来控制这架战斗机的话,我感觉飞到45G后这架战斗机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听这家伙的语气,现在廖勇还很轻松呢。

“行了,玩够了就赶紧恢复平飞汇报状态。”最后,跟在后面保持影像记录的娜塔莉亚绷不住了,“你这么飞,我追你都快累死了,该准备准备,进行下一项测试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25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