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国风华

作者:洱月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七章 京城风云

书名:十国风华 作者:洱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两人在凉棚下坐定,凌冽的寒风吹拂而来,郭荣的目光变得深邃:“王峻回京短短几日,朝堂上便翻了天。他说卫州赈灾耗费过巨,奏请陛下削减各州粮援,还说……你行事狠辣,受灾百姓吃糠咽菜,与陛下仁德之名有损!”

杨骏当然知道王峻回去不会给他添好话的,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随即释然一笑:“意料之中。王相要的,从来不是卫州安稳,是他自己的权势稳固。”

“陛下没准。父皇说,‘杨骏在黄河边扛石头,总好过在京城耍嘴皮子’。但王峻不会善罢甘休。他削减粮援是假,想逼你出错是真——卫州的粮食,怕是要断了。”

杨骏心中一凛。他早猜到王峻会有后招,却没想来得这么快。他抬眼看向郭荣,见对方眼中并无幸灾乐祸,只有坦诚:“侯爷特意绕道卫州,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个噩耗?”

郭荣浅笑一声道:“人们常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种情况下我若是只是简单给你说这些消息的话,那我就不用单独跑这里一趟了!”

说完这话后,郭荣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推到杨骏面前,“这是澶州军仓的调粮令。五千石糙米,三日后从白马津运过来,用的是军粮的名义,王峻查不到。”

杨骏展开帛书,上面的朱砂印鉴鲜红夺目,是郭荣的私印。他抬头看向郭荣,对方正望着黄河水面,轻声道:“去年我在澶州赈灾,也遇过粮荒。那时才明白,百姓要的从不是谁的权势大,是锅里有米,身上有衣。你在这里搞的‘工分兑粮’,父皇在密报里看过,十分赞赏,说这法子,比十个节度使还管用。”

杨骏心中一热,握着帛书的手指微微发颤。他原以为自己在卫州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困守孤城般的挣扎,却没想千里之外的京城,竟有人真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侯爷就不怕,这卷调粮令落到王峻手里,成了你的把柄?”

郭荣浅笑一声,笑声里带着几分少年人的坦荡:“我若怕,就不会来见你了。王峻想挡我的路,挡不住;想断卫州的粮,也断不得。”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望向堤坝的方向,暮色已浓,那里的火把又亮了起来,蜿蜒如火龙,“杨骏,这天下,终究是百姓的天下。谁能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认谁。”

杨骏也站起身,与他并肩而立。黄河的涛声在夜色里愈发清晰,混着堤坝上隐约传来的号子声,像是大地的心跳。远处的灾民棚屋里,亮起了点点油灯,昏黄却温暖,那是无数个家庭在灾劫里守着的希望。

杨骏随之起身,肩并肩立于那人的身旁。夜色深沉,黄河的轰鸣愈发震耳欲聋,它奔腾不息,与堤坝上隐约可闻的劳动号子交织在一起,宛如大地深处沉稳而有力的脉动。远方,灾民搭建的简陋棚屋星星点点地点亮了昏黄油灯,那微弱而温暖的光芒,在寒夜里闪烁着不屈与坚持,是无数家庭在灾难的阴霾中紧紧守护的微弱却坚定的希望之光。

“我提这里的百姓谢过侯爷,救命之恩如再生父母,这里的百姓将永远铭记。”杨骏的声音柔和而坚定,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前所未有的真挚与感激。

郭荣轻轻颔首,稍作停顿后,语气中带着几分郑重道:“关于灾情之事,暂且言及于此。另有一事,你需多加留意,切莫忘却。下月童子试在即,你务必要及时赶回。这件事做好了,对你来说,可是大有裨益。”

童子试即童生试,是古代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是读书士子的晋升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就是我们常俗称“秀才”。

杨骏闻言,先是一怔,眉头微蹙,似是没料到郭荣会在此刻提及此事。他低头看了看手中尚带着余温的调粮令,又抬眼望向堤坝方向那片摇曳的火光,喉间动了动:“童子试……”

杨骏本想吐露心声,言及自己对这类考试全然陌生,毫无经验可循,却不料,郭荣仿佛洞察了他的心思,即刻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户部侍郎赵上交那边,我早已替你打过招呼了。待到下个月,春暖花开之时,此处诸事想必也能圆满告一段落,届时你便安心回去即可,这对你来说,可是个跳板,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不得不说,郭荣这一番举动,着实让杨骏心头暖流涌动,一时之间,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他连忙躬身一拜,声音略带哽咽:“侯爷,我……”

“此番你以一介微末之身,肩负起重任,妥善处置诸多繁杂事务,我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放心,我深知你的才干与能力,望你莫要令我失望。好了,正所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回去吧。”

郭荣点说完这话后,也不拖泥带水,直接转身走向乌篷船:“回去吧,我还要赶回澶州,迟了,王峻又要生事。对了,父皇让我带句话——‘黄河的冰化了,就该春耕了’。”

杨骏望着船帆再次升起,在暮色里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处。他低头看着手中的调粮令,帛书被风掀起边角,像一只欲飞的蝶。

凉棚外,斥候低声道:“大人,夜色深了,该回堤坝了。”

杨骏将帛书折好,塞进贴身的衣襟里,那里紧贴着心口,能感受到帛书的温度,也能感受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他抬头望向堤坝的火龙,那里的号子声似乎更响亮了些。

是啊,冰化了,该春耕了。不管朝堂上的风多急,黄河里的浪多险,只要这土地上还有人在用力活着,就总有希望。

他转身往堤坝走去,身影被火把的光拉长,与那些夯土的、扛石的、欢笑的身影渐渐重叠,在这乱世的夜色里,汇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82429s