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国风华

作者:洱月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五章 王峻返京

书名:十国风华 作者:洱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王峻的目光轻轻掠过杨骏,随即言辞简练,直击要害:“杨直学士,有您在此坐镇,我深信已是万无一失。”

杨骏闻言,谦逊一笑,微微欠身道:“王相谬赞了,在下才疏学浅,声微力薄,恐难以担此重任,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王峻听罢,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仿佛春风拂面,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杨直学士,您昔日之语,我至今仍记于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言壮志凌云,怎会是力不胜任之人所能道出?”

杨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深深的凝重。他望着王峻那双看似温和却藏着锋芒的眼睛,缓缓直起身,语气里少了几分谦辞,多了几分沉毅:“王相既记得此言,那便该知,赈灾之事瞬息万变,此等重担交到我身上,我从没想过‘万无一失’这四个字。”

他抬手指向堤坝尽头,那里的夯土声仍在一声声撞向大地:“眼下这堤坝,能顶住凌汛已是侥幸,要想熬过开春的桃花汛,还差着三成火候;灾民棚屋里,尚有半数人裹着单衣,开春的种子还没着落;卫州各县的粮仓,即便有京城驰援,撑到夏收也需精打细算……这些,哪一样敢说‘万无一失’?”

杨骏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敢担的,是‘全力以赴’。是让扛石头的乡亲们夜里能多喝一口热粥,是让修堤的汉子们知道明日的工分不会白费,是让那瞎眼老妪的孙儿能看到今年的新麦——至于成败,非一人能定,需看天意,更需看这黄河两岸千万人的心气。”

王峻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扣。他原想用这话将杨骏一军,却没想对方竟这般坦诚,将难处一一摊开,反倒显得自己那句“万无一失”有几分虚浮。

“你倒是实诚。”

王峻沉默片刻,忽然道:“也罢,‘全力以赴’,总好过‘万无一失’的空话。”他转身望向帐外,语气里带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松动继续说道:“刚才给你说的话不变,老夫明日便起程回京,卫州的事,便真的交托给你了。”

杨骏一怔:“王相这就走?”

王峻点了点头,淡淡回道:“京城的风,比黄河的浪更急。你在这里守着堤坝,老夫回去守着朝堂——咱们各司其职。至于粮草之事,卫州不够,还有滑州、相州,我已传信给相州,会按时送来,你只管放手去做。”

杨骏深深一揖:“多谢王相。”

王峻摆了摆手,目光再次掠过堤坝上忙碌的人影,最后落在杨骏身上:“莫要让老夫在京城听到坏消息。更莫要忘了,你肩上扛的,不止是卫州的百姓,还有你自己说过的那句‘苟利国家’。”

言毕,他轻轻一旋身,步入了营帐之内,那一刻,帐帘缓缓垂落,宛如一道无形的屏障,悄然隔绝了两人间交织的目光。杨骏伫立原地,目光先是定格在那顶略显简陋的临时营帐之上,随后又缓缓移向远方袅袅升起的炊烟,心中莫名生出一股沉甸甸的感觉,仿佛肩头的重担,在这一刻又悄然增添了几分。

此刻,王峻的身影在他心中变得愈发模糊起来。若称其为奸佞之臣,他对待灾民的举措却又似乎并非全然无情;可要说是治国能臣,他那对权势近乎痴迷的执着,又让人难以全然信服……

……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王峻已悄然自王村堡坝消逝,留给杨骏心头一抹难以名状的忐忑与不安。他深知王峻此行重返京城的目的,自然是与侯爷郭荣相关,虽然他极力想让对方留在这里,但那已是超越他能力范畴之外的事情。

此刻,黄河之上,轻纱般的薄雾悠悠铺展,为这古老河流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王峻昔日的营帐空荡无声,唯余几名亲兵忙碌于收拾零散的遗物之中,氛围显得格外清冷。杨骏驻足于昨日与王峻促膝长谈之地,河风轻拂,携带着湿润的寒意,悄无声息地侵入他紧裹的官袍领口,引得他不由自主地轻颤——然而,这份颤动并非源于外界之寒。四周的一切似乎都在默默诉说着离别的故事,而杨骏的心中,则涌动着更为复杂的波澜。

“大人,该去查勘东段堤坝了。”刘元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手里捧着新绘的堤坝图,神色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憔悴,但却一眼能看出他嘴角边带着的笑意。

杨骏回过神,接过图纸展开。图上用朱砂标出了几处险段,是昨夜连夜补画的。他指尖点在一出堤坝上,那里离当前的堤坝顶还有半尺距离,墨迹未干:“东段的夯土密度不够,让李三和张小子带一队人,今日务必再加筑两尺。”

“是。”刘元博应声,又补充道,“昨日的工分册子核完了,比前日多了三成——乡亲们见粮食兑得实在,都卯着劲干活呢。只是……”他顿了顿,“粮仓的糙米还够支撑十日,相州的粮队若是迟了,怕是要断顿。”

杨骏眉头微蹙,王峻嘴上说的好听,“卫州不够,还有滑州、相州”,可官场的承诺,有时比黄河的冰面还薄。他抬头望向远处的灾民棚屋,几个孩童正围着施粥棚的伙夫打转,手里攥着前日挣来的半块麦饼,脸上是掩不住的雀跃。

“去告诉伙夫,今日的粥里多掺些粟米。”杨骏合上图纸,“粮队的事,我让人继续去这两州催。实在不行,先动卫州官仓的储备粮——朝廷若要追责,我一力承担。”

刘元博的眼眸中掠过一抹讶异,旋即便恭敬地欠身行礼:“遵命,卑职即刻着手办理。”

杨骏沿着蜿蜒的堤坝,步伐沉稳地向前踱去。此时,夯筑堤土的号子声再度响彻云霄,较之于昨日,更添了几分激昂与力量,仿佛众人心中都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誓要将这堤坝筑得坚不可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12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