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作者:三湘带水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175章 不慎行踪已泄露

书名: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作者:三湘带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7-22 08:06

这一夜,月挂中天,银辉洒满渭水,一船悠然穿行于夜色之中,恰逢凤翔县境,涟漪轻漾,载着无尽思绪。

骆风雁忽从梦中惊醒,披一袭月色,步出船舱,带着几分不为人知的哀愁。

上官艺紧随其后,也是披衣而出,只见骆小姐立于船头,面向北方,双眸含泪,犹如晨露欲滴,映照出往昔的伤痛。

上官艺欲上前询问,却闻一阵轻响,转身之际,旎啸已立于不远处。上官艺连忙行礼,正欲开口,却见旎啸以眼神示意其退下,她心领神会,匆匆离去,留下一片静谧。

旎啸闻得隔壁船舱动静,便猜测应是骆风雁。他匆匆穿衣,步出舱外,询问掌船舵手得知已过凤翔县界。他心中暗自思量,北边十里之外,便是那已成废墟的南华堡了。

昔日风云突变,一夜之间,南华堡骆家沦为修罗场,上百口无辜生灵惨遭屠戮,血染青砖,哀鸿遍野。更添悲凉的是,朝廷非但未予公道,反将骆家冠以莫须有之大罪。

如今,骆风雁孤身飘零于世,宛如一叶孤舟,有家难回,只因那曾经的骆家已化作废墟,族人英灵无处安息,只能长眠于荒野,任由风雨侵蚀,岁月遗忘。而今夜,恰好行经这片伤心之地,自然是万般伤凄涌上心头了。

旎啸缓缓行至骆风雁身旁,轻轻将她拥入怀中,以温柔的话语抚平她心中的伤痕:“风雁,待一切真相大白,我必携你共赴京城,面见圣上,为你骆家洗清冤屈,还一个公道。”

骆风雁闻言,泪水终是忍不住滑落,她轻轻擦拭,声音哽咽:“那年寒冬,我仅十四岁,南华堡一夜之间化为灰烬,骆家上下,几无生还。

“先前,我虽从周青大哥口中得知双亲或许尚在人世,但那或许只是他的一片善心,用以慰藉我这孤苦无依的心灵。多年来,音讯全无,叫我如何不心生绝望?”

旎啸听罢,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轻抚骆风雁的秀发,柔声道:“世事难料,或许你父母正逢贵人相助,安然无恙。我早已派遣山庄弟子,遍寻十三省及南疆漠北,誓要找到他们的下落。一旦有消息传来,我必亲自带你前往,让你们一家团聚。”

骆风雁微微颔首,蓦地破涕为笑,“旎啸,谢谢你。即便明知道你是宽慰于我,心中也明白双亲或许已不在人世,但我仍旧感激不尽。骆家遭遇如此变故,你却令山庄弟子涉险探寻我父母的下落,此等勇气与担当,绝非常人所能及。”

旎啸温柔地拭去她眼角残留的泪痕,笑道:“你我之间,何须言谢?婚事既定,只差那红烛高照、三拜之礼,你之事,便是我之事,为你所做,皆是我应尽之责而已。”

骆风雁见说,轻轻依偎在旎啸胸膛,感受着那份坚实的依靠。

她轻声细语道:“方才梦中惊醒,心神未定,步出船舱,眼前竟是往昔熟悉的景致。那码头,乃是我儿时随父母多次游玩之地,常乘舟泛游于此,未曾想今日重临此地,却是物是人非。”

旎啸轻轻拍打着她的背,给予无声的安慰,仿佛能驱散她心中的阴霾。

骆风雁稍稍挣脱怀抱,目光投向东北方,夜色中,码头的轮廓若隐若现,勾起她无尽的回忆,“犹记得某年夏日,携幼弟至此,他顽皮心性,非要下河捕鱼,我拗不过他,只得放任。幸得侍卫随行,方保他无虞,否则,那次险些成了悲剧。”

