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作者:三湘带水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566章 公公得信见太后

书名: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作者:三湘带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7-22 08:06

得万历皇帝旨意,旎啸躬身拱手,谢过皇帝圣意后,神色凝重,缓缓说道:“陛下,那潜伏于尚宫局的白莲巨憝,虽非那法力通天、无有敌手之辈,然其手段诡谲多端,犹如那暗夜中的鬼魅,防不胜防。

“且其藏身之处近在咫尺,恰似那毒蛇蛰伏于卧榻之侧。而那太液池水下的妖物,更是凶悍非常,妖力滔天,仿若那上古凶兽重生。

“故而微臣斗胆,恳请陛下、太后、太子及一众妃嫔,暂移驾至一处安全之地避难,以防不测,免遭那妖邪误伤,或是受那惊吓之苦。”

万历皇帝听闻,面上并无太多惊讶之色,反倒是对旎啸徐徐颔首,目光中透着几分赞许。

皇帝沉思片刻,目光突然变得深邃,似那幽潭藏秘,轻声问道:“旎辅卫,朕如今已近知命之年,身体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

“若此次面对那白莲巨憝与凶恶妖邪,万一朕有个三长两短,撒手人寰,你说这大明江山,该托付于何人之手?”

旎啸听得,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涩。值此危急关头,皇帝竟还有更换大明储君之念。

他心思电转,略一思索,便已明白其中缘由。

想必是因太子朱常洛与那文萱之事,惹得皇帝不悦,又遭郑贵妃一党之人上奏弹劾,参了太子数本。

说不定那文萱的底细,皇帝也早已知晓,只是顾忌皇家颜面,才未声张罢了。

旎啸偷偷抬眼,瞧了瞧皇帝的神色,心如闪电般思量一番,赶忙躬身拱手,朗声道:“陛下龙颜,焕若朝阳初升,光芒万丈,神采奕奕,直上霄汉。

“陛下乃天命所归之圣主,必当膺万年之遐寿,享九如之洪休。陛下德配轩辕、伏羲,功垂青史;寿齐彭祖,福泽绵长。大明江山,在陛下圣明统治之下,定会千秋万代,永世昌盛!”

万历皇帝见说,嘴角轻扬,那笑容之中似藏着九分欢喜、一分嗔怒。

他大手一挥,打断旎啸之话,朗声笑道:“哈哈,朕万没想到,你这太子辅卫,竟也学得这般花言巧语、阿谀奉承之态。朕听闻那江湖中人,向来行事果决,快意恩仇,怎的你,倒沾染了这等官场习气?”

皇帝这话,声如洪钟,在殿中回荡,满是调侃之意。

旎啸听得,赶忙躬身拱手,神色谦逊,“回圣上,微臣来自梅花山庄,我山庄地处偏远,离中原之地何止万里之遥。

“说起来,微臣本就是江湖一草莽,生于那山野之间,长于那刀光剑影之下,于朝廷之事、皇家规矩,实是一窍不通。

“故而这大明储君之位,关乎社稷兴衰、江山永固,自当由圣上圣心独断,再经朝堂诸公,商议定夺。

“微臣不过一介江湖武夫,一不能上马提枪、驰骋疆场,定国安邦;二不能挥毫泼墨、运筹帷幄,经世济民。

臣不过是凭着几分粗浅的拳脚功夫,些许打打杀杀的本事,幸得圣上恩宠,才有幸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为大明奔走效力,诛杀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为非作歹之辈,护得这大明江山一片安宁罢了。”

万历皇帝听罢,不禁轻笑摇头,目光中带着几分戏谑,又似有几分欣赏。

且说那老太监萧志,得了旎啸传信之后,不敢有片刻耽搁,径直去往慈宁宫。

待他身影现于慈宁宫中,那李太后正微闭双眸,似在假寐养神,乍见萧志前来,她那微闭的眼眸,陡然一闪,随即又缓缓阖上,仿若一切未曾发生。

太后身旁心腹太监曹安,瞧见萧志前来,顿时面色一沉。

说起来,这曹安与萧志还有一段渊源,当年萧志初入宫闱,正是这曹安做了他半个引保人,助他在这深宫中站稳脚跟。

萧志面对这昔日恩人、如今仇人的曹安,只是瞥了一眼。

而后他脚步匆匆,疾步至李太后面前,恭恭敬敬叩首道:“奴婢叩见太后,愿太后万福金安。”

待萧志行礼已毕,李太后方缓缓睁开双眸。

她说道:“萧志,我这慈宁宫,怕是有二十载春秋,未曾见你踏入了吧?”

萧志听闻此言,面容微微一抽。

旋即他神色一敛,拱手躬身,“回禀太后,当年之事,恰似那陈年旧梦,又何必再去言谈,争那一分是非对错?老奴今日前来,实是有要事相禀,还望太后垂听。”

“哦?”李太后微微挑眉,目光凝视着萧志,似要将他看穿。

少顷,她轻声道:“既是有事相告,你且细细道来便是。”

萧志环顾四周,目光如电,将殿中情形尽收眼底。

李太后见状,心领神会,微微侧首,给了曹安一个眼神。

曹安会意,一挥手中拂尘,刹那间,殿中那些小太监与都人,悄然退下,只留这满殿的寂静。

不想萧志忽地双目微阖,宛如老僧入定,屏气凝神,静听周遭动静。其态似那寒夜孤狼,警惕非常,分明是惧那隔墙有耳,恐机密外泄。

那曹安见此情形,面色陡然一变。他也是竖起双耳,凝神倾听,周身内力暗暗流转。

这曹安年长于萧志,内力自然深厚几分,此刻运起功来,耳聪目明,方圆数丈之内的细微声响,皆逃不过他的感知。

李太后端坐于凤椅之上,将二人举止尽收眼底。

她心中暗忖,这萧志向来沉稳,若无重大之事,断不会如此谨小慎微。念及此处,她不由正襟危坐,神色肃穆。

少顷,只见那曹安微微颔首,似是确认周遭并无异样,又向萧志递了个眼神。

萧志得了曹安示意,这才深吸一口气,躬身拱手,颤声道:“回禀太后,老奴这些年来,始终未曾忘却当年先帝驾崩那晚的诸多蹊跷之事。

“那一夜,宫中似有暗流涌动,诸事皆透着诡异。老奴虽人微言轻,却一直将此事铭记于心,暗中查访,从未有片刻懈怠。

“皇天不负有心人,近日终于让老奴查出些许端倪。原来,当年那作恶的歹人之一,竟还藏身于这深宫之中,犹如那毒蛇匿于暗处,随时可能再兴风浪!”

李太后听罢,双眸陡然精光暴射,恰似那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寒芒乍现。

刹那间,她怒意如汹涌潮水般涌上面庞,脱口问道:“萧志,你此言当真?若敢欺瞒哀家,这欺君之罪,你可担待得起?!”

萧志赶忙躬身拱手,头低得几乎要贴到地面,诚惶诚恐道:“回禀太后,这般大事,老奴纵有十个脑袋,也不敢随意乱说!若奴婢手中未握有确凿证据,又怎敢随意指认、诬陷他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0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