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作者:三湘带水 | 分类:武侠 | 字数:133.3万字

第480章 太后说淡往年事

书名: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作者:三湘带水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22 08:06

第480章 太后说淡往年事

观这老妇人,年约六旬,唇似红莲绽放,颜若莹玉生辉,满头银丝挽成端庄朝天髻,髻上仅簪一支碧玉凤钗,身着暗红色织金缎面夹袄,领口袖口皆镶以雪白貂毛,更显华贵非凡。

此人正是当今慈圣皇太后李氏,本名李彩凤,初入宫时仅为都人,后为裕王朱载坖侧室,诞下二子,名叫朱翊钧、朱翊镠。

朱载坖登基,是为穆宗皇帝,隆庆元年,李氏被册封为贵妃。及至隆庆六年,朱翊钧即位,尊生母李氏为慈圣皇太后。

不知何时,李太后蓦然停下手中拨珠之举,只觉心神恍惚,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片刻之后,一阵微风自殿外拂过,卷起几片飘零花瓣,轻轻拍打在窗棂之上。

李太后微微抬眼,望向窗外那抹朦胧春色,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名状之绪。

她起身缓步走向东侧,目光落于佛像之上,心中似有千头万绪,难以言明。

此时,殿外传来几声清脆鸟鸣,悦耳动听,却终究未能打破殿内的沉寂。

就在这时,忽闻殿外有细碎之步履声隐隐传来,夹杂着衣裳轻拂的窸窣微响。旋见一形容枯槁的老太监,步入偏厅之内。

观他装扮,身着深青蟒纹曳撒,光华内敛;腰间束以一条素雅丝绦;足蹬皂色宫靴,步履轻盈间,自有一股沉稳之气流露,尽显其内蕴修为。

此人正是李太后的心腹内侍,姓曹名安,年岁已近古稀,两鬓斑白如雪,面容清癯,颧骨隐隐凸起,唯有一双眸子,犹如寒星闪烁,透射出精明与岁月沉淀之智。

他背脊略显佝偻,然举手投足之间,犹存宫中资深宦者特有的恭顺与沉稳。

此刻,他行至太后背后,相距不过尺余之地,随即低头躬身。

李太后未曾回眸,心已明来者为谁,遂默然举步,缓缓行至窗前。

曹安悄然尾随其后,待太后止步,便趋前几步,小心翼翼地推开了半掩的窗棂,一时间,一股略带寒意的清风悄然侵入室内。

李太后凝视着窗外那抹初露生机的嫩绿春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她方轻轻启齿,声音柔和而低沉:“曹安,倘若哀家未曾记错,你今年已是古稀之年,七十高寿了吧?”

曹安微微欠身,恭敬答道:“回禀太后娘娘,老奴今年虚岁,恰满七十整。”

李太后面容恬淡,轻轻颔首,稍顷,她复又缓缓说道:“自你由十二监四司之中,被选至哀家身旁侍奉,至今已有四十载春秋了吧?”

曹安回答道:“正是,太后娘娘,已然整整四十载了。”

李太后听得,不禁轻叹一声,“岁月如梭,未曾想你我皆已步入暮年,大半截身子入土,唯余半寸未埋,仅靠着这一口残气,支撑着这残躯之身。”

“太后娘娘福泽绵长,定能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闻听此言,李太后不禁哑然失笑,旋身转来,目光落于曹安身上,笑道:“你这老奴才,说这些甜言蜜语哄哀家开心,又有何用呢?”

曹安闻听,只是轻轻垂下头颅,未有丝毫惧色于太后的微嗔,反是面上洋溢着一抹淡然笑意。

李太后款步移至一旁座椅之上,待曹安走近身前,方轻声问道:“你说,这世间究竟有无仙佛存在?”

曹安含笑而答:“世间是否真有仙佛,老奴愚昧,实所不知。老奴常听说,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但老奴眼前,却确有一尊活佛在。”

李太后淡然一笑,随即轻叹一口气,“嘉靖老皇爷,想必已是得道升仙,遨游于那三十三重天之上了吧?”

曹安未置可否,仅以一缕淡然笑意回应,望向太后一眼,随即又低下头去。

片刻之后,李太后问道:“你说,人这一辈子,究竟要犯下多少过错呢?”

曹安眼神忽地一闪,旋又恢复常态,躬身答道:“过错之多,实难计数。民间有俗语云,吃芝麻饼哪有不落芝麻之理?”

稍顿,曹安再次望向李太后,躬身说道:“禀太后娘娘,老奴近来读得一书,名叫《西游释厄传》,其中那孙行者有一语,恰可解答太后娘娘之惑。”

李太后含笑而问:“哦,什么话?”

曹安回答道:“天地本不全,更何况是人呢?人在红尘之中,即便是十事九错,亦是常情常理。”

李太后见说,缓缓点头。

曹安见状,忙上前几步,恭敬地端了一杯热茶递于太后手中,随后又退至其侧,微微躬身,静心聆听。

待李太后轻啜一口热茶之后,曹安又赶忙上前接过茶杯,轻轻置于一旁桌上,再次低头,静候太后言语。

片刻之后,李太后轻叹一声,“七八年前,哀家所下的那个决断,想来应是此生所犯的最大过错了。”

曹安闻此,身躯微微一颤,抬头望向太后,眼中似有千言万语欲诉,却终究还是强忍了下去。

李太后凄然说道:“哀家一时听信谗言,授意那锦衣卫镇抚使彭海高,引领锦衣卫杀入南华堡。

“腊月寒夜之中,致使骆家上下百余人惨遭屠戮,听闻仅余一老妪携骆珹的孙女侥幸逃脱。即便如此,那骆家忠仆老妪,亦命丧西边昆仑山之巅。”

言及此处,她又是一声长叹,继续说道:“所幸上天垂怜,让那骆珹的孙女得以存活。”

言罢,她目光转向曹安,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笑意,然其中却夹杂着自责、懊悔与愤怒之情。

少时,她复又说道:“只怕吾儿皇帝,心中早已对哀家这个生母恨之入骨,只因哀家身为太后,关乎皇家颜面,故而不得不隐忍不发,未曾前来质问当年的惨事吧?”

曹安闻听,顿觉心惊,慌忙跪倒在地,连连叩首道:“太后娘娘,您切莫再自责了。宫中暗流涌动,奸佞小人众多,且皆善于隐藏,实难分辨。“

再者说,此次南华堡惨案,实乃有人故意借您之名,甚至伪造懿旨所为,致使骆家无辜受难。老奴已查明,那彭海高背后真正的主谋,乃是陈姜。”

李太后听罢,苦凄一笑,“那又如何?我们手中可有确凿证据?又或是能让那彭海高亲口招认?”

言及此处,太后轻轻摆了摆手,示意曹安起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