言及此,骆风雁的笑容渐渐凝固,转而化为一声深长的叹息,泪水再次滑落,“谁曾想,那无忧无虑的日子竟成永诀,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连幼弟也未能幸免,被无情地卷入火海……”

她泣不成声,旎啸紧紧拥她入怀,只能好言安慰。

月已沉西,山头悄然吞噬了最后一抹月华,夜色如墨,河风轻拂,衣袂飘飘,哗哗作响。

旎啸正欲引领泪眼婆娑、心力交瘁的骆风雁返回船舱,不料,河面之上,一抹身影踏波而至,轻盈如燕,划破夜的寂静。

旎啸瞬间辨认出那疾驰而来的身影正是班远,心中暗自思量,若非紧要关头,班远断不会如此深夜造访。他吩咐上官艺搀扶骆风雁入内,自己则立于船头,静待班远登临。

班远身形一展,宛如落叶归根,悄无声息地落在甲板上,见旎啸已候,连忙躬身施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恭敬:“属下班远,深夜打扰,拜见少庄主。”

“无须多礼了,随我来。”旎啸深知班远此来必有要事,遂引其入舱,亲手斟上一杯热茶,以解其疲惫。

班远似是一路奔波,未及多言,便一饮而尽杯中茶水,稍作喘息,方缓缓道出那紧急之事。

原来,十数日前,班远遵旎啸之命,暗中追踪那常元昌的行踪。这一查之下,竟发现常元昌虽为天火门弟子,但其心并不完全归属于天火门,而是因天火门凤翔府分舵支商的关系。

常元昌出身武林世家,在河南一带声名显赫,然家族荣光之下,却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恩怨。

常家祖辈因年轻气盛,一时失手,酿成大错,误杀一人。未曾想,那被误杀之人的儿子毕朋,竟矢志不渝,遍访名师,苦练武艺,誓要手刃常家满门,以报父仇。

起初,常家老爷子并未将此放在心上,毕竟误杀之事,有诸多武林同道可作证,且时过境迁,本以为此事早已随风而逝。

谁料,十五年后,毕朋学艺归来,一身武艺炉火纯青,成为武林中的顶尖高手。他再次找上门来,不仅不听常老爷子解释,更无丝毫怜悯之心,暗中施毒,毒杀了常家数十口人及众多仆从,随后一把大火,将常家庄园化为灰烬,从此常家在武林中除名。

那一晚,也是常元昌命不该绝。他那时不过几岁,尚是稚子之年,贪玩成性,于庄园深处胡乱采摘野果,浑然不知家族已遭劫难。

庄园之内,毒雾弥漫,众人皆倒,而他,因一场孩童间的捉迷藏游戏,误打误撞躲进了那处隐蔽至极的假山石洞,饮下了混杂毒气的池水,本该命悬一线,却因之前胡乱吞下的野果中蕴含了几分解毒之效,竟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于生死边缘徘徊。

正当大火肆虐,庄园化为火海,毕朋自以为斩草除根,未曾想,在火焰吞噬的缝隙中,还藏着一个活口——常元昌。

常元昌年幼无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唯有惊恐哭泣,而这哭声,却引来了一人。

恰在此时,支商的父亲偶然路过,被这绝望中的哭声牵引,循声而至。火光映照下,他救出了这个满身尘土、泪眼婆娑的孩童,一眼便从其衣着中辨认出常家公子的身份。随后,一番打探,真相大白,常家之祸,毕朋之狠,尽入眼帘。

深知常家仇家势力庞大,毕朋更是黄河两岸黑道上的闻风丧胆之人,支商之父恐其得知自己援手常家遗孤,必生祸端,遂决定带着常元昌远赴陕西。

彼时,支商的外祖在陕西乃是显赫富绅,然家族命运多舛,两位舅舅因交友不慎,家道中落,更添杀身之祸。支商外公痛定思痛,深知女婿武艺高强,屡番书信相邀,望其能护佑幼孙周全。于是,支商之父毅然决然,携家带口,更添常元昌一孤雏,前往陕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